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9章 《Rudy》  歌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9章 《Rudy》第(1/2)页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也许我手比较笨

    但我愿不停探寻

    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有一天会再芽

    这追梦赤子心,张昊在视频中带着信徒的几个孩子唱的是荡气回肠

    就算没在现场看,通过视频和听觉的双重冲击,林在山和李孝妮仍能感受到这些孩子们身上燃烧出的忘我青春

    李孝妮看的特别感动,对于她来说,青春其实只剩最后的尾巴了。而她最轻狂恣意的青春时代,就是和林在山一起携手走过的。

    虽然那些年,懵懂的她一直在被林在山虐,以致于都有了一生难以释怀的心理阴影,但那段日子的热血生活,却是让她永生难忘的精彩。

    在那之后,她的人生便走上了一条堪比“苦修”的大明星之路,成为“李孝妮”后,她的青春仿佛变得更阳光灿烂了,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个看似阳光灿烂的青春,早就不是她自己了。

    她的青春只有最初的一段,像一团火焰一样在林在山身上付之一炬了。在那之后,她就再没有真实的青春。

    现在听着张昊他们唱着如此一往无前的青春,李孝妮内心深处那层真实而晦暗的锈质仿佛都要被剥落了,有那么几瞬间,她好想自己能重活一次,不要活的像现在这么出人头地了,她只要能做回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当然,他们两个人如果能一起去追逐共同的梦想,那就更好不过了。

    感动中,李孝妮深情款款的望了一眼身旁的林在山她心中的这歌的天才原创作者,她的爱人。

    林在山听着张昊他们唱追梦赤子心,亦很感动。

    他已经听过无数遍这追梦之作了,但每一次听,他心底都会被激出一种特别的冲动和情怀,让他久久都不能平静下来。

    这追梦赤子心,算是另一位面新世纪少有的精品摇滚之作。

    夸张点说,这歌有点中国摇滚版阿甘正传的意思。

    这歌完全将自己抛出去的唱法,以及源自neiyoung的“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这样的热血情怀,也是习惯玩范儿、玩曲风的中国摇滚乐最为缺少的一种音乐内核。

    这歌没有批判和深邃,却不缺死磕与抗争,以及为了理想主义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气势。

    张昊唱的这版追梦赤子心,没有太释放他锐利如剑的高音杀手锏,而是用撕吼式的唱法,表达出了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与坚持。其饱满的情绪仿佛唱出了每个正在奔赴理想路上人的心声,励志的同时,使人瞬间正能量百分百。

    这歌不管是年轻人听,还是像林在山这种已至中年的大叔来听,只要心底还有梦,他们就都会被打动。

    在上一位面,这歌还是一部很流行的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片尾曲,所以估计很多人听到这歌,都会有一种被烈士前辈感动到热泪盈眶的回忆。

    不过林在山听这歌,除了这歌本身牵出的情感外,他会想起另外一部和这歌同名的好莱坞电影追梦赤子心,也叫鲁迪传奇,英文名rudy。

    将rudy翻译成追梦赤子心,算是国内电影译名少有的极品之作,这部片子的内容也确实对得起这样的好名字。

    林在山没有考究过,gaa的追梦赤子心和电影rudy有没有什么关联,但两部文艺作品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梦而坚持,永不妥协的一种精神。

    音乐追梦赤子心呐喊的可能更直接一些,电影rudy则是通过一个看似平凡的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呐喊和怒吼,只有永不妥协的坚持,将一个平凡人对于梦想的执着,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看rudy的时候,林在山还在另外一个位面,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下,他的心还是年轻的。

    不过现在再想起这部电影,他变老的心仍会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梦想和一生的追求

    他自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但同时他也见过不少完全没有梦想的人。

    大家都是平凡人,为什么有人有梦,有人就没梦呢

    难道说是童年的某些难以磨灭的快乐或痛苦,早年间经受的磨难,和那些初尝生命甘美的情感巅峰,影响所致吗

    这种经历影响深刻,无可代替。我们此后的生命中,都在这已经形成的情感轨道中运行,无论如何也想重现这些往昔的激情,有时甚至付出极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才是我们执着的理由吗

    据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些情感巅峰的时刻,对人类潜意识的塑造作用最为巨大,而越是早期的塑造行为,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和性是一切人类行为的驱动力量,因为童年是最早的情感经历,而性则是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驱动力。

    但童年和性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这样的例外有很多,例如一个人童年相对平淡,青年时代的冲击性经历仍可能决定他一生的走向,更有甚者,一个人可能庸碌一生,在老年时代才受到某种震撼,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rudy在表现执着的时候,就有点这种隐向。

    这片子


第459章 《Rudy》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