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苏杨的大水牛娱乐?第(1/2)页
十一月下旬。
海山城的天气越来越冷了。
零下结冰了。
李洪涛离开后的两天里,出于同学情谊,张城和余斌并未立刻换掉张达。
他们又给了张达两次机会,让他再试试角色。
张达非常努力地渴望掌控着最后的机会。
然而,有些天赋与感觉,并非仅靠勤奋就能弥补。
到了第三天正式拍摄时,或许是被即将被替换的压力所影响,张达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再次被张城骂得狗血淋头。
最终,余斌和张城狠下心来,决定不再顾及情面,正式换掉了张达这个角色。
张达是在一个傍晚离开剧组的,离开前似乎和两个导演大吵了一架,气哄哄地走了。
张达的离开让阿武剧组拍摄短暂陷入了停滞。
事实上,张达的角色并不难演,戏份虽重,但人物本身并不复杂。
然而张城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替代,不得不开始了漫长的选角之路。
……
十二月份的寒风充满着肃杀感。
阿武的拍摄进度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张城开始不断地发火,除了苏杨以外,对剧组里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发火……
张城也开始了试镜,试镜了一个又一个专业演员……
但最终都让他们滚蛋。
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冲突。
……
剧组的拍摄过程充满了压抑与煎熬,但苏杨却显得格格不入,常常在空闲时漫无目的地在海山城闲逛。
此时,宋唐乐队的告别演唱会热度持续发酵,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里挤满了疯狂抢购的歌迷。
演唱会的录像带和磁带一度售罄,供不应求。
然而,与演唱会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乐队成员张晓东与老东家橙红星娱愈演愈烈的合约纠纷。
从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三日,这场官司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更令人唏嘘的是,曾经备受瞩目的摇滚明星张晓东,仿佛一夜之间沦为了媒体口中的“劣迹艺人“,滥交、耍大牌、打人、与乐队成员不和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几乎每隔两天就会爆出新料。
走在街头的苏杨,每天都能在报摊头条看到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报道。
苏杨被认出他的歌迷和媒体团团围住,面对七嘴八舌的提问,他局促地挠了挠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我其实......”他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声音里带着几分尴尬与诚恳:“真的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媒体和歌迷满意,但看着他朴实无华的模样,又让人莫名觉得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回答。
……
十二月四日。
阿武剧组。
大清早,海山城又下了一场雪。
苏杨从睡梦中醒来,吃完饭以后,苏杨看到张城正蹲在门口抽烟。
电影的拍摄,其实已经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
明知道这样停下去会耽误进度,更会让资金不够……
毕竟,整个剧组的每天的吃喝拉撒,甚至那些电影胶卷其实都是钱,但张城却始终无法接受将就……
钱……
已经不太够了。
而电影,严格来说只拍了十分之一都不到……
“怎么了,又不合适?”
“不太合适……”
“你想找什么样的?”
“我也说不上来,但要真实感……”
“真实感……”
苏杨蹲在雪地旁,浮现出脑海中的剧本,沉默良久以后,试探着提议:“或者,我来帮你找?”
“你……”张城没有回头,依旧闷声抽烟:“你可以吗?”
“死马当活马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是……你要什么感觉……”
“就是那种……众生相的感觉,趾高气昂的小人物突然暴富后翻脸不认人,能狠狠揭露现实的那种……”
张城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苏杨听得脑壳发蒙……
这艺术含量又飙上来了,根本不知道他在指什么玄乎的东西。
“要不,别找所谓的,你们学院的师兄弟了,干脆找一些你要的那些人,真人来演?”
“什么意思?”
张城转过头,盯着苏杨。
苏杨则是看向远方的工地,思索片刻以后,站了起来。
“我带你去工地,干脆找工地里的包工头来演算了……”1
“……”
………………………………
早晨。
昏暗的阴云笼罩着燕京西郊的公寓楼,张晓东拉紧窗帘缝隙,却仍能瞥见楼下闪烁的相机闪光灯。
那些光点像嗜血的萤火虫,已经在他窗前徘徊了整整十七天。
“张先生!您对摇滚周刊爆料您吸毒的事有什么回应?”
“听说窦文斌离开乐队是因为您私吞演出费?”
“……”
玻璃窗外,记者尖锐的提问始终在耳畔一遍一遍地回荡着。
张晓东盯着桌上的律师函。
最上面那份来自橙红星娱法务部的文件露出猩红色的公章,索赔金额高达五百万……
浴室里传来哗啦一声响,张晓东猛地转头,发现是猫碰倒了漱口杯。
电话每隔一段时间,就在不断地响着……
这个电话号码,其实知道的人并不多。
看了一下电话上的号码,屏幕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张晓东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立刻传来甜腻到令人作呕的声音:“东哥,明天上午十点来
第三十一章 苏杨的大水牛娱乐?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