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知青第(1/2)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_影书
:yingsx:
傅臻一旦认清的事情,做起来也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她和邱磊就算正式开始处对象。这下可把邱磊给欢喜得整天不知道东西南北,隔两天就要往先锋大队跑一趟,丝毫不觉得一次两个多小时花在路上有什么累的。
恨不得住在这里!
10月中旬,莫茹在收音机里听到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的通知》。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中、小学校都要复课闹。。》。
但是乡下却没有什么动静,连县城也没有说复课。
莫茹和周明愈打探了一下,消息说本省估计要来年才能复课。
毕竟校长老师都被打倒了,学校乱成一团,怎么复课也是个问题。
就算上头下达了复课通知,要召集老师学生,挨个学生发通知,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发完的。
准备校舍、教材、通知学生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够忙活几个月的。
因为上头有正规通知,先锋大队小学就光明正大的开课。
但是因为其他学校都还没有复课,所以先锋大队高年级的孩子就没有地方上学,大队里一合计,直接把自己小学变成五个年级。
最起码,先把他们落下的这一年课程补一下。
好在之前的这一年,先锋大队小学就算停课,基本两三天也能上一天,所以孩子们的功课没有丢下,只是加大了自学的比重而已。
开学摸底考试,有的水平保持,有的降一些,但是不至于都忘光。
只是变成五个年级以后,老师不够用,还得再请新教师过来。
原本三个年级,是魏生金和另外一名草泊儿的老师带着。后来变成四个年级,两个老师带不过来,周明愈就想去另外再请两个。
结果张根发非说让自己儿子去当老师,教不了四年级,教一年级总成吧!
看他那么极力坚持的样子,周明愈就说那就试试吧,毕竟张金焕还是有点底子的,教个一年级也可以的,就是这不会耽误他接班当大队书记和大队长的职业前途吗?
哈哈,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天真,张根发分明就是让张金乐去当老师!
这一下子周明愈和莫茹都吓到了。
张金乐虽然上了三四年小学,但是本身就不认真学习,没学到什么,这又过了好些年,只怕学的也早就还给老师。
让他当老师?
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如果他能认真学习,前几年张根发让他去县医院培训学习,那他也好当一个赤脚大夫了。
结果呢,还不如不识字单纯靠记忆和经验的何仙姑呢!
所以,也怪不得莫茹要动点心思,虽然让张金乐去了,但是能不能坚持下来可看他的运气呢。
张金乐也不负所望,没几天就嚷嚷着孩子们都难管,再也不肯去当老师,“这些熊孩子,还上什么学!”
于是张金乐退出,大队委托周明愈再去延请一位老师来。
两人就从公社请了一位老教师过来,成分不大好,生活有困难,但是教学水平很高,为人谦和也从来不主动搞事。
现在要开五年级,之前老师又不够,还得继续请,至少得五个老师才行。
虽然研究员师生离他们很近,不过两人也没想过有那么大脸要请人家来教小学,那不是大材小用么?请人家来是让人家继续本职工作的,可不是给他们打工的。
三位下乡的大夫也有本职工作。
所以,他们还得去外面请。
傅臻知道以后自动请缨,“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我帮你们请两个来。你们可有什么要求?”
周明愈道:“最好是年纪大一些的,教导小孩子也有耐心。”
年纪大的,有那些退休的,或者成分不好生活过得困难的,他们都可以请来,既能让人家舒服一些,自己村也能得益。
毕竟要是年轻有为的老师,他们乡下也请不来,人家都爱去城里吃供应粮,再不济去公社也好啊。
傅臻笑道:“包在我身上,明儿回去一趟看看,保管给你们请两个老先生来。”
周明愈和莫茹也有打算的,其实老师不用愁,等老年下乡的青年多了,高中生肯定也有,请几个当老师也很好的。
但是好的老师不怕多嘛。
尤其如果能请来那些高中生的老师,那不是更好?
