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这不巧了吗?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 这不巧了吗?第(2/2)页

    最开始时,他觉得大明之所以会不断衰败,全是因为皇帝身边的魏忠贤在从中作梗。
    和那些不学无术、口蜜腹剑的阉人成日里混在一起,怎么能搞得好国家呢?!
    所以那时的卢象升对魏忠贤极为厌恶。
    前两年别人都响应号召给九千岁修生祠,卢象升在督管临清仓时就偏不修。
    不光不修,还要骂上一句修你妈修。
    那时的卢象升还天真的以为。
    只要阉党被剿灭,那大明就自会重现朗朗乾坤。
    反对阉党,那阉党的敌人在卢象升看来自然就是自己的朋友。
    所以最近这几年来,东林书院的那些人卢象升就没少和他们接触。
    在那时的卢象升看来。
    东林书院里的这些谦谦君子才是大明真正的中流砥柱、国之栋梁。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如何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虽然谈的东西有点假大空.
    但总比阉党们整日蝇营狗苟的要好太多了不是?
    当然。
    卢象升和东林书院中的成员接触,并不是为了结党营私的一己私欲。
    而是那个时候的他发自内心的相信,大明只有依靠这些人才能重新变得强大。
    结果随着新帝登基。
    卢象升发现自己脑子里的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跟随皇帝一同前往陕西救民赈灾的,有很多都是阉人。
    一向自诩于清流的东林书院,却在这个时候连个声响都没发出。
    甚至于说。
    卢象升还听到传言说那些“清流”竟还在其中不断搞着破坏。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等到皇帝圣驾经过河北时,卢象升又一次佐证了自己内心的这个想法。
    平白无故好好的,怎么突然会冒出来匪寇冲击圣驾?
    这背后又是谁在搞鬼?!
    而当卢象升听说福王在南京登基,东林书院的领袖人物钱谦益亲自为其编写“讨贼檄文”时。
    卢象升原本脑子里的旧观念就跟着彻底崩塌了。
    大明朝衰落至此,其真正原因竟然全都是因为这帮狗娘养的杂种畜生?!
    这群杂种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连分裂大明的事都能干的出来?
    他们还颠倒黑白,将所有脏水全泼到陛下身上?
    谁是真正为了大明好,别人看不出来我还能看不出来吗?!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这么畜生才是。
    这倒也不能怪卢象升太过少见多怪。
    说白了。
    他现在毕竟也只是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而已。
    人生的前二十二年都在为了科举为努力。
    高中进士后又立马醉心于实干报国。
    对于天下大势方面的事情,还真没细细去研究过。
    所以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才会对卢象升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
    不过发现了真正敌人的卢象升并未脑子一热,就跟他们一刀两断。
    现在的他在观念受到冲击后已经变得更加务实。
    他非常清楚。
    自己若是真想帮现在的陛下一起重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那他这个大名府知府的官职还是相当关键的。
    他可是听说最近河北境内已经风起云涌了。
    因此在前几日。
    卢象升便呕心沥血的给朱由检写去一封密信。
    那封密信的主要内容是:
    河北地区的一众世家正在联手密谋对您不利。
    我身为大名府知府能帮您的地方虽然不多,但身边也有几百号几年前就跟着我的忠心人马。
    只要您这边一声令下。
    那我立马就带着这些人去投奔您!
    或者说,我当您在河北的内应也完全没问题!
    此时。
    已经寄出去密信有两日时间的卢象升正在焦急的等待回信。
    他不知道陛下是否会因为自己的那封信就相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为陛下做些什么。
    但只要陛下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那他就一定会提携玉龙为君死!
