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5、番外(19)  替嫁宠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5、番外(19)第(2/2)页
陪着双亲住了两日,便又启程前往魏州。

    王府里比从前空荡了许多,长房一家子和谢巍都搬走之后,如今只剩谢瑾夫妇俩带着孩子,侍奉年事已高的郑氏。

    尊荣一生的老太妃已成了太皇太后,但她似乎并没有变得高兴。

    汾阳王府原就是整个河东最尊荣的地方,便是放眼整个天下,当时的地位也仅逊色于宫中的帝后,起居用物莫不贵重。如今便是再怎么尊荣,也不过锦上添花罢了。而她身体渐弱,经不起千里之遥的车马劳顿,只能尊养在魏州城里,太皇太后的尊位不过换个名头而已。

    没了武氏在侧,她仍可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却再也不复从前的热闹。

    甚至,因女官的能耐比阿嫣和武氏差得颇远,哪怕仆婢已竭尽全力,起居之事上仍不似武氏亲自打理时如意。

    儿孙们都走了,踏出河东地界,在巍峨宫城重整这座河山,陪伴她的只有谢瑾夫妻俩和不时来看望她的秦念月。因府邸极宽敞,里头人又少,反而显出几分冷清来,难免让听了半辈子阿谀的郑氏觉得寂寞。

    当谢琤和谢淑去看望时,她还高兴了许久。两个儿孙虽不算跟她多亲近,到底自幼长在这里,感情颇深,关怀祖母身体之余,说说笑笑的陪着吃饭看花,倒是难得的欢声笑语。

    但最终,兄妹俩仍得动身京城。

    魏州城里春意正浓,谢琤和谢淑在府里没待太久,匆匆见了几位旧友后,便辞别祖母,踏着春风奔向京城。

    郑氏望着脚步轻快的背影,怔了许久。

    而后,不自觉地望向武氏住过的碧风堂,阿嫣住过的春波苑,甚至谢珽的书房、谢巍的住处。

    还是在几年之前,她以太妃之尊养在后宅,偏爱二房高氏的阿谀奉承,不喜武氏的刚硬性情,对远嫁来的孙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那会儿她是老封君,放在心尖的外孙女乖巧又讨人喜欢,郑家居于高位时常往来,身边从不缺奉承陪伴的人,或是推牌九,或是喝茶闲谈,一贯的众星捧月。

    她总以为那样的岁月会绵延无尽。

    所以跟武氏暗里较劲,肆意偏宠喜欢的人,想将娘家的孙女也娶进府里,求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到头来却零落如此。

    就连她嫡亲的孙儿和孙女,哪怕存有孝顺之心、恭敬之意,却没半点她期盼中的亲近留恋。

    大约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她叹了口气,忽然觉出深深的寂寞。

    魏州城外的官道上,谢淑沐浴着明媚春光,策马疾驰间衣衫轻扬。

    去看望双亲时,她确曾不舍。到自幼生活的王府时,她也曾留恋住了十几年的屋舍楼台,甚至去春波苑的时候,想跟阿嫣翻看话本、偷诉心事的种种,都生出了怀恋。

    唯独没想过留恋祖母。

    因这么多年,隔着秦念月和郑吟秋两个受宠的宝贝疙瘩,祖孙俩处得实在寡淡。

    相较之下,她反而更记挂阿嫣。

    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京城里,阿嫣这两天也雀跃期盼,一天三四遍的追着谢珽问谢淑和徐秉均何时能够抵京。这般盼星星盼月亮的,到了三月初九那天,久别的人终于进了京城,抵达宫门。

    春光渐浓,照满宫廊红墙,琉璃殿宇。

    谢淑素来不喜张扬,京的事并没走露风声,甚至连早就选好的长公主府仪仗都没动,跟谢琤和徐秉均各自策马,欢欢喜喜奔着皇宫就来了。出身将门的姑娘原就性情利落,在北梁历练之后凭添飒然英姿,被陆恪、谢琤和徐秉均拱卫着,入目红妆烈烈。

