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3章 王林的船公司  逆袭198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3章 王林的船公司第(2/2)页
这个分红的比例就很高了

    其他这么人,才获得90的分红呢

    王林连说不敢受此分红。

    刘和平等人却一定分红给王林。

    在他们看来,如果王林不拿这笔分红,那他就不会为公司的经营上心。

    给王林分红10,虽然很多,但比起王林为三和公司所做的贡献来,众人又觉得这是值得的。

    这些社团老大的性命,都是王林救下来的。

    刘和平之前想过要给予王林一笔钱当报恩,但王林拒绝了。

    再加上三和公司的成立,也是王林一手促成,没有王林,也就没有三和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公司分红的方式,给王林一笔钱,也不算什么大事。

    王林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但实在拗不过众人的一致请求,最后只能接受,但他主动将分红收益降到了5。

    从此,王林在三和公司没有投入一分钱,却能坐收5的分红

    三和公司的人都感叹不已,觉得王林太过仁义。

    别人都只嫌弃分红太低,而王林却嫌分红太高。

    这样的好人,哪里去找

    王林真正在乎的,并不是这笔分红的收入,而是船公司的盈利。

    三和公司成立以后,社团之间的码头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王林的货代公司,和三和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船公司。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永华货运”。

    船公司投资巨大。

    王林通过货代公司,向船公司注资50亿港币,占股51,成为永华货运公司的最大股东。

    这才是王林整个布局的重点。

    三和公司是一个集团公司,经营的范围很广。

    但永华货运,却专营船务、货运业务。

    这一块的业务,也将成为三和公司的重点经营范围。

    自从,王林终于打通了属于自己的海运通道,有了自己的货运渠道。

    改开初期,我国的远洋货运能力严重不足,急需扩大远洋运输能力,当时船王应邀回来洽谈合作,一改不与别人合资的规矩,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技术承接国际订单,并下单订购了6艘货船,在国际上为我国造船业做了有力的证明。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远洋运输能力大大增强,但还远远不够。

    海上运输是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货物运输是利用海上运输完成的。

    我国的远洋船队组建于六十年代,由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商船队发展迅速。从七十年代开始,国轮承运进出口货物的比重逐年上升。

    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国国轮货运量的比重已上升至6070之间。远洋运输航线也发展到100多条,我方派船到达国外装卸的港口约已有240多个,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伴随我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发展及商船队的建设,我国国际班轮运输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止1992年,我国已有250个航班通往世界各大港口,其中核心班轮的准班率基本保证100,普通班轮准班率也提高到70以上。

    1992年,货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申城大胆提出“以申城为龙头,连接沿海,向内陆腹地延伸”的战略目标,为日后遍布全国、四通八达的揽货网点布局奠定了扎实根基。

    这一年,我国的航运交易所还没有成立。直到四年以后才能创建。

    在王林印象中,我国第一个水运交易市场,就是在申城。这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航运交易窗口,定期发布我国航运发展报告、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等数据,成为业界重要评价指标。

    而在香江,水运交易市场已经十分发达和成熟。

    王林在香江组建中转站,又成立了自己的船公司,既可以解决爱秀集团自己的海上运输瓶颈,也为我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在王林的规划中,等到回归之时,永华货运公司,将成长为国际上排得上名次的货运公司之一同,在国际货运行业扮演重要的角色。

    货运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船舶。

    永华公司向申城造船厂订购了十几艘大型货轮。

    上运输具有运载量大的优势,再加上通过能力强、运费低廉,具有其它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至于这一块的利润,那当然不必多说。

    谁能控制海上运输的通道,那绝对是日进斗金。

    这也算是王林商业版图中开拓出来的另一块拼图。

    实业、金融、货运,等等产业,将助力王林赚更多的钱,迈上更高的台阶。

    这次香江之行,王林收获颇丰。

    他既得到了歌后的爱,也赢得了香江最高的名誉,更成立了永华货运公司

    时光易过,眨眼间,王林他们来港一个月了。

    李文秀等人早就归心似箭。

    香江再繁华、再热闹,总归不是自己的家。

    李文秀急于回家为母亲庆生,和王林商量好回家的日子。

    这天,王林等人收拾好行李,前往机场,返回家乡申城。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