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六章 工程与货币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六章 工程与货币第(1/2)页
大业13年,9月11日。

    郑森通过广播电台,向境内公布了总督府的迁移方案,从胡逗洲的南通县迁移到松江府吴州城。

    此时的吴州城内,除了改名为岭南办事处的临江酒楼之外,其他私人产业已经全部被没收。

    临江酒楼的宋阀驻地,也是当前唯一被人革联正式批准的外交机构,当然作为代价,人革联也会派遣人员前往番禺,建设自己的办事处。

    松江府府长是秦墨,他在推进改革工作上,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郑森就让他担任松江府府长。

    此时的吴州城,被清理了世家大族之后,遗留下大量的府邸,这些府邸迅速被利用起来,改造成为各种设施。

    比起古典时代对于城市功能的粗糙规划,人革联对于城市的内部功能规划,做了非常多的严格规定。。

    例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和行政办公区、道路规格、供水设施、公共厕所、城市内河、排水管道、园林绿化之类,都有明确用严格的规定。

    为什么古代城市容易爆发瘟疫,就是因为生活垃圾、人畜排泄物、污水没有处理好。

    宋师道和宋玉致兄妹俩,和几个随从行走在大街上,好奇的观看着人革联在进行的一切。

    前方的街道上,一个大府邸被拆除了一面围墙,大批民众汗流浃背的工作着,工程师则那种测量工具,在工地上不断测量着,按照图纸修建。

    “哥,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宋玉致好奇的张望着。

    宋师道走到一个木板旁,上面贴着这個工程的规划图、简要说明。

    “城南公共厕所原来是茅厕”宋师道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要将一个大府邸改成茅厕,难道是为了羞辱江东世家

    而且一路走过来,他发现吴州城到处都在施工,这规模着实是有些庞大,只是这个徭役

    慢着人革联不是宣称永不征召徭役的吗难道只是口号而已

    宋师道狐疑的看着这个工地,只是他又非常疑惑,为什么干活的民众笑容满面干活也非常卖力

    这个情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一个门阀子弟而言,宋师道仍然残留着官方工程,只能通过征发徭役进行建设的古板想法。

    却不知道人革联的运行模式,如果他看过郑森编写的公共工程与经济循环,就会明白这其中的经济原理。

    越是天灾人祸密集的年份,越是要启动大工程,通过大工程消化多余的劳动力,又通过支付劳动力工资或者物资,从而让民众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

    这个模式是有前置条件的。

    第一,官方有足够的物资储备。

    第二,对基层有足够的管理能力。

    有这两个条件之后,才可以进行大基建的投资建设,拉动经济进行循环。

    而古代封建王朝的徭役,那是杀鸡取卵式的公共工程,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能够长久维持徭役工程才是见鬼了。

    其实西汉的官营工厂模式非常好,如果可以引入有偿劳动的模式,凭借西汉的官营工厂、茂陵制,是可以大规模进行基建工程的。

    只可惜中原王朝的很多先进制度,总是陷入人亡政熄、改朝换代的死循环之中。

    此时的宋师道,就是想不明白,人革联为什么可以让民众兴高采烈的接受“徭役”。

    直到他走到一个刚刚改造完成的供销社前,才知道答案。

    供销社前,此时一大堆妇女排着队,每个人都提着竹篮,有相互认识的妇女,正三五成群的讨论着。

    “翠花,你家老汉不干挑夫了”

    “他去城西的大法寺做工了,一天80晶币。”

    “听说去修码头的钱更多,就是不能随便回家。”

    “那些贵人们之前不是说,新朝要没收土地和粮食”

    “呵呵他们那些家里面一大片田的,和作奸犯科的才要没收,咱们又没有犯法。”

    “我就娃子说了,学堂先生要他们多读书,免得日后被人给骗了。”

    “那帮地主老财,就知道收租子,还勾结公差欺负咱们,还是新朝好呀”

    在那七嘴,宋师道这才知道他以为的“徭役”,其实是有钱拿的,怪不得那些民众兴高采烈。

    只是人革联的钱粮难道如何供应

    虽然他知道人革联查抄了江东世家,肯定收获非常多的钱粮,但这些粮食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而亩斤税又是人革联的根本政策,以后的钱粮如何获得

    在思考之中,他被宋玉致拉着进入了供销社里面。

    这个供销社,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超市。

    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并不是夸张而是真的琳琅满目。

    特别是那一架子的玻璃制品和玻璃镜,简直是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宋师道小心的拿起一个绿色的玻璃杯子:“这是药玉做的,竟然如此便宜。”

    货架上有标注价格,杯子上有贴了一张有数字的标签,他这几天恶补人革联出版的筑基,了解过这种特殊的数字符号。

    一个玻璃杯子27晶币。

    玻璃制品的货架上,除了玻璃杯子,还有玻璃茶壶、竹编外壳的玻璃热水瓶、五颜六色的玻璃头饰、手镯、吊坠、仿玉佩。

    以及在外地异常昂贵的玻璃镜子。

    宋玉致拿起一个翠绿色的玻璃手镯,简直和剽国的翡翠手镯不遑多让,她有些爱不释手。

    将手镯放在供销社提供的竹篮里,她继续挑选着饰品。

    宋师道则走过玻璃制品专区,来到粮食售卖区,这里很多脱去谷壳的大米,小麦磨成的面粉,晒干的黄豆和蚕豆。

    “陈米12晶币一公斤新米16晶币一公斤”宋师道有些惊讶,这个价格确实不高。

    不过粮食是限购的,想囤积粮食都不可能。

    而且宋师道还看到占城稻,上面的牌子上写着占城稻籼米春稻适合炒饭,价格13晶币每公斤。

    走过粮食专区,就进入了调料专区。

    几个妇人拿起小铲子,铲起雪白细腻的雪盐,装入一旁的小牛皮纸袋里,还小声的讨论着价格。

    “雪盐65晶币一公斤”宋师道真的太惊讶了。

    这是最便宜的调料,然后就是雪糖、冰糖、红糖,以及价格非常高的花椒、藤椒、姜黄、桂皮、陈皮、肉蔻之类。

    唯一一种比较便宜的调料,是一种明黄色的晒干香料,上面写着神农架黄辣椒辛辣,273晶币每公斤。

    黄辣椒和盐之所以便宜,那是因为人革联境内可以生产。

    很多人以为辣椒的原产地是中美洲,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

    其实东亚、南亚也有原生种的辣椒。

    比如被黑衣卫在神农架附近采集到的黄辣椒,还有南诏地区的小米辣,天竺的魔鬼椒,这些都是亚洲原生的辣椒。

    郝建的黑衣卫业务非常广泛,不仅仅负责情报刺探,也负责物种、矿物、水文、地形之类的调查工作。

    黄辣椒的发现,只是其中一个收获。

    现在舟山群岛两个不能种水稻的岛屿,被改造成为了辣椒种植基地,又准备引种过去大流求。

    这一批干辣椒,只是投入市场试水,因此才这么便宜。

    别以为十几倍粮价的干辣椒价格高了,这个时代的香料价格,有一两胡椒一两黄金的比喻,就知道那些进口香料的惊人价格了。

    宋师道家里面有南洋的海上贸易渠道,进口的胡椒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大门阀家里面都没有办法天天吃胡椒。

    在调料区中,还有一个比较另类的产品,那就是食用油料。

    这里只有三种主要的食用油,分别是:大豆油、鲸鱼油、猪油膏。

    价格都相对比较低,每公斤在200300晶币左右。

    看了玻


第五百七十六章 工程与货币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