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苏杨被疯抢第(1/2)页
这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演唱会。
疯狂到极致,也纯粹到极致。
台下的无数人仰望着舞台,泪水模糊了视线。
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曾点燃一代人青春的面孔,在镁光灯下撕开岁月的封尘,将破碎的梦想重新拼凑。
他们是摇滚的信徒,是曾经叛逆一代的余晖……
而在无数双眼睛中,江晚晴的身影尤为耀眼。
她静立在光晕中央,白裙如新雪初落,歌声中荡漾着温柔与激情,美得让人不敢直视,宛如一束刺破永夜的天光。
当最后的和弦在雪夜中渐渐消散,舞台上所有成员缓步走向中央。
镁光灯下,那些曾点燃一代人青春的面容清晰可见……
他们似乎也眼圈泛红,泣不成声,而老窦抱着吉他站在最前方。
老窦环视台下无数双含泪的眼睛,声音沙哑而坚定:“再见了,各位。“
这不是“晚安”,不是往日演唱会结束时的那句熟悉的问候。
这一次,是真正的告别。
更像是对那一年,突然离开舞台的一声正式告别!
观众们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刹那间,体育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哭喊。
数万双手臂疯狂伸向舞台,“不要离开”的哀求此起彼伏。
然而舞台的灯光终究渐渐暗去,那些熟悉的身影在飘雪中慢慢模糊陆陆续续融入无边的夜色之中。
……
“杨子怎么没上场?所有演出者都谢幕了,就他没出现?”
“不清楚……”
“咱还等吗?”
“回吧。”
“真不等了?”
“算了,他现在忙得很,来往的都是摇滚圈的大佬,哪还顾得上咱们?”
“唉,你说他还会接我们那部戏吗?”
“别想了!人都一步登天了,谁还瞧得上这千把块的片酬?连我都嫌少……”
“也是……那重新找人?”
“找吧……”
“你说他会不会在娱乐公司帮我们推电影?”
“推个屁?人家跟你很熟吗?”
“……”
喧嚣鼎沸的演唱会现场,张城扛着摄影机默然伫立,目光久久定格在舞台中央。
舞台上,已经没人了。
这一刻,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在他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身旁的余斌同样凝望着舞台,眼中闪烁着患得患失的光芒。
散场的人潮早已退去,他们却固执地守在座位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灯光渐暗的观众席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短短几日的光景,竟恍若隔世。
当看到苏杨在聚光灯下光芒万丈的身影时,他们相视无言……
那既非纯粹的难以置信,也并非简单的感慨唏嘘,而是一种更为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腔无声酝酿。
奇怪的是,他们心中竟生不出半分嫉妒……
或许从踏进演唱会的那一刻起,某种预感就在他们心头萦绕……
那道横亘在他们与苏杨之间的鸿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拓宽着,然后,他们渐渐变成了渺小的、无人在意的小人物。
场内的喧嚣渐渐散去,场外的声浪却愈发汹涌。
此起彼伏的哭喊与欢呼如雷声震荡,透过厚重的墙体传来……
歌迷们似乎正目送着那些传奇歌手离场。
而坐在观众席上的张城和余斌,只是沉默地盯着舞台,仿佛在等着什么。
他们在期待什么?
或许是一个奇迹,一次重逢,或者仅仅是一句道别。
但直到体育场外的人潮散尽,保安开始清场催促,苏杨的身影始终没有再现。
他们最终对视了一眼,低头默默地收拾起镜头和装备。
站起身时,两人的动作都带着说不出的沉重,像是要把什么重要的东西永远留在这个空荡的体育馆里。
有时候人生就像相交线,在某个瞬间短暂相遇,然后便朝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
“哎,明天重新找吧……”
“……”
……………………
离开体育场几百米后,一些顽固的歌迷仍在激动地讨论着演出,也有歌迷在默默流泪。
地上散落着各种垃圾,工人们正冒着大雪费力地清理着。
张城和余斌扛着摄影机,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前行。
当他们穿过天桥,走过河畔堤坝时,那种失落感愈发浓重。
余斌本想找些轻松话题缓解气氛,但说着说着,话题又回到了电影上……
显然苏杨的成功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刺激。
“你说...咱俩这样的小人物,啥时候才能熬出头啊?什么时候也能站在那样的舞台上?”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你觉得...一年时间够不够?”
“不好说,估计够呛...”
“那你说...十万块拍部电影是不是太寒碜了?”
“除了那个卖盗版碟被抓的,谁还愿意给咱们投钱?”
“你说...杨子要是签了公司,会不会真成了[宋唐乐队]的正式吉他手?”
“我看八成是……”
“......”
他们从苏杨聊到娱乐圈,从梦想聊到对成功的渴望,接着又讨论起重新选角、拍摄地点和电影风格……
但越聊越觉得底气不足,压抑的气氛再次笼罩着两人。
张城望着远处昏黄的路灯,忽然感到一阵迷茫……
不知为何,夜风似乎越吹越冷了。
第二十六章 苏杨被疯抢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