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也是一种本事呀!第(1/2)页
国际数学物理界都在讨论粒子的边界理论,还有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完成的超对称问题的论证以及最新的质能结构理论。
    很多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感到震惊。
    一方面是理论成果。
    粒子的边界理论带来对粒子新的理解角度,以能量排列为基础的构造,是对粒子进行了精细的解析。
    在没有论证超对称问题、完成质能结构理论前,粒子的边界理论描述的再华丽,也不过是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想法,就好像是穿着一套华美的外衣,外表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没有内涵也只能个皮囊而已。
    现在则等于是完善了内在,拥有了吸引人的芯核,再加上外表的华美,就变得让人望而却步,忍不住真正的探究一番了。
    另一方面,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惊讶于赵奕的完成速度,就像是邱成文接受采访时说的,他一个上午、下午的报告,等于完成了好几个顶级学者,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工作。
    超对称问题的论证还是其次。
    赵奕在报告会上完成了质能结构理论,以粒子的能量排序为基础,联系到了质量并完成了构架,并当场就直接做了报告。
    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
    理论物理的研究可不是一道数学题,顶尖的理论成果伴随着极高的难度,其复杂程度想理解都不容易,就像是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最开始建立体系、构架、定义,再去做推导、做算法包,利用主程序把整体联系在一起,再运行
    肯定会出现一大堆的bug提醒
    这是必然的。
    复杂程序的后期改错、调试,比程序本身的设计还要耗费时间,就算制作的软件都已经上市,都会发现很多的bug,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及时做修正。
    理论物理的成果也类似,因为牵扯到很多的定义、构架,再加上复杂的数学算法,多数研究绝不可能完美。
    赵奕当场完成了质能结构理论,并在下午就做出了报告,中途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当很多人下载了学术报告的视频,观看了赵奕做报告的全程后,也只能惊叹于他的天才,“天才,超级天才”
    “他天生为数学而生”
    “真是比不了啊好多逻辑很复杂的地方,他似乎完全都不用考虑,就直接给出了答案。”
    “所以他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也是有道理的。”
    “”
    世界学术界都在讨论粒子的边界理论,都在为赵奕的数学能力惊叹,也让赵奕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
    一大群人过来恭喜他的成功。
    赵奕的电话似乎一直不停的在响,还有好多人干脆直接找了过来,连躲在家里都有人来拜访,只是有人拜访也就罢了,还有好多媒体记者纷纷赶来采访。
    有的采访真是推不过。
    比如首都电视台的采访,首都电视台一直对赵奕很支持,还做了学术报告的现场直播。
    中央台的采访也没办法推,因为是要上黄金时间新闻的,而且中央台的报道也代表了上面的重视,有时间还是要认真一点。
    赵奕连续接受了两拨采访,才刚准备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到体育场运动一下,结果感到体育场门口,就发现采访记者又回来了,随行的还有好几个学校的领导,也包括副校长唐修容。
    “赵奕啊恭喜,恭喜”
    “恭喜啊”
    “恭喜”
    “这是”远远听到一大堆的恭喜声,让赵奕有些没反应过来,“恭喜什么怎么了”
    唐修容迈着和年龄不符的轻快步伐,过来热情的拍的赵奕的肩膀,甚至都有点半搂的姿态,“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叫你赵院士了”
    “咱们大学又多了一个院士”
    “这还不值得恭喜吗”
    “赵院士赵院士”
    一大群人围了上来说个不停,赵奕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是学部主席团的评审有了结果,他通过了最后的审核,正式成为了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科学院的官网公开了学部新增院士的名单:年度共计新增32名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只有2名,分别是燕华大学的赵奕和南城大学的黄钟。
    这个结果引起了热议。
    科院公布的名单是按照年龄排序的,黄钟还排在赵奕的前面,想不被注意到都不行。
    “数学物理学部就只有两个人,实在太可怜了吧”
    “据说今年是因为赵奕参加,好多准备参加增选的教授,都干脆直接放弃了,这在学术也不是秘密”
    “赵奕果然是大牛”
    “这个黄钟有没有人科普一下是不是名字写错了那个老当益壮、手持弯弓射大雕的黄忠”
    “黄忠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当选院士不是理所当然的”
    “他可以教导我们人生经验”
    在一大堆调侃的声音中,也有人专门来介绍黄钟,黄钟是南城大学著名的教授,知名度还是有一些的,“黄忠是非常优秀的教授,他做的是粒子数学的研究,今年只有49岁,也是今年新增院士中年龄第二小的。”
    “只不过”
    “他的成果我看不懂”
    “赵奕刚刚完成了粒子数学成果,但他是以解析数论进行的院士评选,所以黄钟的粒子数学成果赶得上赵奕吗”
    言外之意就是赵奕的额外成果都比同期院士强。
    这大概就是其他人放弃参加增选的原因,和赵奕同一期选上院士绝不是什么好事情,个人成果都被挖出来,很容易就引起舆论争议。
    赵奕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的提问中也有黄钟。
    记者问了下他是否认识黄钟,希望他能做一下点评,赵奕点头说道,“我是在江州大学认识黄教授啊,他是非常优秀的粒子数学专家,在微观粒子的电磁力场、磁力关系方面的研究非常独到。”
    他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国内做粒子数学研究的学者很少,更少有在粒子间磁力的理论研究上,能和黄教授比肩的。”
    这个评价很高了。
    记者都惊讶于赵奕的高评价,连忙追问了一句,“那么和您相比呢”
    “我比不上。”
    赵奕说的很肯定,他笑道,“我也研究粒子数学,但学科与学科、方向与方向之间是有分界线的。如果你了解我的报告,应该知道里面根本没牵扯到力,最少到现在还没有。”
    “当理论物理的研究牵扯到四大力是非常复杂的,我的下一步计划是在理论中加入引力,而黄钟教授的研究是粒子间的磁力,我们
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也是一种本事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