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毋贻来者羞第(2/2)页
可以学啊,以苏公子文采,稍加名师指点一二,便可稳过科举之途;前些日子我回汴梁时将苏公子的几首词给伯父看,伯父大加赞赏,还惋惜你为何不参加科举呢,要我劝劝你呢。”
    苏锦深信两人之言出自肺腑,但总有些踌躇不决,自己去考科举,先不说考得上考不上,家里的事情怎么办自己布下的局须得明年春天方才能发动,家中各大铺面琐事繁杂,庐州商会又咄咄逼人,难保不在想出毒计来对付自己,此刻抽身,只是说说而已。
    包拯听李重和晏碧云对苏锦如此推崇,倒是颇为意外;虽然包拯也是科举出身,但他不关心那些街头巷尾的传唱之词,最喜欢的偏偏是卷着裤腿跟百姓们谈论收成和雨水;两人如此推崇苏锦,倒让他对苏锦另眼相看。
    “原来苏小官人如此有文才,居然能让晏大人对你赞不绝口,若真如此,不入仕为国效力倒真是可惜了;再说适才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入仕有官身,便等若有了一道护身符;只要你遵纪守法清正爱民,便无人动你一根汗毛;只不过光抱着这个目的去入仕,似乎显得太自私了,入世之后还是要为百姓为朝廷做些实事才是。”
    苏锦笑道:“咱们在这说的热乎,我哪有入仕的本钱啊,缥缈无着之事还是不想了。”
    包拯道:“怎么会庐州提举学政司之提学陆大人乃是我恩师,你若真有此意,我便带你去拜访他,他考验合格之后便会赐你秀才身,这样便有资格入学参加科举了,你若有诗文底子,此刻入学,尚有数月光景方才秋闱大考,岂不是正好来得及”
    苏锦慌忙摆手道:“那可不成,我苏记还有一大摊子事呢,再说这事须得娘亲同意方可,此刻无法决定。”
    李重急的不行,忙着要插话,却被晏碧云使了眼色制止了,李重不了解内情,自然不能理解苏锦为何抱着经商不放,而晏碧云则知道苏记目前确实不能没有主事的,苏锦拍拍屁股走人,苏记恐怕就要塌下半边天了。
    包拯也不强求,只道:“你且考虑考虑,这几日本官均在家中会客,月底便要往端州赴任,若是想好了,便来找我吧。”
    苏锦忙道谢答应,又闲谈了一会,包拯醉意渐浓,被外边的老师爷催着要回去歇息。
    晏碧云不失时机的要包大人给她们和丰楼题副墨宝,苏锦暗赞晏碧云商业眼光超前,而且算盘打得精明。
    包拯今日心头高兴,酒意上来也不推辞,当下提起笔来将旧作一首龙飞凤舞的写出来赠与晏碧云。
    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之后掷笔离去,苏锦、李重、晏碧云等三人送出后院,肃立恭送,直到看不见包拯的车驾,方才转身回头。
    ps:包拯这首诗是赴任端州之后所作,拙作为情节考虑,将时间提前了些,考据帝勿喷。此诗完美的表达了包拯的心志,是一首明志之作,全诗及译文录之如下,供诸位书友鉴赏。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
    直道是身谋。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
    秀干终成栋,好木料终成栋梁
    精钢不作钩。好钢材坚强不屈
    仓充鼠雀喜,仓多存粮偷吃公粮的鼠雀高兴
    草尽兔狐愁。野无杂草常啃青草的兔狐发愁
    先哲有遗训,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
    毋贻来者羞。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