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士子议政第(2/2)页
当下一行四人连同几个事务官奔国子监而来。
国子监这边刚刚已经吃过了中饭,也是简陋。
吃过饭,在崇祯的有意引导之下,就财政问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如何破解大明国用不足的难题
这下士子们的观点就更加的繁杂,简直就是五花言。”一个年轻的士子大步走上彝伦堂,照例先是自我介绍,“在下会稽生员郑遵歉,参见圣上以及诸位同仁。”
历史上的另一时空,此人也因抗清英勇就义。
按规制,郑遵歉上台之后需要向崇祯行大礼。
但是崇祯在入住国子监后颁下旨意,凡国子监之学生,凡奉诏讨虏之士子,遇到圣驾只需作揖即可,无须跪拜。
所以郑遵歉只是向崇祯做了个长揖。
“郑兄,请阐述你的高论。”主持辩论的郑森一肃手道。
这些天,在崇祯的刻意推动扶持下,郑森隐隐然有成为南京国子监学生领袖的趋势,所以担任彝伦堂的辩论主持也是当仁不让。
按崇祯的估计,奉诏的士子当在万人左右。
这么多的士子,靠他一个人是管不过来的。
所以扶持几个学生领袖协助他管理士子就是必然的选择,而郑森无论是出身、能力又或者民族立场,都堪为人选之一。
郑遵歉朝着郑森再行一揖,转身面向崇祯。
“在下以为,大明之所以国用不足,并不在于税源不足,亦不在于开支浩大”
“世人皆谓大明赋税匮乏,常听人言我大明赋税最充盈时亦不过三千余万石,按当下之米价折银不过区区三千余万两。”
“然而南宋仅以江南半壁却可岁入七千万。”
“在下想要请问诸位同仁,事实果真如此”
郑遵歉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彝伦堂有着片刻寂静。
随即堂下一个学生反问道:“郑兄,难道并非如此吗”
“并非如此,此论大谬矣”郑遵歉掷地有声的说道,“万历以前如何且不论,万历以后我大明之赋税纵然不如南宋,但也不会差太多”
听到这,彝伦堂下一下子就炸了锅。
史可法几个官员正好走到彝伦堂外,也听到了这话。
“此子真胡说八道,乱发如此谬论”高弘图当即就要上前阻止。
“高阁老且慢。”史可法一摆手说道,“听他把话说完也是不迟。”
史可法还有句话没说出来,你没见圣上就坐在堂下圣上都不急,你高弘图又着的哪门子急总得让人家把话说完。
堂下几十个士子同时起身,想要反驳。
郑森立刻起身制止:“诸位,且让遵歉兄把话说完。”
那几十个士子这才忿忿然的坐回席上,静等着郑遵歉的下文。
郑遵歉洒然一笑说:“我知诸位不会相信,但是你们听了我列举的事实之后,就会明白在下所言不虚,我大明之赋税并不比南宋略少。”
稍稍一顿,又说道:“我郑家在会稽虽非名门,却也颇有家资。”
“自从永乐年间起,我郑家便以酿酒为业,作坊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每年也能酿个几百石黄酒,盈利可达二百两以上。”
ps:由于超过100个字便开始计费,因而只能每章补回几十字。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