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大骇  红楼之庶子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大骇第(2/2)页
急,厉声骂道:
    “该死的孽障,上不得台面的下流种子,还不快滚回去,站在这丢人现眼给谁看?”
    贾琮面色淡淡,半垂下的眼帘中,眼中闪过一抹波澜,没有说什么,就要离开。
    却又听贾政叹息了声,道:“琮哥儿,最近读的书可好?”
    贾琮闻言,心中一阵激荡,险险止住了临时要变动的计划。
    他没忍住抬头看了眼贾政,从贾政眼中看出了些“怜贫惜弱”之色。
    忙又垂下头去,答道:“回二老爷的话,刚读完《大学》。”
    贾政闻言一怔,随即又看了看贾琮,语气有些惊诧道:“哦?你已经读完了《大学》?”
    就他之前了解,贾琮、贾环的读书进度,连蒙学都未读完。
    “再敢放屁,仔细你的狗皮!你算什么阿物,才读了几天书,也敢说读完了《大学》?
    快滚快滚,莫站脏了我贾家的地儿。”
    不仅贾政心中存疑,贾赦更是完全不信。
    他也是读过四书的人……
    要知道《大学》每一言都可作点题,每一题又可衍化出无数篇文章解读。
    尽管权威解读是朱子注释的《大学章句》,不多,可其玄奥深涩,乃是朱子最用力最勤奋之著作。
    贾琮敢言读完,难以取信众人。
    贾赦骂罢犹不解气,又对贾环道:“以后环儿不要再同这样下贱的人顽,找你宝玉哥哥蓉儿侄子去耍。
    他们才是咱们贾家正经的子弟!”
    贾环还能怎么说,当然是毫不犹豫的点头如捣蒜……
    倒是贾政,摇头道:“诶,不可如此,琮儿和他们也一样的。”
    说罢,不给贾赦反驳的机会,对贾琮道:“走吧,既然你读通了《大学》,就让牖民先生指点指点。
    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读透了。”
    又看向贾环,咬牙喝道:“指望这些畜生,我贾家的脸都丢尽了!”
    骂完,大袖一挥,率先往前走去。
    见此,贾琏等人都小心翼翼的看向贾赦。
    贾赦的面色隐隐难看,细眸中怒火高昂。
    却不知想到了什么,终究未发作。
    只是狠狠瞪了眼贾琮,恶意昭然!
    “实在是怠慢了,牖民先生多多包涵!”
    入了宁国正堂大厅,见贾家内宅诸人皆在,衍圣公孔传祯正与贾母说话,贾政满面含笑,儒雅抱拳致歉道。
    熟知孔传祯的人,都不会当面喊他国公爷的,只唤一声牖民先生,以示亲近。
    所谓牖民者,劝民、诱民、教化万民也。
    这个很纯粹的老先生,也当得起教化万民之功。
    自他承袭衍圣公后,数十年内足迹遍布大乾各个角落,甚至远至九边西域。
    只为多建蒙学,兴教化,广传圣人之道。
    他是真正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又因为只是蒙学,与官场上的房师、座师均不相干,他也从没有任何权利场上的牵扯。
    所以不止贾政,大乾朝上上下下,朝野内外,对这个纯粹的老人,都有敬意。
    这样的人来贾府做客,自然有蓬荜生辉之效。
    而除了德高望重外,孔传祯也已是七旬高寿,比贾母还年长。
    因此,连内眷都不用避讳。
    此刻,除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等外,贾家的众姑娘们都在。
    看到贾政等人进门,除却贾母,其她人都纷纷起身福安。
    孔传祯身份地位大不同,他与贾母齐坐于主座。
    不过他行为举止皆遵礼数,见贾政行礼,也拄着拐,要起身还礼。
    贾母、贾政等人忙齐齐笑着相拦。
    贾母笑道:“老公爷,政儿他们都是你的后辈,哪里就要起身还礼?岂不是折他们的福?”
    孔传祯面相古拙,很有几分孔夫子的韵味,他看着贾政持子弟礼,轻轻颔首笑道:“存周身为公候子弟,身上却无半分骄躁纨绔之气,行事谆谆有礼,殊为难得。”
    “牖民先生谬赞了!”
    被孔传祯一番夸赞,还正搔到痒处,贾政脸色都有些激动泛红了。
    贾赦等人也一一上前,再次谢过今日孔传祯之恩。
    孔传祯一一笑着应下后,贾政又请孔传祯一起去荣府用宴。
    贾母等人自然也都盛情邀请,贾母还让她最疼爱的孙儿宝玉搀扶老人家。
    一行人重新上了车马骡轿,一柱香的功夫后,至荣府内宅贾母院后的大花厅止,众人重新下马落轿,一一落座。
    李纨、王熙凤等人亲自去备宴。
    坐入主座后,孔传祯古拙的面上,浮现出返璞归真般的笑意,道:“我与代善公相交莫逆,太公爷又有大恩于先父,孔曹二门,从不以异姓视之。
    今客坐主座,吾难免有倚老卖老之事。”
    众人皆笑之,言老公爷诙谐风趣。
    贾政笑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牖民先生已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境也!”
    旁人纷纷附和,而谁也没想到,孔传祯却忽地伸手指向站在角落里,静静而立的贾琮。
    两人四目相对,眼神皆平静无波,澄清可见。
    孔传祯语出惊人道:“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吾不如此子也。”
    众人闻言大骇!
    所以这是个本书极为重要的伏笔。
    我一贯注重合理性,请大家放心。
    老书友应该习惯了挖坑,主要解释给新书友,免得觉得突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