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2章 石碑上的经文  医神出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2章 石碑上的经文第(1/2)页
这段经文与普通的诵经稍有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语调的转折上,吐字也更加短促轻快。

    其音节似乎比一般的和尚念经,也快了很多,和李普生传给他的那段,读音极为相似。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魏武脸色大变,但也只是一闪即逝,倒也没人注意。

    等多尔扎布吟诵完了,魏武眉头微皱,说:

    “老上师吟诵的,似乎是一种经文,好像又不同于普通的诵经声,晚辈根本听不懂。”

    多尔扎布点头道:

    “没错,此经文虽和普通的经文同属梵文,但却和现在流传的梵文不同,是梵文的一种,叫做笈多文。

    其实,梵文的书写系统,受抄写者所处地域的影响,根据时代与地方的不同,书法与字体也逐渐地产生差异。

    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方形字体,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圆形字体。

    方形字体,在公元4到,7世纪时则演化出了那格利体,最后在1112世纪的时候被天城文所替代,梵文就此定格。

    从笈多文向天城文演化的过程中,事实上还存在很多变体,对贵国影响最大的是悉昙文。

    笈多文早在几百年前就失传了,知之甚少,而我从小在寺庙字。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两百多年前,光显寺的一座佛塔倒塌,我恰好路过,见到倒塌的佛塔。

    当时寺庙正在维修倒塌的佛塔,我便把石碑上的经文拓印下来,回去择出一段,请教寺是一段高深的武学。

    于是我便跟随葛佳拉措活佛,花了一年时间学会了这种文字,从此便遁入大山闭了关。

    现在的梵文,经过多次演变发展,与笈多文区别很大。

    我估计,这个世上,能认出这种文字的,怕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算还有,至少也有300岁的年纪。”

    魏武心思电转,说:

    “如此说来,那三座石碑岂不是这种文字存在这世上最后的记载其研究价值岂不是太高了。”

    多尔扎布笑道:

    “话虽如此,但它们后来又被重新封在了光显寺佛塔之中,任谁也不能,更不敢扒倒佛塔,把石碑请出来。

    光显寺是蒙国第一座寺庙,早年为了抵御入侵,僧人与信徒把座佛塔连接起来,建造了一道围墙,其中有两座佛塔安葬着一位王子以及其儿子。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道由座佛塔连接而成的围墙,在蒙国僧人和信徒的心中何等神圣,任谁也无法拆了。”

    魏武点头道:

    “前辈,我对这种失传的文字很有兴趣,我答应替您调理身体,力争找出走火入魔的根源并加以调理。

    你说的经文太过珍贵,我不敢觊觎,只想请您将这种文字教授与我。

    实不相瞒,晚辈曾在缅国得到一本簿册,上面写满了文字,不知何意,晚辈请教了当地寺庙中的上师,但大家都不认识,都怀疑是前辈说的那笈多文。

    我对那本册子很是好奇,既然前辈熟知这种文字,正好向前辈学习。”

    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就是在想,那座佛塔里,说不定还有更多的石碑,记载了完整的经文。

    就算没有其他的石碑,凭他的“灵气b超”加上禅修“观照”的能力,应该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佛塔里那三块石碑的经文。

    多尔扎布虽然答应把经文传给他,但天知道他会不会有所保留,甚至篡改。

    这经文让他从金丹中期一举修到化神后期,其品级之高和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多尔扎布有所保留是必然的。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所以,他宁愿学会这种文字,而不要他拓印的经文。

    至于所谓的簿册,自然是他信口胡诌的,只有这样说,多尔扎布才不会怀疑他为什么宁愿放弃经文,而要学习这种失传很久的文字。

    多尔扎布虽然有些诧异,却又暗自高兴:

    那经文太过珍贵,且极为深奥,就算他闭关这么久,也没有完全领悟。

    要是就这样拱手送给此人,若是此人比他领悟出更多的高深武学,岂不是要超越自己


第1052章 石碑上的经文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