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第(1/2)页
搜小说
    甚至就连詹事府府衙内的一众官员都是一脸懵逼:
    “怎么就又跳出来一个稷下学宫,完全没听说啊?”
    他们之中有些人是知道鄢懋卿从皇上那里要来了一个闲置宫园的,也知道这几天宫园已经在翻修之中。
    不过他们也以为翻修这个宫园,是为了方便日后行使西厂特权。
    却完全没想到,鄢懋卿居然是要搞重建一个足以惊掉天下人下巴的稷下学宫?
    同时也有人鼻子隐隐发酸,微微红了眼眶。
    因为的确如鄢懋卿所说,詹事府中亦有不少在当下官场环境中不屈不挠,却被权贵边缘化的官员。
    比如此前因鄢懋卿那个荒唐的“内部新规”,毅然递交辞呈,情愿致仕回乡的少詹事孔简等人。
    而后来被鄢懋卿拔擢进詹事府的人中,沈坤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他才以新科状元身份入翰林院任修撰数月,便已因上了两道提及东南滥觞的奏疏,在翰林院中受到冷遇与雪藏。
    鄢懋卿的这番话,怎能不勾起他们的黑暗回忆?
    此刻鄢懋卿那不算宽厚的背影,在原本便对其心有崇敬的他们眼中,正在变的越来越高大,也越来越伟岸!
    这位年轻的上司……
    令人心服口服,命给你!
    赵贞吉等一干宁死不屈的下品官员此刻亦是完全红了眼睛,人群中时不时传出吸鼻的声音,有人甚至控制不住,默认垂泪。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
    可是一旦被人嘘寒问暖,被人关心爱护,被人理解认同,它就再也受不了……
    这就是他们此刻状态的最真实写照!
    哪怕真被鄢懋卿连夜缉拿杖死,他们也断然不会流下一滴眼泪。
    如果可以的话。
    他们只会怒视着鄢懋卿。
    然后托付自己家人,在他们死后将他们的眼睛抠出来,像伍子胥一样挂在京城的城门上。
    亲眼看着这个十恶不赦的奸贼,有朝一日惨遭凌迟!
    亲眼看着这个腐朽糜烂的王朝,有朝一日轰然倒塌!
    但此时此刻,他们赫然发现,他们错了。
    鄢懋卿与他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与传闻中的大相径庭!
    能够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敢于在腐朽的官场中悍然逆行的人,愿意在遮天的权贵中独树一帜的人,怎么可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
    是他们……误会了这个年轻的太子詹事!
    最重要的是。
    他们忽然发现,他们也误会了当今皇上!
    从鄢懋卿的话中,他们怎会还不明白,这稷下学宫其实正是在皇上的授意之下设立?
    恐怕也正是为了能够办成此事。
    皇上才赐予了鄢懋卿一个宫园,才赋予了鄢懋卿堪比西厂的特权!
    若非如此,此事定难办成,定会遭遇莫大的阻力。
    因为这是一次了不得的革新。
    既是革新便一定会触动固有权贵的利益,便一定会引来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
    第一项革新,便是选才!
    皇上登基之初实施新政,便曾大力整治选才制度,提倡三途并举。
    所谓“三途”并举,便是以科举、岁贡、荐举三种制度选拔人才,为朝廷选拔更多的可用之才。
    可是任谁都知道,科举有权贵高官利用权力舞弊,挤占天下寒士的名额。
    岁贡和荐举的权力更是直接掌握在权贵高官手中,甚至早已成了他们为自家子弟谋取功名利禄的重要途径,与天下寒士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种几乎被权贵垄断的制度之下,又能选出多少真正的可用之才?
    而如今一旦“稷下学宫”设立起来,在这“三途”之外,朝廷便又多了一个选才渠道
    ——自荐!
    天下的有识寒士,自此都有机会向皇上自荐,皆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无疑是在被权贵垄断的选才制度之上,强行撕开了一个口子,令一缕光明可以穿过层层黑暗,照出一片净土!
    第二项革新,则是言路!
    此前依大明祖制,言路重在御史与言官两途。
    却也早已不可避免的被各部上司干预掌控,甚至成了他们攻讦政敌的工具,毕竟御史与言官的前途,始终掌握在上司手中。
    如此一旦“稷下学宫”设立起来。
    便又多了“众议”一途,而且是直达天听的“众议”!
    这无疑是在这两条早已栓塞难通的言路上,又强行撕开了一个口子,打破了朝廷大臣欺上瞒下的两头糊弄!
    第三项革新,则是学术解禁!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学术界出现的“百家争鸣”盛世,便是起源于“稷下学宫”的设立。
    诚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自汉朝开始推行了一千多年,在整个天朝早已根深蒂固,谁也不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各类学派,各类思想,各类学术依旧不是不能发展。
    正如前些年出现的“心学”,亦如王廷相等人推崇的“气学”。
    在场的都是饱读四书五经,在奉程朱理学为官学的制度中,凭八股文一步一步考上来的儒生。
    没有人会欺师灭祖,否定儒学,但这不代表便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术思想进步,渐渐解开禁锢,使得大明与时俱进!
    这里有不一些人出身东南,曾经亲眼见过远渡大洋而来的夷人,见过他们的大船,见过他们的利炮,见过他们带来的世界舆图,见过他们称作“科学”的新鲜理论。
    他们能够感觉到,在许多不被重视的领域,大明已经不再领先世界,甚至渐渐有了落后的趋势。
    或许即使是曾经七下西洋杨威世界的大明朝,已经到了不能继续故步自封,沾沾自喜的时候了……
    所以这“稷下学宫”。
    正是大明需要的一次革新,是皇上决心重整吏治、励精图治的一次重要尝试!
    而这,也正是他们做梦都想促成的政治理想,正是他们施展政治抱负的难得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
    “鄢、鄢部堂……”
    一个刚被扔出詹事府,像条死狗一般趴在地上的绿袍官员,艰难的抬手伸向鄢懋卿。
    他顾不得被打烂的屁股,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