    另一边。
    乾清宫内。
    朱由检看着手下呈上来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的密信,立马令人找出了卢象升之前呈上来的那些奏折。
    在看完了之前那些较为“假大空”的奏折,以及卢象升的出身履历后。
    朱由检也是大致弄清楚了卢象升的心理变化。
    不过究竟能否信任此人,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验证才行。
    朱由检当即命人连夜奔袭向卢象升传去密令:让其保持现在的状态按兵不动。
    并尽可能的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敌人信任。
    至于后面怎么办,到时候再根据现实情况另作安排。
    吩咐完这件事后。
    跟随魏忠贤一起前往后金的人马,也是有人先行一步回到京城。
    先回来的人向朱由检汇报了那日后金内发生的一切事情。
    听完手下讲述。
    朱由检当即下令让张维贤和曹化淳二人在京城内秘密调集兵马。
    既然派魏忠贤前往后金的目的已经达成,后金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出兵。
    那他就要彻底放开手来收拾河北了。
    与此同时。
    五柳黄氏的宗祠之内。
    在商讨完如何对付那支骑兵队伍后,黄泽也是先来宗祠内祭拜了一番先祖,然后方才坐上前往大名府的马车。
    马车内。
    手下亲信将一共十几人履历名册送到黄泽面前:
    “老爷,这都是河北境内一些较为有能力的官员及将领名册,其中大多都是咱们的人,您过目。”
    黄泽嗯了一声接过名册。
    带兵打仗肯定是不可能他亲自去的,家族内的核心成员又大多是些草包。
    所以就要选一些足够忠心又有一定真才实干的人出来替他效劳。
    由于对手是皇帝。
    这十来人也是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方才被呈到他的面前。
    黄泽随意翻看了几个,便在这些人的名册上面打了个勾。
    这几人,都是各世家的嫡系成员且有实际的任职经历。
    比如里面一个叫齐武的大名府卫所指挥使,就实际上是他们黄家的人。
    至于为什么黄家人会姓齐,那当然是为了避讳。
    总不能河北所有重要职位全是他们四家的姓吧?
    这样的话影响不太好,放在史书上也容易挨骂。
    所以表面功夫怎么也得做做的。
    黄泽在画了几个勾和叉后,执笔的手突然一顿,脸上出现犹豫神色。
    因为他面前的这份名册的主人,叫做卢象升。
    关于卢象升的事迹黄泽自然也是听过的。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名二十七岁的知府。
    能力超群,值得进入黄泽的视线范围了。
    不过之所以黄泽会在这时犹豫,还是因为卢象升此人令他产生了纠结情绪。
    卢象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此人虽是文官,但刚中进士时就曾在兵部观政过一段时间。
    而且他去督察临清仓时,也多曾干过一些亲自带兵剿匪的事情。
    所以这是一个有带兵能力的文官,算是复合型人才。
    用他肯定没错。
    但卢象升的忠心在黄泽这却没法得到保证。
    若不是因为卢象升本人出身于一个江南小县城的小乡绅家庭,且其本人能力实在超群的话。
    那他的名册根本就不会出现在黄泽眼前。
    没能力可以培养,态度不端正那可是原则性问题。
    一旁亲信似乎是看出黄泽犹豫,开口提醒道:
    “老爷,卢象升此人和东林党一直多有来往。”
    东林党?
    哦!那怎么也算是半个自己人了。
    能用。
    不过黄泽既没在卢象升的名册上画勾也没画叉。
    而是先暂时画了个圈。
    接着黄泽将这一沓名册递给一旁亲信:“先去见前面几个人,卢象升留到最后再见。”
    “是!老爷。”
    手下离去,黄泽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起来。
    核心力量肯定要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的。
    不过这个姓卢的小子自己倒是也可以给他个机会。
    毕竟解决了皇帝后,人才储备还是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
    就看此人最终上不上道了。
    若是上道的话,自己不介意将他在江南的那个小门小户,给提拔到河北来。
    让其也享受享受这荣华富贵。
    若是不上道的话,那就自然要把其给找个机会弄死。
    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badaoge/book/144503/54637922.html
    请:m.badaoge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