    丹凤正门敞开,迎她归来。

    皇宫四面皆设有巍峨宫门,正对着含元殿的丹凤门是最庄严的所在,若无极隆重的事,甚少动用。而今谢珽洞开此门,亲自跟武氏、阿嫣、谢巍夫妇和几位亲信重臣来迎接,旁人哪怕不清楚背后缘故,也都能瞧出谢淑的分量。

    毕竟,若按规矩,哪怕谢砺未曾出事,谢淑也顶多册封郡主。

    而今谢砺寂然无名,谢淑却破格封了长公主,想必是建过不为人知的功勋,才得此殊荣。

    门口诸人不论知情与否,皆恭敬拜见。

    谢淑头进京城、入皇宫,不太习惯这般隆重恭敬的礼仪,瞧着婉转含笑的阿嫣、坚毅慈爱的伯母时却仍觉亲切无比在魏州的时候,她就对爽利决断、刚柔兼济的武氏颇为佩服,后来谢瑁出事,她时常带着小侄儿谢奕去跟武氏那里玩,感情也颇深厚的。

    两处见礼,俱自欢喜。

    阿嫣穿着鲜丽宫装,目光紧紧落在谢淑身上,看到她身段又窜高了些,艳艳红妆下,眼角眉梢凭添坚韧。而徐秉均守在雁屏关昼夜等待,原先白皙清隽的玉面被风沙吹成了古铜的色泽,目光却比从前更为坚韧。

    从前那个乖巧听话,又极爱维护姐姐们的弟弟终归是长大了,如梧桐挺拔,峭壁陡立。

    近两年的时光,实在难熬之极。

    而谢淑这明艳笑容的背后,大约也吞下过许多的苦楚。

    阿嫣心疼极了,拉着谢淑的手往太液池走,明明是为久别重逢而欣喜含笑,眼圈却不知为何觉得酸热,悄然红了。

    旁边谢淑很快觉出了这细微的变化。

    她也清楚阿嫣为何红了眼睛。

    两只手悄然握紧,她轻扯了扯阿嫣的衣袖,“好容易来,你可别招我哭。”

    “哪有。”阿嫣自是高兴的,暂且不去想别后苦楚,只勾出笑意。

    谢淑亦将心头情绪压下,让语气轻松些,“对了,你不是送来了好些话本,要给我解闷么。那元哲总怀疑里头藏了密信暗语,每本都要搜罗过去,几乎都快翻烂了。倒是他手下有个女官慧眼识珠,常来问我借书,还刊印了卖,赚的银钱分给我不少。你且说说,这些银钱该给谁”

    “还有这种事”阿嫣觉得有趣,想了想道:“不如送去万善堂吧。我当时怕你不够看,让人各处搜罗,也不好说是出自谁手。如何,选的书可还满意”

    “这还用说,满意极了”

    谢淑挑了挑眉梢,“闲着的时候,我就靠这些书续命,有些翻了三四遍都不腻。”

    旁边武氏听了,不由笑道:“你原就眼神儿不好,那只小黑狗蜷在脚边都看不到,隔得远了,还能把灯柱认成人影儿。若还这么扎在书堆里,看坏了眼睛可怎么好。”

    这一说,众人难免都笑起来。

    从前谢淑眼神儿差,确实在府里闹了不少笑话。

    谢淑也跟着笑,口中却道:“伯母您不知道,我如今眼神儿好着呢。”

    北梁那地方地势广袤,她除了看书解闷,也常会在元哲派的人监看之下,到国都周遭走走。登上高台时,望着南边家乡的方向,她能怀抱小黑一连坐好几天。那样极目远眺久了,眼神儿竟也慢慢恢复,尤其夏日里碧草如浪,绿茵茵的落在眼底,看久了也会觉得很美。

    时日一久,看东西竟也渐渐清晰起来。

    所以那天在雁屏关外,隔着极远的距离,她第一眼就认出了人群里的徐秉均。

    而后目光所及,恋恋不舍。

    这也算是她去北梁后意料之外的一份收获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近视眼儿恢复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