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摄政王文告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摄政王文告第(1/2)页
六月十五日,南京城中出现一幕诡异的之事。

    清国摄政王多尔衮的一道文告,出现在南京城大街小巷。

    “予闻不共戴天者,君父之仇,救灾恤患者,邻邦之义,惟尔大明太祖高皇帝,斥逐胡元,剪我仇国,永世有民,代为哲王”

    “迄乎末造,吏偷民穷,群盗满野,然大行崇祯皇帝,秉恭俭之心,弘仁孝之行,德高世替,惟日不宁”

    龙泉山庄。

    朱以海咀嚼着鲜美的鱼肉,听到这里突然噎住了,一根鱼刺卡住了他的喉咙

    身后的侍女陈贞儿慌了,赶紧轻轻拍着他的背。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朱以海骂道:“好个不要脸的多尔衮”

    这厮竟有脸把入关劫掠的清军,打扮成为大明复“君父之仇”、“救灾恤患”的“邻邦”

    文告中,多尔衮大书特书地说明太祖驱逐蒙元、恢复中华的历史功绩,说是朱元璋替他们报了元灭金国之仇,不过是想舔着脸上来拉近与南明的距离。

    显然,南明的数十万大军,唬住了刚入关的满清八旗,让多尔衮放下姿态与弘光朝廷对话。

    “继续念”朱以海继续举筷夹鱼。

    “蠢兹逆贼李自成者,狗盗之雄,鸱张兽视,忘累世之深思,逞滔天之大恶,喋血京师,逼殒皇后,焚烧宫寝,流毒缙绅,以金银为营窟,视百姓如草菅。”

    扬州督师行辕,一名幕僚抑扬顿挫的读着多尔衮的摄政王文告。

    大堂公案前,史可法端坐官帽椅,认真倾听,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听到多尔衮极口颂扬崇祯皇帝之德,又话锋一转,大肆谴责李自成,史可法抚须而笑。

    结合李自成四十二天为乱京师、拷掠群臣、荼毒百姓的暴行,他被满清指为鸡鸣狗盗之辈,禽兽不如,似乎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为何多尔衮对自己父子兄弟数十年侵害大明的滔天罪恶只字不提

    又或是,多尔衮祖上自七世祖孟特穆起,便是臣服于明朝皇帝,也未曾提到

    就连其父努尔哈赤以建州都督指挥、龙虎将军的身份叛明自立,多尔衮不提也不谈。

    这篇文告,多尔衮完全是把满清的数典忘祖,描绘成了冠冕堂皇的同仇敌忾。

    此刻,史可法及一众督师幕僚皆感心情愉悦。

    清虏的摄政王,在向我大明弘光朝廷示好他们要称臣纳岁吗

    一名身着青袍的幕僚大喜过望,抱拳道:“史公,此时正是联虏平寇的最佳时机学生姚康愿起草回信,答书清酋”

    看众人望来,史可法淡淡道:“不急于今日,且听完此文告。”

    幕僚继续念道:“皇天震怒,日月无光,我大清皇帝义切同仇,恩深吊伐,六师方整,蚁聚忽奔,斩馘虏遗,川盈谷量,游魂西遁,指日擒遗。”

    “予用息马燕京,抚兹黎庶,为尔大行争帝缟素三日,丧祭尽哀,钦谥曰怀宗端皇帝,陵曰思陵,梓宫聿新,寝园增固”

    “谥号怀宗端皇帝”

    内阁值日房,大学士高弘图眉头大皱。

    满清鞑子把先帝崇祯皇帝安葬好就行了,怎么连皇帝、皇后的谥号也给起好了

    这事你们也配做

    不行,崇祯皇帝的谥号和庙号,必须由我们弘光朝廷来拟定

    这道以清国摄政王为名义的文告,传遍了江南。

    清国追谥崇祯皇帝为怀宗端皇帝,尊周皇后为烈皇后,安奉神主于帝皇庙。

    虽是形式上的虚荣,多尔衮的这一份心思,却如一丝暖流,慰藉着正为亡国丧主而前路迷茫的北方明朝遗老们。

    曾力劝崇祯南迁的左中允李明睿,感激涕零地出任清朝礼部左侍郎。

    “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

    “咨尔河北、河南、江淮诸勋旧大臣、节钺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新膺主眷,或自矢从王,皆怀故国之悲,孰无雪耻之愿予皆不吝封爵,特予旌扬。”

    “其有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此惇睦邻之义。”

    紫禁城武英殿,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尖利的声音在殿内轻轻回荡。

    弘光帝朱由菘安坐龙椅上,不时喝着美酒,品着瓜果。


第三十六章 摄政王文告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