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六十八章 居安思危  红楼之庶子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2/2)页
觉得不真实。青史之上,总有惊才绝艳之辈,但如殿下这般,年不过十六,就已是经天纬地之才。仆自认修心坚韧,然每每思及殿下所为,惊艳之余,都必生出惊恐之心。”
    被柴梁这般神神叨叨的说了阵,原本还不上心的赵青山,也渐渐生起毛骨悚然之意来。
    天妒英才这四个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老头子完全无法想象,太子若是出现了闪失,这社稷江山,该何去何从……
    可是,这等近似荒谬的鬼神之说,谁敢诉诸于口?
    想劝都没法劝哪!
    再者,又从何劝起?
    “文孝,你到底是何意?”
    赵青山毕竟是赵青山,一阵心绪动摇后,忽地凝眸看向柴梁,沉声问道。
    柴梁看着赵青山,缓缓道:“元辅,仆以为,殿下最令人惊艳的成就,非促成北疆都护府以八万大胜二十万的盖世武功,而是,对新党的鼎力支持,以及对内阁新老更替法度的制定。若以此为成例,明确定为成法,纵然有不忍言之时,朝廷也能平稳度过难过,不会令社稷危矣。”
    这是要将贾琮定下的制度,列为祖宗成法。
    一旦贾琮有个闪失,天妒英才,朝廷也不会失了进退,大乱之后失去法度。
    但是,如此一来,就颇有虚君权的意味了……
    柴梁看着赵青山阴沉的脸,苦笑道:“太傅,仆非不知恩义之人。但是,仆以为,如今正逢几千年来未有之大世,如殿下这等惊艳万古的圣君,千载难遇其一。吾等虽为朽木之资,也当住殿下一臂之力,将此法定为永世之法。
    太傅,若是往好的去处想,殿下今年不过十六,再有一甲子之寿,经过六次内阁更迭,自然将成永例。
    真想看看,那个时候,大乾将何等昌盛呐!”
    发自肺腑的一番向往感叹后,柴梁声音又忽地转沉,一字一句道:“但若是果真有个闪失,眼前的一切大好局面,都将顷刻崩塌。元辅,吾等内阁臣子所为,难道不该是居安思危么?眼见盛世将临,其他官员都可沉迷其中,唯独吾等不能!而如今朝廷最大的不定,就在于殿下。仆恨不能殿下能万万岁,可谁又能保证天意如何?所以,要趁着北疆大胜、西南国战大胜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太傅若能劝殿下将诸般法度定成永制,功莫大焉!”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赵青山心中反复念叨着这四个字,陷入了沉思中……
    慈宁宫,寿萱殿。
    由一众孙媳陪着的太后,满面含笑的看着贾琮,道:“元寿啊,今儿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哀家听说,北疆大胜后,南边也打了好漂亮的一场大胜仗!外面人都说,皆为太子运筹帷幄之功,列祖列宗保佑啊!”
    贾琮闻言,谦逊了几句,就见叶清和黛玉一起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因为她们知道,外面贾琮如日中天的圣君之名,大半功劳归于他自己。
    他手下数以千计的说书先生,太能说了。
    从城里到乡下,走街串巷不要钱都说啊!
    如今更出现了不少戏班子,专门颂扬太子的丰功伟绩的。
    正赶上南北两场大国战的胜利,百姓心中民族自豪感正强烈时,这样的戏班子和说书先生大受欢迎。
    其他说书人和戏班子自然跟风,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将大乾的皇太子愈发神化了不少……
    什么出生之时天现异象都是大路货,还得加上虽遭祝融之害,却有仙鹤自天而落,护送入安全之地,且送了金项圈护龙体。
    这样的说法才更受欢迎。
    当然,这些说法也让叶清、黛玉等人笑出了泪花。
    尤其是她们以为,这些话本儿都是贾琮自己编纂的,简直笑掉人大牙……
    贾琮也不理会她们,就听太后又道:“储秀宫的尚宫女官儿同哀家说了,一千五百名秀女,筛选了几轮儿了,女红、文墨、宫礼还有别的才能,都是一等一的就有三百人。哀家废了这么大的气力,太子总不能只点了琴丫头和宁家那个丫头罢?你父皇安睡前,还专门叮嘱哀家,要好生给你选秀,充实后宫,繁衍天家血脉。你一推再推,连人也不见,可是哪个好妒,不愿你纳新?”
    此言一出,众女登时纷纷变色。
    等太后目光疑惑的扫了过来,莫说黛玉,连叶清都站了起来,立起规矩来。
    好妒在寻常高门中都是一等一的大罪,在天家更是十恶不赦之罪!
    这个真不是顽笑的……
    皇族凋零,整个天家加起来男丁都不足一手之数,这还得算上大宝小宝。
    这个时候若因后宫那个女孩子好妒,阻碍东宫繁衍血脉,其罪过直接打入冷宫都不足为奇。
    所以,虽明知太后是故意拿话在激贾琮,可诸女孩子仍觉得不安。
    且随着国势愈盛,朝野上下对贾琮后宫也就愈发关注留意。
    贾家女在东宫一手遮天的情形,着实令许多人心中不满也不安。
    若非如此,太后如此大肆操办宫廷选秀,也不会这般得民心,更得前朝的官心。
    贾琮先洗脱黛玉等人的罪名,然后双手抹了把脸,道:“太后,三百人?太多了罢?”
    一听有戏,太后登时忍不住笑起来,哄道:“又不是让你一次点那么多,是不是?东宫太子妃已定,两位良娣也有了,六个良媛也凑齐了,可十个承徽,十六个昭训,二十四个奉仪不都还空着?
    哀家知道,你念旧情,心疼从前在贾家时相识的姊妹,可是元寿啊,你如今是太子!你这般独宠她们,朝野上下都有异议,时间一久,对她们反倒不好,是不是?”
    贾琮那么一算,这一家伙又是五十个,虽不及三百个,可也太多了罢?
    不过他也知道,太后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已经没多少还价的余地了,只能先应下道:“太后言之有理,孙臣明日和太子妃去储秀宫瞧瞧罢。”
    太后闻言大喜,拍手笑道:“诶,这就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