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0.贷款买  六零年代好家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50.贷款买第(2/2)页
业,而且还是生物专业。
    可他还想去北京呢!
    当初他可是夸下海口的。
    莫树杰道:“回头你姐夫来,问问你姐夫啥意思,你姐夫见多识广,有主意。”
    莫应熠点点头。
    莫茹道:“你姐夫也白扯,这事儿还是你自己拿主意吧。你想学啥比你想去哪里更重要。”
    其实莫应熠今年回去以后读高一下学期,66年取消高考的时候他也才高二下学期呢,赶不上高考。
    之前她那么计划,也是怕他在家里浪费时间,让他早点上学,还有就是早点把高中的课程学个差不多,以后也不用犯难。
    当时刺激弟弟说什么去北京读大学,不过是一种激将法而已,给孩子打气,接下来那几年的情况,真要是去北京她还不乐意呢。
    文化运动开始以后,不只是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大学也一样的,学生们不学习,整天斗来斗去,甚至分成几个帮派展开武斗。武斗的时候,吃亏的就是学生们。
    如果不是后来军队介入,阻止他们,那他们还要继续互相残杀下去。
    本来是相亲相爱的同学,就因为理念不同阵营不同就开始挥戈相向,想想实在是让人寒心。
    年轻的学生们,热血冲动,总以为自己追随就是正确的,只要自己认同的,就可以为之付出生命,就可以为之毫不怜惜地拿走反对者的生命。
    如果可以,那几年,她其实想让弟弟回家躲风头,等和平以后再出去。
    凭她和周明愈现在的人脉,让弟弟上大学,根本不是问题。
    毕竟接下来的十年是最讲关系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等70年开始,当兵吃香,战事没那么多,想当兵就要走后门。还有读大学,70年开始由各大队、公社、工厂、机关单位举荐入大学,称为“工农兵学员”。
    说白了还是要走关系。
    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毕业呢,不过是成分好,根红苗正,关系硬,为了打破教育被地富反坏右们控制的局面,他们去上大学。
    这也导致大学教师们不知道怎么授课,要教他们记笔记,教他们从小学知识开始讲,总是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更苦。
    而这些工农兵学员毕业以后,有很大一部分,其实也就是初中水平,但是却回到原单位或者调到其他单位,担负关键岗位。
    原本她想着,哪怕就是66年不高考,等过了风头,还是可以找关系把弟弟送进大学的。
    既然邓老师有路子,那自然更好,离家还近呢。
    有谁的理想和志愿是一成不变的呢?那是小孩子的天真想法。
    绝大多数人,最美好的愿望都是在心里留着缅怀的,最终选择的路都是现实所迫不得不这样选择的,甚至可以说,其实是别无他途的!
    莫应熠就很认真地想,比较,“我挺喜欢学生物的,但是我也喜欢学语文、历史,物理其实也挺喜欢的……我挺想去首都看看的。”
    “最喜欢的学科……我最喜欢生物吧,邓老师给我太多帮助,如果我能进省大的生命科学研究所……好像也挺好的!”
    不过似乎喜欢生物除了兴趣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邓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引导,还有袁教授的风趣和专业,让他折服。
    莫茹道:“首都咱们随时可以去的,你读了省大附中、省大,也未必不能去首都上学啊。”
    不是还可以深造嘛,以后肯定也可以读研究生之类的嘛。
    而且如果跟着袁教授,就算以后大学不招生,小弟的学业也不会耽误,还是有机会深造的。
    能够进研究所其实比什么都强,有多少人拼命学习就为了找一个铁饭碗呢。
    但是她暂时不想说太多,毕竟弟弟还年轻,有些话他不需要知道,免得会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
    “行啦,你就好好想吧。反正不管选啥我们都高兴。”沈淑君觉得儿子能上学就挺好,以前可没想过还读大学呢。
    省大对她来说就是非常棒的。
    她也更倾向于省大,离家近啊!
    莫树杰想的却是儿子能平安就好,至于干什么都无所谓,他道:“你娘和姐姐说的对,你就自己选吧。”
    莫应熠点点头。
    商量完莫应熠的事儿,莫树杰就和莫茹商量,想跟先锋大队合作在一些自留地荒地上种果树、甜菜,在河里种莲藕,这样也能增加社员们的收入。
    莫茹笑道:“爹你放心,正月十五那天就让咱们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带着队长们去商量,定好计划。”
    她觉得爹是真喜欢种地,一心想着社员们。
    这才当会计呢就想办法增加社员收入。
    莫茹住到初十,周明愈骑车来把他们接回家,又去了一趟城里拜访傅臻等朋友。
    正月二十这天,供销社的进货马车照例来到先锋大队。
    这一次带队的又是陈刚,一下马路进了村里他就喊道:“周队长,周队长,大喜,大喜啊!”