傅臻是个行动派,头天跟两人说了,第二天一早就骑着莫茹的自行车去县里,直奔她的两位老师家里去了。
她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单开来,教物理,妻子吕明霞教历史,两人是省城师范大学的同学,后来在县城高中教学多年。
请两位老先生过来,单开来可以当校长,吕明霞当教务主任,两人再兼任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顺便还可以把自然课也加上,还能在课余给孩子们讲讲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有意思的知识。
两位老教师如今境况不是很好,尤其城里也要复课闹。。,倒是还是要挨整。
所以傅臻就直接找到他们,开门见山地建议他们跟学校申请下乡支农。
两位老先生为了子女好,主动跟子女划清界限,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牵挂。
如果能到乡下平和的环境去,于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
两位老先生也看得通透,立刻就答应,说收拾一下行李,再跟学校申请下乡支农。
傅臻回来跟周明愈和莫茹一说,两人都很开心。
莫茹对周明愈道:“小五哥你带人开拖拉机去城里帮老先生把行李拉过来,顺便再去县革委会教育组找人盖章,办个正儿八经的手续,证明两位老师是来支农,建设农村,而不是逃避什么,免得有人拿这个说事刁难人。”
周明愈也都想到了,答应着就去喊隔壁的周培基。
他们去了县里,把手续先办妥,再去接两位老师。
两位老师看他们开了拖拉机,吕老师就忍不住把自己和老头子的书桌和靠背椅都带上。
单老师还有些不好意思,“小同志,我们年纪大了,恋旧,这桌椅换一套就腰酸背疼。”
周明愈看过,这套桌椅应该是红木的,有不少年头,被两位老人摩挲得都出了包浆,油光水滑的。
他假装不懂,只道:“那咱们就拉过去,到时候放在两位宿舍。这可比俺们自己做的好,起码不磨人。”
老两口看他这么好说话,就觉得以后日子有盼头,臻臻给他们找了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坐着拖拉机,突突突地到了先锋大队,先安置老两口。
房屋有限,宿舍也就是办公室,教室也可以当办公室,至于开伙,他们可以自己做饭,如果自己不想做,那就去大队食堂吃。
为了照顾这些老师、医生们,先锋大队的食堂又开起来,日常村里社员有不爱做饭的,也可以去打饭吃。
大队食堂司务长还是何桂兰做,她也让张翠花等人给她帮忙,因为张翠花爱干净,她管着几个妇女,那些妇女手脚勤快干净,这食堂就讲卫生。没耗子、没蟑螂,这才符合要求,否则怎么招待城里来的大夫和老师,那不是打自己大队的脸么。
虽然上面要求复课闹。。,主要就是斗校长、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干活儿,但是先锋大队自成一格,反正公社和县委也不来管他们,他们乐得自在。
城里来的医生和老师们,也过得舒坦,没挨斗还吃喝不愁,又能四下里散散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想劳动就帮着社员们管理一下菜园、果园,还能组织孩子们举办几个节目来娱乐一下社员们。
节目自然要让周明愈把关,一切可能和资产阶级沾边的都不允许,只能演唱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比如《东方红》《M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社员是个向阳花》《学雷锋》等等。除了唱歌,还可以跳舞,忠字舞、儿童舞,以及还可以表演话剧《白毛女》等等。
有这些老师们带领,学校一下子活跃起来,每天社员们下工回来,晚饭后,都可以免费来学校欣赏学生们的表演。
这一年的春节,以为有城里老师和大夫们的加入,过得格外热闹。
不少人建议,“队长,咱们大饭都去食堂吃吧,好些年没一起热闹了,俺们想得很啊。”
“是啊,我们各家出肉处菜出面,咱们包餶餷、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家家户户按人口出份子,愿意一起的就一起,怎么样?”
“俺们加入,俺们加入……”
于是这一年春节,先锋大队又吃了一次大锅饭。
吃大饭的时候,照旧要先向M主席请示,感谢伟大领袖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有丰盛的大饭吃。
早请示晚汇报,也是去年开始的规矩,从上到下都要如此。
表完忠心大家互相祝福,做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提一下意见,督促社员们互相进步。
子女可以称呼父母为同志,父母称呼子女也同志,拜年不用再磕头,而是“爸爸同志好,妈妈同志好。”
别的大队不知道,反正在先锋大队,社员们是万分虔诚的。
毕竟外头的世界他们不懂也不知道,眼前的生活看得见摸得着,自己家的的确确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中央领导有方。
吃了大饭,老师领着学生们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社员们一个劲地叫好。
大年初一是互相拜年热闹的时候,社员们继续往年的娱乐节目,踩高跷、扭秧歌、唱茂腔,今年因为有师生们的加入,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载歌载舞,拉二胡、打快板,热闹不断。
267.知青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