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一阵苦笑第(2/2)页
个时代,庸者似乎更吃香,或许,这也是你们组织部门考察提拔干部的悲哀吧这个现象,我觉得很不正常,呵呵”
杨哥笑笑:“柳月,你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其实呢,这也不能说是不正常的现象,凡事存在即合理,这或许也是组织部门考察提拔干部的一种悲哀,但是,也未必就没有道理”
柳月说:“我觉得,当今之官场,庸不仅是一种为官状态,更是一种为官之道,姑且称之为庸道。庸之为道,真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堪称化一绝。如果初步探讨,它内含中庸貌似无为,秉承传统官场为官之道并掺以现代灰色人生哲学搅拌而成,寄生于现存的干部体制弊端以行其道。”
我插进一句话:“恐怕这庸者也要分个三六等级吧,也未必但凡是庸者就能统统得道吧”
杨哥用赞许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点点头说:“对,小江说的对,柳月说的也很有道理,其实呢,这官场之中,庸道大致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毕竟,这官场中人,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柳月点点头:“嗯杨哥,说下去”
我也看着杨哥。
杨哥说:“最聪明的庸者,就是以庸取胜许多人可能对庸官有一种误解,以为他们都是滥竽充数的昏庸之辈,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庸官干事平庸无为,但做官却相当精明。有些官员之所以要庸一点,非但智商不低,相反是智商特高的表现作为很多年轻人来讲,比如小江,在单位里更多的是想以干取胜,但是,有些人却知道“庸”也可以取胜,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轻巧取胜,可以说是深得此道应用之妙。在官场上,不仅没本事的人喜欢用,就是有本事的人有时也要故作庸态,其言合乎中庸,其行貌似无为,这样就显得忠厚老实听话好用,不但可以以庸藏拙以庸遮过以庸保险以庸避风,而且还能以庸保官以庸得宠,乃至一庸而上这些人虽然在社会上颇遭庸议,但在官场上却庸得可以,大多四平八稳,有的比只靠干的人还爬得快些。看看周围,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官场上的一些成功人士,不就是这种大智若愚的人吗”
杨哥说的太贴切了,我不由点头,专注地看着杨哥。
柳月也点头,说:“那其次呢我以为,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固然庸态可掬,但这样完全以逸待劳的庸官毕竟是少数,而且不可能长久吧”
杨哥点点头:“你说得对,确实是这样,其次,就是以碌代为了”
“碌”我看着杨哥,有些不解。
“是的,以碌代为,”杨哥说:“其实,纵观我接触的人和事,如今官场存活率较高的是以碌代为的庸官,其实你们可以看得到,小江做记者,接触的党政机关也不少,应该有这个体会,为官者忙文山会海忙上传下达忙迎送应酬,忙得不亦乐乎;办事的围着长官风车般地转,抱着公文电话轱辘似的绕,整天忙得跟打仗一样。至于是真忙还是假忙,是运转还是空耗,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可以说,在领导机关办事效率缺乏客观尺度的情况下,官员们碌而庸在所难免也身不由己,这样就使庸碌为官之道合法化正常化了”
柳月接过来说:“哈哈我明白了,得道者只要跟着碌照着碌顺着碌,就可以以碌掩庸以碌代为,博得勤政的声名。于是越庸越碌越碌越庸,庸碌终身无所作为,却可以大言不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谁也拿他没治。况且有的碌得稳中有升,有的十年媳妇庸成婆,碌而庸庸而福者不在少数,更见此道之通达也”
杨哥颔首笑:“理解透彻,呵呵事实就是这样,确实如此”
柳月说:“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某些官场生态环境里,机关干部中除了南郭先生之外,想不随声附和还真不容易。其中有本事派不上用场或者派上用场却得不到好下场的大有人在啊”
杨哥点头:“是的,这就催生出了第三等庸者了,有的干部长期窝在机关里郁郁不得志,有的暂露头角即遭风吹雨打,几经挫折,他们在压抑之下渐渐心灰意冷,也渐渐学乖了,于是遁入庸门,采取三不主义:不出头不显眼不提意见。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规中纪,唯唯诺诺,庸中求存,明哲保身。其中幸运者或许就会逐渐获得同事的好评,博得上司的表扬,说他们终于成熟了。”
柳月说:“确实如此,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不少这样人,不过,这些在宦海中埋没和自残的庸官们难免活得有些窝囊,却也庸得安逸庸得滋润,最后还能庸成正果,终身待遇远非庶民可及,封妻荫子不在话下。多少知识化专业化化上去的干部后来也明白了,庸中也有黄金屋,庸中也有颜如玉,呵呵是不是杨哥”
杨哥又点点头:“呵呵是的,不过,这三种庸道,最后一种是最可怕的,为他代表了大多数的一个层面,成为众多从政者的无奈选择,如此“庸道”得以奉行官场,固然有其体制性弊端的依存,但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作为一种官场文化现象存在,既涉及官员的价值取向,又涉及对官员的评价标准,是官念上的畸形,是信念的退化,是官德的缺失,其危害就远远大于那些浮在表层的庸官。它不仅使庸才得以保全使人才变成庸才使庸官得以升迁,更造成干部任用和组织人事管理上机制性障碍,损坏其选贤任能的功能削弱领导机关的生气和创造力,乃至形成庸政”
柳月叹息一声:“真的是个悲哀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