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四十一章出乎意料的大卖  华娱大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一章出乎意料的大卖第(2/2)页
上其他方面各种版权收入,这笔投资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

    明明是自己投资的,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却没了自己的份,王晶华想想就是气。

    但是气也没有办法,这就更气了。

    于是,又只能安慰自己,这点盈利经过通货膨胀,其实还是亏了。

    7月5号星期三,红海行动依然保持着正常的走势,单日拿到7亿,总票房跨过三十亿大关。

    国内第一部票房破三十亿的电影,各路媒体又是一水的吹捧,距离上一次打破速度与激情7还没过几天呢。

    6号星期四,捉妖记正式上映,首日拿到36亿的高票房,终结了红海行动的日票房冠军纪录。

    作为全年龄段的喜剧电影,捉妖记也成了暑期档的另一大热点,吸引了不少的新闻版面,更何况还压下红海行动成为当日票房冠军,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而作为最大投资方,以及主控发行方,萬达的江德福得到准确票房后也松了一口气。

    作为上市前的最后一部大片,这部电影对萬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集团会议上,江德福更是要求必须不计代价,砸下所有的资源,把捉妖记的票房推到二十亿这个门槛上。

    言下之意,也包括了合理地买票房,来刺激市场了。

    不管国内还是好莱坞,或者八十年代前后的香江,买票房都是常态了。

    好莱坞后来反垄断法出现之后买票房成本高了,这种情况慢慢减少,买的少了。

    香江当年主要依靠外埠来赚钱,宝岛和东南亚的的发行方除了看有没有大明星出演之外,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本土票房。

    再加上邵氏、嘉和、金公主都有自己的院线,而且法律不健全,买票房的成本几乎没有。

    国内买票房的方式很多,有违法的,也有合法的。

    就算自己花真金白银买的,也有可能触犯反不当竞争法,不过如果是和影院正常批量购买电影票,并且签署合同,就不算违法了。

    要不干脆发行方和制片方不出面,找其他公司去大量买票,都是合法的。

    电影院搞促销活动,然后别人团购或者买来给公司员工发福利,或者电商、超市、商场搞活动给顾客送电影票,这些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至于票给不给观众,有没有观众去看,那法律也管不到。

    萬达旗下全是直营电影院,做起来就更加简单了。

    捉妖记首日票房里也有一定的水分,但是不多,和相当一部分电影一样,前期多少要买一点。

    不过现在就算刨除那点水分,这个首日成绩,以及口碑,如果有足够排片支持,冲上十五亿十拿九稳了。

    既然这样,江德福干脆尽全力把这电影再往上推一步。

    当然,是合法的方式。

    7号周五,捉妖记票房稍稍有些回落,只拿到2亿。

    这是因为煎饼侠也上映了,首日同样破亿,拿到04亿。

    两部新片,压缩了红海行动的排片,不过最惨的还是其他电影,基本上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红海行动再次拿到6亿,位列次席。

    如果说捉妖记的大卖让人意外,那煎饼侠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朋不过是一个网剧演员、主持人,这自编自导的处女座竟然首日大卖一个亿

    虽然有逃票票全力支持的原因,但是这也太吓人了。

    不过煎饼侠的营销做得好,也很简单。

    前期网上花絮特别多,分开看也特别搞笑,而喜剧片天然就有市场,容易吸引观众。

    只是,观众走进电影院就会发现,电影里绝大部分精彩的情节和梗都在花絮里放完了。

    也就是俗称的封面党,给你一个大美女的封面,辛辛苦苦下完之后成了葫芦娃。

    紧接着周六,捉妖记单日狂收6亿,煎饼侠拿到35亿,红海行动4亿。

    三部电影同时单日破亿,这在国内电影市场还是头一次。

    煎饼侠还做了一个聪明的营销,微博和各大网站随处可见有网友评论,说捉妖记让自己失望了,而煎饼侠居然比想象中好看

    同样都是喜剧,观众选择哪一部就要看阵容、题材和演员了。

    更重要的还是整体的评论,如果两部差不多的电影上映,微博、论坛通篇是在说其中一部一般般失望了,而另一部却有些惊喜,很容易影响到观众的选择。

    三人成虎,更何况大量水军、营销号了。

    就这样,暑期档来到了另一个高潮,两部电影意外地大卖了,和红海行动一起疯狂地收割着票房。

    ps:把后面的情节理了理,一个月后完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