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六十五章 引进GT公司的技术(加1)  大国军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六十五章 引进GT公司的技术(加1)第(1/2)页
“大家在这里过得怎么样”秦涛看着面前的老毛子工人们,笑呵呵的向他们说道。

    此时已经是深夜,一天繁忙的工作终于结束了,这些老毛子们,在专门给他们搭建的食堂里吃饭,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拎着一瓶酒。

    此时,看到秦涛过来,这些人都非常的兴奋。

    考兹洛夫放下酒瓶,看着近在咫尺的秦涛,然后深深地鞠躬:“秦总,多谢您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工作机会,我们在这里很高兴。”

    当初在黑海造船厂,他们开不出工资来,连喝酒都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来到这里之后,物质上的一切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他们还有什么挑剔的

    尤其是,在上個月底,他们还拿到了一笔工资,再对比这里的物价,这些工资可以买到的东西数量,让他们无比的兴奋。

    “没错,我们在这里过得很不错,我们再也不想回去了。”

    听着众人的发言,秦涛满意地点点头:“大家在这里好好干,过上一两年,就可以把家人都接过来,有想法的,也可以娶我们这里的女人为妻,以后就彻底定居在这里,当我们明州人。”

    众人纷纷点头,没错,这也是他们的想法,有家人还留在二毛那里的,可以接过来,没有成家的,可以找这里的女人结婚,以后就在这里安定下来了。

    秦涛看着这些人的表情,继续说道:“但是,如果要是娶我们明州的女人,那我就是娘家人,你们要是有谁敢喝多了酒打老婆,我就抽出腰带来,狠狠地打他的屁股。”

    众人都笑了出来。

    “秦总,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黑海造船厂,接不到订单,被外国人忽悠,而这里,能拥有大量的订单呢”索罗金开口问道。

    明明他们黑海造船厂是大型造船厂,拥有完善的设备,大量熟练的工人,他们要是接到了外国的货船,也一定能活下去的。

    但是,他们却失败了,外国人只是会忽悠他们。

    为了腾出船台来,他们干脆利落地把核动力航母给拆了,但是,这完全就是一个骗局,等到拆开了航母之后,那些承诺的订单,也都消失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秦涛说道:“我们国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转型之中,有一批不适应的企业,已经倒闭破产了,我们也是经过了一个阵痛期的,而贵方的经历,才刚刚开始。”

    这是不同的经济制度转变带来的问题,老毛子那边,根本就没有经验,连个定金都不要,人家一句话,就把航母给拆了,这么纯良,不骗你们骗谁啊。

    商场如战场,老毛子要交大笔的学费,才会学会这些啊。

    这些只知道喝酒的老毛子,也开始沉思起来,琢磨着秦涛说的话,他们的国内,的确正在经历一个阵痛期,而他们,来到了东方,将这段时期直接躲过去了,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啊。

    他们在感慨着。

    “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在这里的幸福生活而干杯。”秦涛举起了一瓶酒。

    “干杯”

    看过了这些人,秦涛回到办公室,听其他几个负责人的汇报,各艘民船和军舰的建造进展,做出各种指示。

    “秦总,再过几个月,暹罗国的那艘航母,差不多就能下水了。”

    听到了这个消息,秦涛满意地点点头:“对咱们来说,这是有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的,到时候,暹罗国的高层也一定会来,咱们就可以忽悠暹罗国的下一艘船了。”jujiáy

    下一艘

    大家都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向了秦涛。

    “是啊,暹罗国已经有航母了,当然也需要一艘大型的综合补给船了,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也开始给海军改造那艘四万吨级的综合补给舰了,带他们参观一番,顺带下一艘订单。”

    众人点头,这样一来,生意又来了啊

    “最近,我需要带一些人去趟法国,在民船领域里,我们将会从oss罐天然气船,过渡到薄膜型天然气船。”秦涛继续说道:“这个转型,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是我们集团最重要的战略。”

    虽然这个项目要浪费大笔的资金,但是也没有人质疑秦涛的决定,就连秦宝山都不说什么了,秦涛的眼界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秦涛说什么,那就是什么,他们只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几天之后,法国,gt公司。

    “明州船舶工业集团已经能够制造oss罐的天然气船,没有想到,你们对我们的薄膜型ng船还有兴趣。”公司的负责人姆巴佩笑呵呵地说道。

    gt公司不大,正式员工只有三百多人,但是,他们靠着自己在ng船方面的专利,几乎就可以躺着睡大觉了。

    这也是西方能够拥有高工资和高福利的原因,人家的工业发展更早,各种专利都是人家注册的,当法国人在研究怎么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时候,东方在干什么

    也只能是后起直追,弯道超车,用一句老话来说,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的,我们虽然能建造oss罐的天然气船,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船在运输效率上无法和薄膜型船相比,所以,我们希望可以从贵方进口先进的薄膜型天然气船的技术。”

