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无题第(2/2)页
起,异族兵锋入关,大明分崩离析,十道之地,尽成焦土。
浮尸断流万龙江,血水染红万龙道。但这,其实很多人即便没有神通,都推敲的出来”
王牧之的字迹,在此处变得锋芒深深,可见其落笔之时,心中必有莫大的愤慨与激荡。
“分光化影,一角未来”
杨狱微微动容。
对于这位师兄,他心中忌惮从来不曾减少过,可也不得不承认,他并未对自己有过欺瞒。
只是
“我与老师,共书治国十方,实无半分夸大,其中利弊清晰,奈何,大树腐朽,根先烂,近乎无法挽回。”
“大明诸王,以西府赵王张玄霸为首,其人军势强绝,武道冠绝天下,实为国之柱石”
“然而,神通不敌天数。纵然张玄霸身怀冠绝天下的武力,他仍无法平衡诸王、诸世家门阀”
曾于他麾下效命的诸将,其中,半数门阀出身,半数,成为新的门阀世家他的凤翅镏金锐再如何锐不可当,也斩不到自己身上
大明的弊病,杨狱自己,也有过切身的体会。
自黑山、德阳、青州,直至龙渊,他见过太多,但王牧之这一封信中,就要更为直观与清晰。
内忧、外患、以及天变将至,陡然多了起来的天灾。
而最后一点,甚至比之前两者,还要致命的多
“当世的文人、武者之多,远远超过任何朝代,这于武道而言,是从未有过的繁华盛世。
可对于天下民众而言,就是无数座大山丹药、兵器、乃至于海量的肉食与药材,究其根本,是要落在普通百姓头上的“
看到此处,杨狱也不由的点点头。
亲历过换血,杨狱自然知道换血过程中的巨大耗费的,武者的增多,这个耗费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但粮食、药材、丹药等等资源,可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
而在往年,大明疆域辽阔,物产丰富,虽然民生困顿,可于庶民而言,还可勉力活下去。
可天灾,随之而来了。
大旱、蝗灾、洪涝、大雪
这些年里,天下间的气候无常,其中或许有仪式的原因,可更多的,还是因为天变。
潮汐论中,天变将至四个字,落于现实之中,那就是足以影响亿万人的巨大动静。
德阳府的旱情,足以惊动朝廷,可据他所知,过去十年,最大的天灾,是东越道的洪涝之灾。
天灾之中,伤亡最多的,是普通百姓。
资源锐减,可武者反而还因为乱世将至不断增多,那自然,冲突、争斗、厮杀、抢夺,也随之而来。
张玄霸武力冠绝天下,可他变不出养活天下人的粮食,也杀不尽天下武者。
“天变将至,无人能够独善其身。你不成,我也不成,大离、天狼也不成,故而,三国之间,终将还有一战。”
“那一日,不会远。”
整张信,到此为止,落款,是乾元十二年,春,也就是,大半年之前。
正与徐文纪离去对应。
很显然,这对师徒之间,有着旁人不理解的默契。
“天变、乱世“
杨狱收好信件,深吸一口气,看向木箱之中的其他卷宗,这是王牧之多年的积累或是账簿、或是情报,更多的,是他的弟子,以及,师兄弟。
徐文纪也好,王牧之也罢,两人出身儒家,所到之处,讲学几乎是必然要做的事情。
消化了好一会,杨狱打开了第二封信,然后,神色就变得有些古怪了:
“龙渊三州,先取其一,以白州为上、云州次之、青州再次之”
这不是巧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