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2 警界“大熊猫”  听说我是神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12 警界“大熊猫”第(2/2)页
”混的顺风顺水了,正舒坦着呢如果连休息时间都快没了也能称得上舒坦的话。

    所以这二位是有消息毕竟一个地利一个人和。

    “组织征询过我的意见,”罗胜倒也敞亮。

    意外却也不意外的是,马处随之点了头。

    怪不得起。

    “那您的意见是”

    罗胜持续敞亮,“我的意见是没有意见,g命工作是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

    虽然是用略带玩笑的语气在说, 却莫名的能觉出总队长说这话的情绪是认真的。

    老一辈人的一些情怀,确实是许多年青一代不能体会的,当然,不较高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情绪不情绪的,咱先放一边,但周南听着就觉得不太妙的亚子。

    咱们不妨稍微分析一下子,抓住重点“方向定位”四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很好理解,无非两向,一个是和现在相同,主搞刑侦,一个就不用提了,主搞宣传。

    不可能为啥不可能。

    人才浪费那不能够。

    维持原样不好吗可事物总是要发展变化的,这是规律不可更改,尤其当这个“事物”还是新鲜出炉的警界“大熊猫”时。

    哦不,这么比喻可能不够恰当,毕竟国宝都降级了,而周警官这类型的人才算得上独一无二。

    故而从不同视角出发,或许上面觉得其更适合搞宣传也未可知

    而且主搞宣传也不是一点优势没有,从面儿上来看,工作变的轻松起来,时间自然就会更宽裕,也不妨碍有疑难案件时,他客串个侧写专家或者画像专家帮忙破破案子不是

    啥还是人才浪费那么多命案等着呐,只客串怎么够

    可其实大多命案并不需要多高精尖的人才,不扯远的,拿城东支队最近的那起里王村八十九岁老人被害案来举例吧,没有他周南就破不了吗

    未见得。绝大多数时候,案件的侦破过程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团队运作。

    走访走访再走访,排摸排摸又排摸,即便周某人没发现那根头发,相信用不了多久,城东众和辖区派出所的民警们,也能排查到马书记儿子的异常动向,进而通过各种侦查手段将其揪出。

    所以老实讲,该案件有没有周南,无非早几天破解还是晚几天破解的问题,并不是非其不可。

    而老太太这种案件,才是现实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案件。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咦这么一分析,不妙的预感似乎更强烈了

    拍了拍周南的肩膀,马处终于松了手,“马上要退二线了,其实我倒挺希望你接我这个位置的,一心搞宣传,咱工作指标从此不用发愁,对外形象蒸蒸日上。”

    您可歇着吧

    还是那句话,要搞宣传他何必非得当这个警察一早下海了好吗啊呸不是,是搞艺术。

    周南同志的思想觉悟显然还没能到位,他甚至真开始琢磨起如果被调到宣传口,辞职的可能性来。

    你说咱随便发个范特西、月的肖邦是不是轻松整个流行乐坛天王坐坐,之后即便混吃等死,也二十年不带担心掉下来的那种

    嘿您别说,颇有几分怀念的味道在里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