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一句话  醉迷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一句话第(2/2)页
董皇后真真觉得好笑,瞥了眼无地自容的贾环,呵呵笑道:“苍儿说的不错,我想也是这样呢。”

    桑娘见董皇后识破了她的谎话,还不见怪,心里愈发惭愧,犹豫了下,只好实话实说,道:“娘亲娘亲去了东城的洛绣作坊做工去了”

    董皇后闻言一怔,又看了眼贾环,笑道:“这是好事啊,桑娘为何记差了”

    “好事”

    桑娘虽隐隐已经懂事,但到底见识太少,她眼神闪过一抹茫然,道:“可是,大伯娘说,妇人在外面抛头露面,是不知廉耻的事”

    “这才是真真蠢言呢。”

    董皇后凤眉一竖,冷笑道:“你娘凭自己气力做事,哪里就不知廉耻了

    再说,去做绣工,哪里比去大户人家做浆洗差了”

    桑娘一脑子浆糊,想不明白,自也回答不上。

    贾环笑道:“桑娘,你娘去做绣工后,家里有什么改变没有”

    桑娘看了贾环一眼,小声道:“爹爹和娘亲都出去做事,家里如今可以十天吃一回肉。

    弟弟最爱吃肉了

    以前,家里只有过年时才吃的起肉。”

    这话让贾环眉开眼笑,对隆正帝道:“老爷,听见了么以前啊,这家是单职工家庭。

    就靠一个男人做苦力,养一家子。

    可如今是双职工家庭了,哈哈

    您可别小瞧多出了这一份工钱,这可是凭白多出来的。

    有了这份工钱,家人就能活的松快的多了

    做绣工,也比做浆洗女仆工钱高的多。”

    隆正帝没有搭理贾环,看了眼桑娘的弟弟,小孩子虽也是一身粗布衣裳,可长的黑胖。

    显然是不缺吃食的。

    作为一名最底层的百姓,能活到这个份上,应该算是好的了。

    隆正帝暗自点头

    贾环却笑道:“老爷,您可别觉得这样就是极好的了。这才到哪

    等顺着孟津码头处,再开几座工坊,桑娘他父亲不用再做最简单的苦力,也去做手艺活儿。

    不用二年,他家就能起新宅子,攒下一份家业。

    纵然日后有个天灾水患,也不相干。

    做工的活计,可是旱涝保收

    什么叫政通人和,什么叫太平盛世

    臣我以为,莫过如此。”

    “自卖自夸哼”

    隆正帝嗤之以鼻,但面色却好看了太多。

    虽然这间宅院依旧破败不堪,桑娘和她弟弟穿的衣裳是粗陋布衣,但是,这一切却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希望。

    就好似这春天一般。

    一直以来,隆正帝对贾环主张的这一系列变革,其实心里并没有十分的底气。

    只是因为贾环一意为之,再加上这三四年来,的确为朝廷收敛了许多银财税赋,解了朝廷的大难,他才试着推行。

    如今看来,他终于能彻底放心了。

    不管什么法子,只要能让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希望,越过越好,那么大秦的皇统根基,便只会更加壮大。

    自古而今,皇朝少过三百年者。

    往往前一百年,是锐意进取盛世之时,奠定了盛世之基。

    到了中间百年,则是平稳期。

    最后几十年,则是暗无天日的腐朽衰亡期。

    然而,实际上到了皇朝中期,虽亦称盛世,实则颓败之意,已经显露无疑。

    太平百年,人口渐多,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朝廷里,党争基本已经开始显现,军队军纪败坏,战力退化严重。

    底层百姓虽过着太平犬的日子,但出头之日艰难。

    阶层固化。

    只不过日复一日的熬着日子,难有什么改变。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多半便会化身为奴

    这还只是起初,等到百姓们连卖身为奴求活命的机会都没了,只能化身为流民时

    也就到了皇朝的末期了。

    原本,大秦已经几乎走到了这一步。

    好在

    在他和贾环的联手施为下,不禁稳定了江山,又开疆拓土,扫平外患。

    更别出心裁,从海外运回大量米粮,平息了内忧。

    将原本已经大规模出现的流民,送去黑辽开边,开垦出百万亩良田,收获颇丰,甚至已经能反哺关中。

    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工商兴邦之策,让百姓们从死水般波澜无惊的日子,变得欣欣向荣,绽发生机。

    这一切,让隆正帝打心底感到喜悦。

    他看了眼乐呵呵的贾环,道:“李光地那边的事,你怎么办

    真要是有干碍,就由我去同他说。

    为了江山大局,纵然是他,也不能阻绊。”

    最后一句话,说的有些淡漠。

    让董皇后、贾元春和苏培盛等明白人,都变了脸色。

    贾环却笑了笑,道:“老爷,倒不是完全迁就他。

    说到底,不可能将士林一网打尽。

    总还要留下些做事的。

    有那位老爷子在,剩下那些人的反弹,反而容易控制些。

    这场行动展开后,剩下的那些人,纵然心里再不甘,也不敢再轻易翻浪了。

    他们顶多会蛰伏起来,以图后事。

    只是,他们怕不知道,相比于滚滚大势而言,他们那些小算计,又能算得了什么

    难道,他们还能再将百姓赶回去,重新过那种靠天吃饭,浑浑噩噩当草民顺民的日子

    这些人惯是高高在上,视民如草。

    却从没想过,为了生活的希望,百姓会爆发出怎样强大的力量。

    任何开历史的倒车,企图阻拦百姓通往富强的人,最终都会被淘汰。”

    隆正帝闻言,深深看了贾环一眼,顾不得早就云山雾绕的桑娘等人,直言道:“朕不知道你从哪来的这些奇思妙想,朕既然敢让你放手施为,就必定信任你。

    只是,你若开启民智到连官府都不畏惧的地步,他们可还会敬畏朝廷,敬畏王法,敬畏天家”

    儒家千百年来,都在帮助天家牧民。

    一个“牧”字,道尽个中真意。

    然而按照贾环所言,百姓难以被“牧养”时,担心的,就是天家了

    贾环却笑道:“这一点,老爷尽管放心就是。

    大秦的百姓,永远都是最良顺的百姓,只要不逼到极致,他们极少会心生妄念。

    再者,我打算,日后让这些小家伙们启蒙读书时,不是先学礼,而是让他们学会一句话。”

    “什么话”

    “我是一名秦人,我为自己的祖先和血脉感到骄傲。

    我爱我的国家,我要为民族的强盛,而读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