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与萧将军结盟第(2/2)页
萧将军继续说着:“只是如今这八皇子的病情却加重了,八皇子昔日在牢狱之中就受到玲妃的百般关照——可是尽管玲妃娘娘关照,也挡不住那些亡命之徒的欺辱,老臣将八皇子接到府中也是为了好生调养,以报道先王的知遇之恩。只是如今八皇子的病情突然在昨夜加重了,不省人事,倘若非要在今日行走,车马劳顿,要是八皇子死在了路上,那么这个责任是将军担着,还是老臣担着?”
大将思虑片刻,倘若真要上路,萧将军就算杀了八皇子嫁祸给自己,自己也脱不了干系,罢了。
那名大将立即拱手说道:“如此,末将便回去赴命了。”
看来,此番这萧将军是执意不肯交出八皇子了。
那名大将回到宫中之后,将在萧将军府的见闻一点一滴都如实禀告给了玲妃。
只是大将也接着劝说道:“娘娘您不妨先将此事放一放,待过个十天半个月,娘娘您可亲自前往萧将军府,萧将军也就再也没有理由不交人了。”
玲妃点点头,也只能作罢了,毕竟现在萧将军还动不得,自己没必要为了一个别人家的儿子而与他起了冲突。
此时的大千国萧将军府,天空刚微微亮,萧将军萧莫华便叫八皇子易寒一同去酒楼看戏。易寒身体已经大好了,在院子中踱步,少有的清闲。
萧将军走到院中,拱手作揖道:“八皇子您可真是好生悠闲啊。”
易寒还礼说道:“还要感谢萧将军您的照拂。”
萧将军摆摆手说着:“不敢不敢,八皇子好歹也是当朝皇子,而我只是大臣。”
易寒笑笑:“阶下囚,何来君臣之言。”
萧将军爽朗的笑道:“话不多说,老臣便请八皇子去城中听戏,小聚片时,偷得浮生半日闲。”
易寒说着:“如此,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萧将军和易寒二人皆着平民布衣,一同前往京城的酒楼听戏。
萧将军点了一壶好酒,几碟小菜,与易寒低声耳语道:“八皇子,如今这顿是老臣请的,八皇子来日可要回请阿。”
易寒点头,忽然觉得有些难为情,不过又释怀了,说着:“若有那一日,本殿下为萧将军摆寿宴。”
萧将军含笑,若无其事的说着:“在皇宫的寿宴,老臣可不敢享,唯恐被人诟病。”
易寒也只是一笑置之,别人虽然不知道这萧将军的心思,他可是清楚的很啊!
此刻,台上的人身着大褂,正在讲述着见闻,只是不知道今天讲的是哪一章,何种见闻。
只是见身着大褂的人留着长长胡须,手里拿着戒尺和程堂木。还是喋喋不休的说着:“在这京城三千里以外,那里气温昼夜起伏不定,晴时烈日当空,入夜寒气逼人;有一座山,那山高耸入云,不见其顶端;山上菱角分明,陡峭难行;盛长雪莲,花蕊能入药治病;据说在这山中,多发奇事。有一位道士进山砍柴的时候,竟遇三尺有余的赤色大蟒,那道士立刻便被吓得晕眩了过去……”
萧将军斟了一杯酒,又为易寒倒了一杯,说道:“前几日,将军府喧哗,八皇子可知是因为何事?”
易寒少饮了一口酒,眯着眼睛听着台上的说书人继续讲解道:“待那道士醒来是在三日之后,那日倾盆大雨,天空中却有太阳照的人昏昏欲睡。那道士爬起来,却见面前不远处的山腰突出的高地有一女子,明眸皓齿,待他走近了才知道那不是女子,而是一只玉面狐……”
易寒继续说着:“我在屋内听得真切,只是不知萧将军您要作何打算。”
萧将军似乎望向别处,道:“八皇子却不殷勤的给老臣许诺些许好处啊?”
易寒笑笑:“我既已知天命难违,如今我身不由己,却不知道当如何许诺,又如何能兑现。”
说书人顿了一下,饮了一口茶继续说着:“那玉面狐生的貌美,走近的才看她脚下踩着的正是那赤色大蟒,大蟒一向天不怕却不怕,却被玉面老狐驯服在地。”
好——茶馆中的人叫声好,这一章正是说书中的经典桥段——《玉面狐折兰香,九尾狐敢压龙。》
“悬崖上似有打斗过的痕迹,只是不知那赤色的大蟒如何愿意俯下。这事还要从五百年前白骨岭上那一场风说起。岭上狂风不止,岭下惊涛骇浪,有一渔夫打到了一条红尾锦鲤。恰逢,渔夫家中孩儿进京赶考,这红尾是吉兆,预示着鲤鱼跃龙门。便好生将那锦鲤用篮子装着,好生送回湖中。次年,秀才考取功名而归,路过那条河,刚刚下过雨,雨后初晴,天空中挂着一道彩虹,江水卷起千层浪,如雪层层叠加,将碎石击碎。秀才不敢过去,但却见有一童子在日头而坐,霎时间止住了风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