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3、回銮  就怕绿茶有演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3、回銮第(1/2)页
二月开春, 冰雪消融。

    青城山的路终于彻底通行了。

    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山顶缓缓而下,排场极为体面。

    那华盖马车, 足足有平时马车的两倍之大,车顶华盖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队伍前有威武的士兵开路, 上山下山的百姓们,都被驱散到了两旁等着, 有人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是什么贵人这么大阵仗”

    “一看这车马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当心乱说话, 人家拔了你的舌头”

    两位大婶在一旁嘀咕着,她们旁边站了个四五十岁的汉子, 腿脚有些跛,他挑着两个空桶, 一脸不耐地等在边上。

    一个大婶问道:“孙老二,你又上山挑水啊”

    街坊邻居都知道, 孙老二在城中开了个茶摊, 每日都来这青城山挑水回去煮茶。

    孙老二擦了把汗, 道:“是啊,我今日特意早些上来挑水, 就是想早些回去没想到耽误在这儿了, 真是愁人啊”

    另外一位大婶揶揄道:“你那茶摊儿,反正没什么生意,早一点晚一点开,有什么关系”

    孙老二撇撇嘴:“谁说我今日急着开摊儿等我挑了水回去,要去征兵处报名”

    两位大婶瞪大了眼:“征兵处你不是退伍了吗”

    孙老二拍拍胸脯:“我宝刀未老哈哈哈哈”

    前几日,征兵令一出, 孙老二便关注了这事。

    先帝北伐之时,也是大文气势最好的时候,这些年来,皇帝的治理趋向于平稳,如今国力虽然恢复了些,但大文的百姓们,总有种畏畏缩缩,担心别国来犯的感觉。

    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民族自信。

    但凡是热血男儿,谁不希望建功立业尤其在看到北军得胜归来,风光入城之后,更是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期盼挥师北上,将那些骚扰边境的剌古骑兵,彻底打趴下

    孙老二目光灼灼,好似两道火焰,连两位大婶都收了笑意,忍不住肃然起敬。

    华盖马车缓缓路过他们身边。

    马车内,手炉温热,落在周贵妃手中,她软软倚着皇帝:“皇上等回宫了,您还会来看臣妾吗”

    她声音娇滴滴的,柔媚无骨。

    皇帝伸手搂住她的腰:“朕怎么舍得不去看你”

    周贵妃娇笑起来。

    马车沿着青城山而下,稳稳地行到了回城的主干道上。

    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到了城门附近。

    皇帝正闭目养神,忽然听得孟公公一声惊呼。

    皇帝不悦地睁开眼:“何事”

    孟公公坐在马车前,他大惊失色地看着那城楼上,浑身忍不住发颤,说不出话来。

    皇帝久久没有听到孟公公的回答,有些奇怪,便抬手,一把掀起了车帘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挂在城门之上,双目圆睁,发髻凌乱,死相可怖至极。

    皇帝倒抽了一口凉气:那是户部尚书,胡大人

    片刻后,皇帝面色铁青,怒吼一声:“立即回宫”

    御书房。

    小楠子和一众宫人,都被赶到了门外。

    门内,只留下来了皇帝和杨昭,唯独孟公公在一旁伺候着。

    “啪”地一声,皇帝将折子重重摔在桌上。

    “朕不在的时候,你就是这样替朕治国的”皇帝怒气冲冲瞪着杨昭。

    杨昭恭恭敬敬地跪在他面前,面不改色,声音十分沉稳:“儿臣不知哪里做得不对,还请父皇明示。”

    皇帝差点儿气笑了。

    “朕不过出去不到十日,你便将户部主事的换了还将户部追回的钱按拨给了北疆,又开启了征兵你真是好大胆子桩桩件件都是先斩后奏你当朕死了吗”

    杨昭面色平静,他拱手道:“父皇容禀,那户部尚书被劫走一事,儿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派了许多人去找都没找到,反而是那大盗送了胡大人的罪己诏来。”

    皇帝顿时微噎,正要开口训斥,杨昭又道:“前段时间,儿臣听父皇对武平侯说,如今北疆之困,在于国库空虚,若是国库缓过来便立即支援前线所以儿臣拿到钱的第一时间,便拨去给武平侯了,有什么不对吗”

    杨昭抬眸看向皇帝,脸上有些疑惑。

    皇帝气得发抖。

    那明明是他对武平侯的搪塞之词杨昭到底是装傻还是真傻

    皇帝感觉自己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难受极了。

    “罢了罢了”皇帝大手一挥,道:“那这征兵呢”他眸色渐深:“这么多年来,朕都推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减轻徭役和兵政,你倒好,一上来便跟朕唱反调”

    皇帝气得脸色发白,他怒不可遏地指着杨昭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到底安的什么心朕这么多年的经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民望,全被你葬送了”

    皇帝一直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一直以“仁政”来粉饰自己谨慎,如今杨昭开始征兵,他便担心民怨沸腾,会影响他的口碑。

    杨昭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叠纸张,双手奉上,递给皇帝:“父皇请过目。”

    皇帝微顿一下,恼道:“这是什么”

    杨昭道:“儿臣知道,父皇仁心仁德,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儿臣并没有强制征兵,只不过是提高了从军待遇,重点鼓励壮丁参军,目前从百姓们的态度来看,并没有太过反感这些纸张,都是民间针对此次征兵,写的话本子、诗词等,父皇可以看看”

    皇帝面色微怔。

    杨昭看了一眼旁边的孟公公,孟公公下意识走上前来,接过这一叠纸张。

    孟公公瞧了一眼皇帝神色,皇帝眸色微眯,吐出一个字:“念”

    孟公公吓了一跳,急忙照着话本子的内容念了起来。

    杨昭一边解释道:“这第一张,是歌颂父皇雄才大略,蛰伏多年,终于要扬我大文国威了,乃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

    皇帝眼皮抽了抽。

    孟公公念完第二张上的诗词,杨昭解释道:“这首诗目前被许多学子传阅,说的是父皇任人唯贤,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乃是值得效忠的明主。”

    “这第三张,则是说父皇未雨绸缪、目光长远”


163、回銮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