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大才徐光启第(1/2)页
徐光启,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大明著名的科学家,农学家,数学家。
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此外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在军事上,徐光启也有一些主张。
“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徐光启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这样一个大才,朱由检不忍心他离去,所以在徐光启病重时给他吃了一枚“去病丹”,使徐光启身上所有的疾病去除,一下仿佛年轻了十几二十岁,还多了不少黑头发。
已经七十岁的人,服用去病丹后,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而且精神焕发。
无病一身轻,或许徐光启会因此而多活十几年。
变相延长了徐光启的寿命
最近朱由检一直在与徐光启交流。
“陛下真乃是圣明之主”
朱由检在大唐从张昊身上学来的许多想法,知识,观念,这段时间正在影响徐光启,令徐光启叹服。
徐光启觉得自己以前小看皇帝了,这个皇帝竟然一声不吭的在学习着西方的知识和技术,而且推陈出新,有了许多惊人的想法,令徐光启不得不惊叹,佩服。
“徐爱卿,朕想推广这些好的技术,以壮大大明,需要你的帮助”
朱由检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该引导的都引导了,是该让徐光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他需要徐光启来推动先进的理论知识,天文,地理,数学,农学,机械,工程等等。
朱由检是知道不少,但理论他不强,而且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而徐光启就是最好的人选。
徐光启应道:“不说陛下对老臣有救命之恩,就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为了百姓,老臣也会竭尽全力去做”
以前没少上疏建议朱由检推广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但没有得到重视。现在有了机会,尽管已经七十岁,但徐光启觉得自己还能做十几二十年,直到生命尽头,这是他所钟爱的事业。
朱由检满意的点头,说道:“朕会让你做礼部尚书,入内阁。礼部设置教育司,由你负责,专门用来推广研究新科学,新技术。
此外,国子监也交给你,你做国子监祭酒,设置专门的科目,招收合适的学生教授他们新的知识
之后朝廷还会来办新的官学,新官学会增加这些新的知识,让人从小开始学习”
徐光启听得激动无比,“陛下圣明如此,老臣相信不久的将来大明会变得不一样,我们也可能超过西方那些国家,拥有我们自己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老臣已经有所规划,准备开设:新数学,农学,天文学,机械学,建筑工程学,地理学,还有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等,都可以开展起来”
看着徐光启斗志昂扬的样子,朱由检就放心了。他给了平台和支持,就看徐光启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数日后,朱由检在文华殿内阁宣布徐光启任礼部尚书,入内阁议事,兼任国子监,推动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让其他部门给于全力配合。
对于徐光启,周廷儒等人不陌生,以前徐光启也进入过内阁,但只是负责编写历书等事情,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做了礼部尚书,还兼任国子监祭酒,
第一三六章:大才徐光启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