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茶经第(2/2)页
包黄烘干……任何一道谢之后工序出了差子,就得不出极品的黄芽。”
她叹了一口气道:“正因如此,这般的好茶哪能流转到市面上!也只有皇家的人,才有机会饮上一饮。”
说着,四贞微微晃动茶盏,茶色鲜亮,幽幽茶香溢人心脾,而她心头的疑惑也愈盛。
“如此说来,此茶可是绝品!长期饮用对身子应该也很好吗?”喜鹊喜欢茶道,难道四贞比她还知道其中的门道,侧耳倾听,面露钦佩,越发问的殷勤。
“不错,久饮此茶,有益脾胃,食欲不振、懒动郁结、都可饮而化之,久服,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故而有‘仙茶’之誉。蒙山雾多云多雨多,山顶上终年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每年的采茶人都是冒死在悬崖峭壁上采摘,也因为这个缘故,蒙山甘露只允许入贡皇室,连历代的皇帝祭天祀祖之时,都会选用此茶。”
四贞想到自己从前在宫里时,每年进贡的蒙山甘露还有三五斤,而这蒙山黄芽不过两三斤而已,更觉疑窦重重。
“公主连茶道都能侃侃而谈,真是太博学了……”喜鹊指着青花茶盏里的茶汤,猛拍她家公主的马屁,就眼着四贞多说几句。
“严格来说,这里面的还不是贡品,而是比贡品强数倍的第一蒌蒙山黄芽,我从前,也不曾喝过。”
听了四贞的话,喜鹊和蓝鹊不由惊讶,旁边一直沉默服侍茶水的酒楼侍女更是脸露出惊骇之色,甚至忍不住问道:“公主如何知道这是第一篓的新茶?”
四贞淡淡一笑,“因为,只有明前的第一篓蒙山黄芽,才能像这般芽头多、峰苗多、叶质细嫩,且有许多白毫,这蒙山黄芽,从采茶、晾晒、炒制等各个工序都极为讲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宫里的贡品,因为路途遥远,过层层关卡,根本就达不到这样的品质。”
看蓝鹊等人不解的神情,四贞笑道,“不管是蒙山黄芽还是蒙山甘露,送去皇宫的贡品,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没法运送去第一篓的新茶,有些东西,皇家是用不到最好的,就像那岭南的荔枝,再快马加鞭,也不及当地人吃的新鲜甘甜。”
得月楼的人是如何克服路途遥遥,将这蒙山黄芽运往京城的呢?
这需要何等惊人的物力、财力啊!这绝非一个酒楼能够做到的,况且,比皇宫大内的东西还要好,这得月楼的老板,难道不怕掉脑袋吗?毕竟,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若是当地人得了这样的好茶也罢了,进了京城,竟然没献进宫中,谁这么大的胆子?
四贞再次端起茶盏,轻啜两口,若有所思。
“可是皇上喝不到第一篓茶叶,下面的人如何交代?”蓝鹊依旧不解。
“皇上喝到的就是蒙山甘露,就是第一篓,只不过此第一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篓,因为那七棵茶树长在悬崖峭壁,谁知道什么时候苞芽?什么时候萌发?必须时时登峰看着,还要驱除山林雀鸟的啄食,所以绝品的黄芽和甘露才弥足珍贵。从前,我都以为它只是传说罢了!”
她看向那侍女的眼神,已经多了几分冷厉。
听到四贞所说,喜鹊和蓝鹊略想一想,也大吃一惊,如此珍贵的茶叶,得月楼是怎么得到的?
要不是她们性子沉稳,当场就问了出来。
“恪贞公主果然是博学多才,鳌某着实佩服。这茶,原不是人人能喝的,得知恪贞公主过来,鳌某才吩咐他们将我平日饮用的茶给您上一壶。”随着一声阵朗笑,鳌拜从旁边的推门进来,看到四贞,他毫不掩饰地夸赞道:“红为色彩之源,女子穿这样的衣着多是妖娆艳丽,没想到恪贞公主穿着,不光有丽姿秀色,还有清妍如水的娇态,着实令人惊艳!”
四贞转过身,看着鳌拜身穿九蟒五爪的簇新袍褂,外套仙鹤补服,一双马蹄袖高翻着,露出雪白的里子,珊瑚顶上拖着翠森森的双眼孔雀花翎,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了进来,眼神灼热而明亮。
“鳌中堂夸奖,不过,您这样不经通禀就进来,却着实令人惊吓。”四贞虽然笑脸相迎,言语却微冷。
显然,这得月楼和鳌拜脱不了干系。
她不喜欢鳌拜看自个的眼神。
从前,她虽然疑心,却不至于想那么多,但自从那日听了建宁所说,今个再留意,就发现鳌拜看她的眼神,火热到令她站在屋里,都感觉自己就像没穿衣服似的窘然。
四贞不由自主将衣领往上掩了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