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数学外交  科技入侵现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 数学外交第(2/2)页
我提议我们共同筹划一次两国数学家联合会议,邀请两国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在数论、代数、拓扑或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会议不仅能促进学术交流,还可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搭建桥梁。
    我深信,数学作为一种普世语言,能够超越当前的各种障碍,为合作与和平铺平道路。
    我已与阿美莉卡学术界的同事讨论过这一想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热情响应。
    我们愿意与华国数学学会密切合作,共同规划这一历史性活动。
    如果你认为此提议可行,我将非常荣幸能进一步讨论细节,并为实现这一愿景贡献力量。
    谨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问候,
    伦道夫·林
    数学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
    这封信只有学术职位,而无白宫职位,寓意明显。
    林登·约翰逊看完之后了然,“教授,你的意思是先学术后政治?”
    林燃纠正道:“不,是先破冰,后政治。
    破冰是关键,无论是腊斯克又或者是其他白宫高官贸然前往燕京,这显得过于突兀。
    我的建议是先组织数学家团队前往燕京,召开两国数学家会议,这一只团队可以派像詹姆斯·汤姆森这样有华国渊源的官员,做前期沟通。”
    詹姆斯·汤普森是东亚事务特别助理,具有华裔血统。
    林登·约翰逊还在犹豫。
    林燃说:“总统先生,相信我,这样的方式是效率最快,最有可能建立起融洽谈判氛围的方式。”
    林登·约翰逊迟疑道:“只是教授,你的身份,恐怕不方便亲自前往。”
    他担心的是这个。
    尼玛你表现的对华国如此有感情,万一你去燕京参加两国数学家大会,直接赖在燕京不回来了怎么办?
    别说越战打成这个鬼样子,如果你真跑到燕京不回来,就算越战打赢,我也得下台谢罪。
    这可不是五个师能解决的。
    林燃恍然,“你说这个啊,我肯定不会自己去,我在NASA的工作一大堆,我没空,只是从身份来说,我写这封信最合适。
    后续到时候让哥伦比亚大学承办,我到时候写一封发言稿,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代我转述就好了。”
    林登·约翰逊点了点头,“好,教授,我明白了,我再和其他人讨论一下。”
    林燃在白宫和林登·约翰逊共进晚餐后,第二天准备离开华盛顿回到亨茨维尔前夕,从约翰逊口中得到回复,信已经由白宫工作人员带着前往日内瓦,在日内瓦交到华国代表手中。
    信压根没有到华罗庚手里。
    华罗庚也不在燕京,他在51区工作呢。
    51区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一个类似于三星的制造业复合体,在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是高端。
    涵盖了半导体、电子工业、航天、军工等等,生产基地遍布整个西南片区。
    北方的压力导致华国的重工业和工业进一步朝西南转移。
    51区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大量创造外汇的工业集团,又因其超高保密要求,颇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味。
    “日内瓦方面转来一封信,是林燃从阿美莉卡寄来的。他提议举办一个中美数学家的联合会议,说是促进科学交流,增进两国理解。”
    林燃,这个名字对在座各位都太熟悉了,不仅仅是在数学界声名显赫的华人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白宫高官那么简单,对方对华国的贡献可以说毋庸置疑。
    只是过去他在这里讨论的时候,名字叫白马,而现在则是以他真名被大家所讨论。
    “林燃?这封信的动机是什么?”
    “信中说,数学是普世的语言,可以超越政治分歧,他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为两国人民搭建桥梁。”
    闻弦而知雅意,既然是从官方渠道寄过来的,那么就说明这是阿美莉卡方面试图谈判缓和局势放出的信号。
    华罗庚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他按照燕京方面的要求,开始起草回信。
    他的笔在纸上停顿了片刻,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学生陈景润在阿美莉卡的情形,尽管他没有看过,但他都能想象出。
    毕竟在莫斯科数学大会颁奖仪式上,华罗庚在台下见证了自己学生获得菲尔兹奖的荣耀时刻,包括会后还和这位年轻有为的阿美莉卡籍“华裔学者”攀谈了几句。
    和当年在华国科学院哥德巴赫猜想班上,一样的质朴、纯粹,一个纯粹的数学家,没有因为经历而变色。
    “不知道这次陈景润会不会回来。”华罗庚心想,“既然是两国数学家交流,他和陈省身应该都会来才对,至于白马,白马应该不太可能能回来。”
    华罗庚摇了摇头,把杂念从脑海中一扫而空,拿起笔准备开始起草回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