    “秦总,贵方真是慧眼识珠,直接选择我们的技术,和tg公司相比,我们的液货围护系统,才是最合适的。”姆巴佩非常的高兴。

    gt公司,全称gaztransport,拥有no82,no85,no88,no96,型ng液货围护系统专利,除了他们之外,还有tg公司有类似的专利,全称techigaz,他们拥有ki,kii,kiii型液货围护系统专利,到了94年,这两家公司才合并起来,成为后世大名鼎鼎的gtt公司。

    后者的专利,用的是不锈钢,虽然价格便宜,但是不锈钢要热胀冷缩,和殷瓦钢是没法比的。

    秦涛点点头:“是的,莪们对贵方的技术最为看好,期待着和贵方能够合作愉快,同时,我们自己也尝试着做了殷瓦钢样品,希望贵方能允许我们利用自己生产的一部分殷瓦钢,来制造相关的液化气船。”

    姆巴佩脸上轻松的表情消失了,他认真地看着秦涛:“你们自己做出来了殷瓦钢”

    几十年来,殷瓦钢的制造工艺,只有他们gt公司掌握,毕竟他们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钻研,包括他们的液货围护系统,从最初的no82,不断地发展,经过no85,no88型,到目前最新的no96型,技术上越来越成熟,成为了这个行业顶尖的存在。

    全世界,也只有他们自己能造殷瓦钢,现在,一个仅仅造了两三条oss罐液化气船的明州船舶工业集团,居然说他们自己制造出来了殷瓦钢

    “是的。”秦涛说道:“贵公司的殷瓦钢产能有限,我们以后在生产天然气船的时候,不想时刻处于停工待料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自己造殷瓦钢,因为贵公司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的权威,所以,我们想要获得贵方的认证。”

    没办法啊,谁让人家捷足先登了呢在殷瓦钢的生产领域里,只有gt公司一家独大,其他的公司想要进入这个市场,客户也不认可啊。

    除非获得gt公司的认证,承认自己公司生产的殷瓦钢,达到了和gt公司同等的水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周杰郑重地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掏出来了a4纸大小的一块来,在过海关的时候,还真是费了一番口舌。

    gt公司的技术主管米歇尔认真地戴上了一幅崭新的白手套,接过来了这个样品,仔细观察之后,说道:“我们需要将它送到我们的实验室去,进行各种测试。”

    “当然可以。”秦涛说道:“我们等待测试结果。”

    “我请求跟着一起去。”周老站了起来。

    他既然来了,当然要见识一番了,现在能去法国人的实验室里看,机会难得啊。

    会议室里的气氛,诡异起来了,在场的法国人,都在用奇怪的目光望向秦涛他们。

    最近这些年,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多,天然气船的建造也进入了一个高潮,他们gt公司,也迎来过很多的客户,想要获得他们的专利授权,造薄膜型的天然气船,哪怕就算是他们要每条船百分之五的专利授权费用,客户们也都能咬牙接受。

    客户们会留下一批焊工,在这里接受培训,客户们也会带走所有的资料去研究,但是,还从来没有一个客户,是带着殷瓦钢样品来的,要求他们的认证

    他们该不该答应下来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秦涛就继续忽悠了。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船型依旧还是oss罐。”秦涛说道:“贵方想要获得更多的技术专利费用,想要扩大薄膜型船的市场份额,那就得有更多的厂商进来,把这个市场做大。”

    姆巴佩点点头。

    相比要使用殷瓦钢的薄膜型船,用铝合金制造大球的技术难度更低,类似于明州船舶工业集团这样的,都能自己摸索出来相关的技术,建造这种类型的天然气船,门槛低,自然市场份额也就大。

    尤其是岛国那边的造船厂,几乎都是以这种oss罐为主的,他们造船厂的产能很大,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gt公司想要靠卖专利赚钱,那就得扩大他们的市场份额啊扩大市场份额,那就得有更多的殷瓦钢啊

    “对贵方来说,世界上每多一艘殷瓦钢天然气船,就能多一笔的收入,相比卖殷瓦钢,贵方的专利授权许可费,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我们如果能获得贵方的认证,生产大量的殷瓦钢,那贵方获得的专利授权费,也将会大大增加。”

    一艘天然气船,使用殷瓦钢的价格,在八百万美元左右,而每条船收取的专利许可费,在一千万左右。而且,gt公司提供的殷瓦钢,不是零成本的,它也得花钱才能造出来,尤其是购买大量的镍,相当昂贵,殷瓦钢的利润,只有三四百万而已。

    这样比较一下,当然是收取专利许可费更舒服了,躺赚啊。

    “目前,我们仅仅是在实验室中生产出来的,还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我们还需要采购大量的生产设备,只要贵方能给我们生产的殷瓦钢认证,那我们就会通过贵方采购相关设备。”


第两百六十五章 引进GT公司的技术(加1)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