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一月文会(上)-七子争锋  奋斗在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一月文会(上)-七子争锋第(2/2)页
天道酬勤啊!
    易俊杰咳嗽一声,接着讲:“内舍甲班一人:凤雏庞士元。与三国古人同表字。长的虽然比我们丑一点,才华却比我们高一点。童生功名。是内舍甲班中的佼佼者。他有希望,但比罗君子希望小些。”
    有人不解的问道,“易同学,这是何故?”
    易俊杰道:“才华高绝者,往往心思跳脱。凤雏见识多广,学问广博,策论一流,但是论经义的功夫,未必比罗君子等人强。”
    易俊杰说的都是个人的外号,但在座的学子自然都听得懂。
    易俊杰又道:“上舍两人:乔厚道,公孙龙。乔厚道上上科过了府试,却在院试折戟。这三年多以来厚积薄发。去年十月考入上舍。位列第五。他今科是有希望进学。今年的院首,他能和公孙亮争一争。
    公孙亮,其人如龙。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山长的得意弟子。常年稳霸着我们书院上舍第一。十八岁还未进学,实在是运气不佳。”
    “哈哈。”说起公孙亮,众学子都哄笑。在闻道书院呆得时间长些都听过这位公孙龙的故事:
    他十四岁来闻道书院读书,天资卓绝,被誉为读书种子。山长张安博收为入室弟子,亲自教授。15岁下场,密云县县试案首,却折戟在顺天府府试。原因是吃点心时,不小心将卷面污了。
    要知道县试案首可是保送生,顺天府知府、提学大宗师会钦点府内各县县试案首过关。这是科场通行潜规则。公孙亮到手的秀才功名就这样飞了。
    去年四月再考府试。恰逢京师梅雨季节,他起身小解,因憋得太久,动作过快碰到案几,墨汁洒在卷子上,再次落第。他去年因山长的要求,没有参加一月文会,让上科新晋秀才刘国山得了魁首。今科出来相争,实力数他最强。
    山长怕是也有意培育他的信心。十八岁中秀才正是当时,再错过几年时间的话,就有些晚了。
    外舍甲班的同学笑谈时,最新的题目传出来了,“修身,立志”。
    第一个立论的是外号“凤雏”的庞泽。
    众人精神纷纷一振。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好。”内舍甲班的讲堂中,十几名学子相聚,一片叫好,此起彼伏。
    狂不狂?很狂,很拽,很装逼。符合庞泽自信,张扬的性格。语出诗仙李太白的名篇《行路难》。
    何以谓理想?就是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想法。心中有理想,就有一股不平之气,就要说出来。不平则鸣!
    庞泽引用李白的诗句,是在立志。李白原诗是吹牛逼发牢骚的话。但在庞泽身上就是:说尽心中的骄傲,科场失意的憋闷。
    不得出,就要出!
    今科的童子试就是化茧成蝶的机会。
    “好。”
    “先声夺人。不愧是庞士元。”
    “此句至少是一个圈(○)。”
    曲水亭中,其余六名学子为庞泽这一句微微动容。
    山长和讲郎们并没有表态,只是在心中评判。只是第一个立论,他们不便点评,否则会给后面发言的弟子带来压力。
    这时,小胖兄罗向阳起身道:“弟子立论: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学说,若是以修身而论,当以论语中论述的最多,最完善。这是曾子的原话。罗向阳知行合一,很有儒者风范,这一句令不少讲郎频频点头。
    原本一脸骄傲的卫阳微微变色。今日方知书院里卧虎藏龙。罗向阳的修身之言,比庞泽的立志更胜一筹。
    陈嘉运同时如此。
    等卫阳、陈嘉运说过后,这两句都是平平。乔如松跪坐在榻席中,沉稳的道:“弟子立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句话语出《周易》。五经之一。文王厄,而演周易。周文王也被视为儒家先贤。这是理学的传承脉络。
    山长张安博击节赞道:“善!”
    贾环心中震惊。其实,修身、立志这个话题很明显是林讲郎帮他争取的。还是借助于他的立志求学诗的舆论。但书院中这几名学子都是强手啊。
    立论不是吹牛。否则,你来一句:横渠四句,我来一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文会还怎么开?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座的都是书院的精英弟子,山长和讲郎们怎么可能不熟悉各自的性格、经历呢?
    比如,其他人要是学罗向阳说“一日三省”来修身,书院的讲郎们怎么可能会相信?怕是要斥责“弄虚作假,人品有问题”。
    正是因为罗向阳一贯如此,甚至有“罗君子”的戏称,他才能这样说。
    而乔如松的立论与他三年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经历十分相称。故而,山长称善。他比罗向阳的立论再胜一筹,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感悟。
    丰神俊朗的公孙亮对贾环笑一笑,伸手示意道:“贾师弟可先试言,兄随后。”
    在有讲郎点评的情况下,最后去立论,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公孙亮一番好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也展示出他超强的自信心。
    贾环轻轻的点头,这时不是客气的时候,“弟子立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