    他这么一喊,先锋大队住在村南头的社员们就来了精神,纷纷跑出去问:“哎呀,陈社长,什么大喜啊?”
    在他们的印象里,陈刚可不是这么不稳重的啊,今儿这是受啥刺激啊。
    陈刚让副手赶着车队去代销点,他则直奔二队队屋,还问社员们:“你们队长呢?快找他来!”
    早有小孩子跑去找周诚志。
    周诚志在西河边带着莫家沟的俩队长参观呢。
    元宵节那天,莫树杰陪着莫家沟的支书、大队长和两个队长等人一起来到先锋大队,商量农副业合作的事儿。没有崔发忠的掌控,莫家沟的社员们也是干劲十足,第一次有这样走出自己村的自主能力,都觉得非常难得。
    他们对鱼塘、莲藕、果园、甜菜等都非常感兴趣,这几天正在这里参观呢,顺便也提提建议。
    听说陈刚有喜事,周诚志还纳闷呢,他让几个老头子还有周明愈陪着莫树杰等人继续参观,他先去看看。
    见了面,陈刚一把握住周诚志的手,“周队长,恭喜,恭喜!”
    周诚志笑道:“陈社长,你可别忽悠我老头子,到底有啥好事你就说,你这样卖关子,这不是急死我们嘛?”
    陈刚却不急着告诉他,“周队长,你猜啊。”
    周诚志想打人,猜个头啊,赶紧说!
    “陈社长,俺们忙着呢,你快去装蘑菇去吧啊。”说着他就要走。
    陈刚只好拉住他,笑道:“别急啊,真是大好事,县农业局来了一个突突突的家伙。”
    周诚志心头一蹦,“拖拉机!”
    陈刚用力点点头,“对啦,正是,不过是手扶的。”
    “哎呀,真的啊,拖拉机啊,手扶拖拉机也是拖拉机!会计——会计!”周诚志差点蹦起来,“会计,快盘盘账,看看咱们多少钱,够不够买拖拉机的。”
    社员们一听也沸腾了,拖拉机啊!!
    刚听说还没见过,哦,不对,见过的,在画上!
    开着东方红拖拉机,跑步进入!
    “咱们大队要买拖拉机了,真的假的?”
    陈刚觉得先锋大队的社员们肯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居然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个消息传遍全大队。
    一下子,社员们跟来看戏一样,乌泱泱的人都围过来。
    “拖拉机在哪里呢,”周明愈也跑过来。
    “还没买呢,说在县里呢。”有人给他解释。
    周明愈:“那谁说拖拉机买回来了,忽悠我呢。”
    消息长了腿儿传得太快,有些人听点风就刮出去,也没细分辨,还告诉周明愈陈刚给买拖拉机回来了呢。
    原来是县里进了一台拖拉机,而且有长期买进的打算。
    当然,这第一台拖拉机的购买权是给先锋大队的,吕书记承诺过的。
    众人挤在大队屋里,有人问拖拉机多少钱。
    周明贵道:“我以前打听过的,说是两千七八百的样子,要是大拖拉机,那得一万多呢。”
    “啊!!好贵!!!”社员们掰着手指头数这得多少钱,买多少粮食多少鸡蛋呐。
    所以大拖拉机还是等等吧,他们先买手扶的也挺好。
    周诚志就问几个队的会计都能拿多少钱出来。
    几个会计就开始报账,各自有多少余钱。
    最后二队可以拿七百,三队四队每个队拿五百。
    周诚志道:“这样,剩下的我们队出,不过,这拖拉机也要我们队说了算。”
    陈福海还有点犹豫,周明贵立刻道:“咱们一个大队的,耕地种地肯定得一起,开车、保养什么的,你们说了算,我们用现成的,这样更好。”
    另外俩队长也乐意了。
    周明愈道:“队长们,咱们不只是要买拖拉机,还得买配套的耕地、耙地、播种的机械呢。”
    这么一说,周诚志又估摸多少钱,这一下子队里怕是不够呢。
    毕竟每个队要留着一部分钱春耕春种,买化肥种子之类的呢。
    这些机械买下来,又得一千五左右,再有柴油等,又是一笔开支,所以他们起码还得准备两千多块才行呢。
    一说到有问题,他们就看周明愈:“明愈,快给大家伙儿出个主意,咱们钱不够咋整?”
    反正拖拉机是一定要买回来的。
    一台拖拉机,顶好几头牲口呢,这还不用吃粮食饲料。
    周明愈笑道:“不是有农村信用社吗,咱们去贷款啊,多买几台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