返回第172章 顶级外援  科技入侵现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顶级外援第(2/2)页
“看,同济的学生们就很适合去车间,他们连打灰这种工作都能干得很好,他们进车间也肯定比二工的学生干得更好!
    我们的学生还是更适合做一些难度更高的工作。”
    陈杰瞥了金利一眼不想接茬。
    至于在他们对话中食物链最底层的申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校长为什么不反驳。
    因为他坐在后面呢,压根听不到交大、复旦、同济这申海top3的对话。
    “我考虑考虑。”林中清说:“毕竟阿波罗科技又不是我们申海的校企。
    我得和林教授商量商量。
    我必须考虑到学校和公司的实际情况。
    目前公司目前还在发展阶段,资源有限,我们需要确保本校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数量。
    如果开放给其他学校,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机会。
    像车间工人这种数量无限,想来就有,来最少三个月起步。
    这个如果你们愿意,我现在就能答应下来。”
    他压根就不想答应,打算采用拖字决。
    只是没想到陈杰来了一句:“同济干了!”
    金利傻眼了:“不是,老陈,这你们都干啊?
    我看抖音上没说错啊!”
    陈杰知道金利的潜台词是什么,也知道抖音是什么,对方微信上转发给他,一个调侃同济学生的短视频,说同济土木立校,天生牛马。
    “我们同济愿意。”他再次强调。
    毕竟在他看来,去车间当工人,那也是履历,不体面归不体面,土木去中建不更不体面么?
    去车间一线谁说就一定不好了?
    有比没有好。
    林中清看了他一眼,点头道:“老陈,好,没问题。”
    金利连忙问道:“那我们呢?”
    林中清坚持道:“我回去商量一下。”
    也就是现在,等到半年载人航天和太空对接都实现了。
    复旦的学生再想来车间当工人,都已经没有名额了。
    压根不需要实习生了。
    这都无法妨碍林燃继续在推进工作。
    发射个燃烧一号,这才哪到哪。
    才刚开始呢。
    “诶,教授来了,请坐请坐。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申海科投投资了阿波罗科技之后,宋南平就从申海科投投资部部长调入到阿波罗科技来担任CEO了,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林燃则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
    林燃很欣赏对方,因为对方做事很有规矩,把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
    整个架构、人员、财务在宋南平手上很有秩序。
    这对一个蜂群结构的企业来说非常有必要。
    林燃觉得自己是蜂王,而宋南平就是让蜂群保持秩序的蜂巢,风格和他在NASA时候的助理休·德莱登很像。
    “老宋,什么好消息?”林燃说。
    “华国航天那边给回复了,F1和J1他们愿意立项。”宋南平说道。
    林燃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好消息,既然这样,那后续我就很少时间在申海,这两款发动机的制造我必须现场盯着。
    老宋,申海这边就需要你多费心了。”
    发动机是重中之重。
    尤其复刻土星五号,尽管是复刻,土星五号只有5台F1并联。
    但这毕竟是土星五,单个发动机的海平面推力就有足足150万磅力,约合680.39吨。
    这是什么概念。
    五台并联,一台要是没搞好,五台发动机的火力不平衡太容易出问题了。
    而且华国复刻,从技术上也有很多技术关键点需要林燃亲自在现场盯着。
    这是他们事先就说好了的,宋南平点了点头:“林总,我会帮你管好这边的。”
    林燃说:“包括一些进度方面的把控,线上会议。
    现在公司账面上有钱了,该从外包转正式员工就转,这些钱就不用省。
    对于一些实习表现好的同学,可以提前预定下来。
    从长期来看,我们起码要发展成一家拥有数万人的企业,现在就要筛选出好苗子。
    另外你知道我的要求。”
    宋南平说:“当然知道,执行力是第一位。”
    蜂群就是这样。
    林燃说:“那我就放心了。”
    宋南平接着说:“林总,最后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有人要见您。
    您最好提前准备一下,我们五点钟出发,您需要陪他吃个晚饭。
    五点会有车准时在楼下来接您。”
    宋南平没问你去不去,语气很客气,但内容却全是不能拒绝。
    林燃大概猜到了是谁。
    在申海地界。
    这么说,华盛顿的权力是来自位置,你不在那个位置了,你就得去企业捞钱了,这也是所谓政商旋转门。
    但燕京不是。
    燕京的权力是来自人。
    只要人在,哪怕人没有任何位置,他的权力也是有位置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好,我知道了。”林燃点了点头。
    宋南平接着说道:“林总,如果您这次面试表现得好,后续我们能少很多麻烦。”
    林燃咧嘴笑了笑:“我知道了,是不是有人提出要让我们上交我们的仿真模拟方法?”
    宋南平欲言又止。
    林燃挥了挥手,“好,知道了,你去忙吧。”
    林燃是老申海。
    不是老申海人,但大学四年在这念的,申海很多地方他都去过。
    大名鼎鼎的衡山宾馆他自然知道,边上就是衡山公园,复旦的枫林校区离这就一条街的距离。
    申海最好的华山,华东和中山医院都很近。
    但他此前从来不知道,这地方居然还有一个院子,从外表看上去是衡山宾馆的一部分,但却有独立出入口。
    有种闹中取静的感觉。
    “林教授,果然年轻有为,我听说过你,你们这次火箭发射成功我全程看了直播,半年就搞定了多发动机并联,非常的Amazing!
    我很高兴,想当面听听你的故事。”
    对方声音很小,但林燃依然能听出对方的激动。
    “从技术角度出发并不难,七台发动机而已。
    阿美莉卡的星舰都要33台梅林发动机并联,我们这才哪到哪。”
    林燃很淡定,压根就不激动。
    毕竟60年代,谁没见过。
    现在见到名人,也无非内心有种啊,原来是他的感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毕竟多发动机并联的共振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
    当年他们给我汇报的时候,说V1导弹采用衰减的方式进行减震,为了减轻重量发展出了主动减震技术。
    主动减震就是在连接火箭发动机的连杆上,安装一个双向作用的短距活塞。通过旋转阀门,控制液压交替作用在活塞两端,液压的大小通过调压机构控制,产生的作用力和发动机振动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反,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说我们的导弹也要研发类似的技术。”
    对方的精神很好,尤其在谈到技术细节的时候,对于很多年前听过的报告都信手拈来。
    林燃点头道:“您说的没错。
    当多台火箭发动机并联的时候,如果旁边的发动机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这个减震系统就成了旁边这台发动机的振动来源。
    为了减小影响发动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老美当年的土星五号火箭为了让发动机的间距更大,采用了发动机外移设计。
    N1火箭第一级也是采用了上小下大的设计,保证内圈发动机和外圈发动机足够的距离,不过相邻的发动机距离仍然很近。
    不过我们暂时还不涉及到要用主动减震来规避共振。
    结构设计在当前阶段足够了。”
    对方兴致勃勃的和他讨论了很久的技术问题。
    然后问道:“林教授,你们今年真的能完成登月吗?
    这是我一个老人家最关心的事情。”
    林燃点了点头:“我觉得我们可以。
    今年7月我们会完成第一次载人航天,8月完成第一次的空中握手。
    9月把探测器送上太空,预计在12月登月。”
    林燃指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说道。
    最后他说:
    “具体可不可以,它有很多因素决定的。
    但我有十足的把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