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一章 有破绽  男主发疯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有破绽第(2/2)页
只是片刻之间,两者便重新融合。

    她眼中的惶恐被娇弱取而代之,脸上露出有些怯怕的面容。

    姚守宁心中一凉,知道表姐再度被蛊惑。

    “好。”柳氏见她这模样,十分怜惜的点头:

    “我让逢春去替你端碗热汤,你先在屋内坐坐。”

    苏妙真泫然欲泣,以袖子挡脸,轻轻抽泣了两声,点了点头,快步进屋。

    这一下,姚婉宁纵使没有开天眼,但因为有河神守护,反倒不受红雾影响,因此将她前后表现不同看得一清二楚,转头往妹妹看去。

    姐妹两人对视一眼,姚守宁心中虽失望于表姐重新受妖邪蛊惑,但今夜的事却又让她看到一线曙光苏妙真并非完全没救,那狐妖也有心虚藏匿的时候。

    她找到了希望,心情便好了一些。

    随着苏妙真离开,这一小段插曲便暂时过去了。

    曹嬷嬷领着冬葵几人提来了热水,拧了帕子递到温家母女身上。

    温太太接过热帕子,摊开敷在脸上,眼泪无声的流。

    她先前失态至极,此时冷静了一些,便借着挡脸的功夫哭了一阵。

    不过她很快收拾了自己的情绪,放下帕子后,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原来今日长公主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她离开将军府后,先是进宫寻神启帝。

    但皇帝记恨她先前打自己,便避而不见,并暗中下令召见皇室亲贵,用来阻拦长公主。

    朱姮蕊便大声的在宫里喊,提到柳并舟所说的洪灾欲来之事,希望皇帝能下令征借城中各大粮商手中的粮食,迁徙沿江两岸的百姓。

    简王等人随后赶到,欲阻拦朱姮蕊,说这只是儒生术士无稽之谈。

    简王道:大庆受天道庇佑,几百年来灾祸极少,又怎么可能会有大祸降生呢

    他暗指长公主这番话是在指责神启帝不仁,所以才使天道大怒,更说道:

    “柳并舟只是儒生,又非神佛,不能掐算前尘后事,又怎么知道洪灾即将来临呢”

    他认为长公主是受了柳并舟迷惑,并劝朱姮蕊,说是迁沿江百姓一事事关重大,强征城中粮商手中的米粮,容易引发粮商不满。

    近来雨水不停,本是多事之秋,他以长辈身份劝阻长公主,让她不要闹了,这样一通乱喊,可能灾祸还没有来,便先使民心生变,引发百姓恐慌。

    朱姮蕊早看简王不顺眼。

    前几日静清真人死讯通过儿子的口传入她耳中的时候,她就已经有心想要修理这老头了。

    此时见他不知好歹,竟敢钻到自己眼皮底下来找麻烦,如今大事当前,她没有时间耽搁,也确实需要杀鸡儆猴,便令手下将简王绑了。八壹

    “立即将我皇叔送往瞭望台。”长公主吩咐道:

    “当年太祖建立此处,是为了有事第一时间能将消息报往神都。皇叔既然不信今夜有洪灾来临,便请皇叔今夜亲自留守在那里,好好看个清楚”

    简王当时面色大变。

    他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又向来养尊处优。

    纵使没有洪灾,可此时天寒地冻,风雨交加,瞭望台上环境粗陋,他这把老骨头恐怕熬不住。

    再者说,他虽说嘴硬,但心中对于洪灾一事却是半信半疑的。

    柳并舟神通毋庸置疑,更何况他的老师,乃是当年的天下第一儒张饶之,儒家力量非同一般,兴许柳并舟确实得知了洪灾一事。

    就算柳并舟无法掐算,可近来雨水频多,城中已经不少地方闹起水祸。

    神启帝近年来沉迷修道,不理国事,全国各地河堤年久失修,闹灾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先前之所以与长公主唱反调,纯粹是记恨当日陆执坏自己好事,后又找上门来打自己家仆,使自己颜面尽失。

    简王认为朱姮蕊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儿子,又不尊重自己这个长辈,再加上皇帝有请,一心想要讨好神启帝,有意要借着这个事,给长公主下眼药。

    却没想到长公主心狠手辣,此时分明是想要自己命的。

    “你不要乱来”

    简王面色大变,连声指责:

    “朱姮蕊,我可是你长辈,你这是想要忤逆悖上,试图害我”

    “这怎么能叫害”长公主冷笑一声,道:

    “据说瞭望台当年建成之后,太祖亲自上去过。”她眼皮一翻,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怎么,太祖上得,你上不得”

    “身为皇室子孙,关键时刻得为国出力”她懒得再跟简王废话,提枪重重往地面一杵:

    “将简王爷绑走,不允许有人相救”

    她一锤定音。

    身边私军如狼似虎,顿时将一群被神启帝请来的皇室国戚震住。

    简王哭天抢地的被绑走,其他人群龙无首,不敢再开口。

    神启帝当时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又慌又怒。

    而就在这时,温庆哲正在宫中任职,也将这些动静听得一清二楚。

    今日温太太在姚家受了奚落,回去之后悔恨难当,也派人与他说过。

    这会儿又听长公主提起洪灾将至,而神启帝避而不见,他对柳并舟十分信任,除此之外也认为降雨时间长了,水祸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而神启帝此时因为私怨避而不见,此非仁君所为。

    温庆哲本人官职虽小,但品行正直,哪里见得惯这种事呢

    因此提笔写了一封奏折,上呈皇帝。

    最终的结果姚家人此时也知道了神启帝心胸狭小,并没有容人之量。

    再加上长公主后来满宫寻他,终于在顾后宫中将他找到,并对他大加喝斥,甚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逼他取出玉印盖章。

    这一举动被神启帝视为奇耻大辱,他心中愤怒至极,又听说一名姓温的七品小官写奏折骂他,心中大怒。

    他暂时制不了朱姮蕊,还制不了你一个七品小吏么

    一怒之下,温庆哲被打下刑狱之中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