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三章 刑讯  大明第一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三章 刑讯第(2/2)页
朱标让小太监将这份奉送至御前,老朱看过后果不其然脸上也绽放出笑容,他们父子俩勤勤恳恳总算是有收获了。

    户部另奏以于南京朝阳门钟山之麓,种桐、棕、漆树五千余万株,岁收桐油棕漆,为修建海船之用。

    工部左侍郎上书曰“磁州临水镇产铁,元时尝于此置铁冶,炉丁万五千户,每年收铁百余万斤,如今废置,不如遣人委官重新整治开炉。”

    朱标心中还在思量之时,下一份奏章竟是工部右侍郎的,其言重新开炉采矿“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利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而且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缺,若再开采,必然扰民”

    显然他们在工部是对于此事是有过争论的,或许是出于公心,也或许是出于私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就代表了工部两种派系,保守及进取。

    于如今而言,朱标自然是会支持进取,铁怎么会有够的时候,不仅是磁州,他还要工部好好核实天下州府废置的矿产资源,大些的官营开采,小些的交由民办,让利于民。

    后面还有工部尚书的奏报,内容多是关于匠户,现目前朝廷宫内和军队所需的一切物品,都由匠户制造。

    所谓匠户,也就是有技艺的工匠征调编为匠户,子孙世袭,分为民匠、军匠二种,每三年或二年轮班到京役作的民匠由工部管辖,固定做工的叫住坐匠户,由内府内官监管辖。

    军匠大部分分属于各地卫所,一部分属于内府兵仗局、军器局和工部的盔甲厂,属各地卫所的自用军匠。

    大体可分为六十二行,细致划分则可分为一百八十八行,负责生产从纸、表背、刷印、刊字、铁匠、销金、木、瓦、油、漆、象开、毡罽、纺棉花,到神箭、火药、铸铁、钉铰、穿甲等等所需。

    蒙古人最初设立专门的匠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兵器和武备相关制造的需要,为他们征服欧亚大陆提供稳定的后勤支援,他们最早期的匠户基本上是在征服过程中搜集的欧亚各地的高手工匠。

    而大明依旧保留匠籍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为了保证后勤供需的稳定,毕竟开国之初天下未靖,四边都还在打仗,稳定的保持后勤才能保护这个新生的国家。

    再者就是方便管理,当然也可以说是压榨,士农工商,工商贱业,他们的想法并不重要,怎么让他们专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很重要。

    唯一的好处就是每户正匠做工,得免杂差,仍免家内一丁以帮贴应役,余丁每名每年出办缴纳工食银三钱,以备各衙门因公务取役雇觅之用。正匠每月工作十天,月粮由官家支给。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