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第(1/2)页
“牛顿的棺材板”
    活动室里。
    听到徐云嘴中冒出来的这个词。
    台下众人不禁彼此交头接耳,很快又响起了嗡嗡的讨论声。
    约莫小半分钟后。
    一位高瘦的龅牙男生试探着举起了手,脸上的表情有些局促,很明显不擅长与人打交道:
    “罗峰同学,我的父亲就是在皇家供职的陵寝建造师,负责过许多皇室成员的棺椁制作。”
    “据说我的曾曾曾祖父那辈,还曾经和eizabeth一世谈笑风生呢。”
    “所以如果有需要,我父亲或许可以帮上一些忙。”
    徐云闻言眉头一扬,没想到居然还真能找到给皇家做棺材板的
    随后他看向对方,客气的问道:
    “这位同学,不知如何称呼”
    龅牙男生下意识的一提高腰裤:
    “伊科赛廷华莱士。”
    徐云对他点了点头,组织了一番语言,两只手在空中比划出了一个框架,又道:
    “既然如此,华莱士同学,不知道你的父亲可否打磨出一块如同牛顿棺材板大小的大理石石板呢”
    “这块石板的厚度约要五公分,表面细细磨成平的,不要见半点褶皱在上面。”
    华莱士眼睛闪烁了几下,似乎在思量着可行性,接着只见他摸着下巴犹豫道:
    “工艺上倒是没问题,我父亲从业多年,手艺和风评都是有口皆碑,死者至今无一差评。”
    “不过罗峰同学,你应该知道,大理石的研制过程并不轻松。”
    “这种规格和精度的石板如果要打造出来,费用方面”
    啪
    华莱士话音刚落。
    一個钱袋便落到了他的面前,与此同时响起的还有艾维琳的声音:
    “华莱士同学,钱袋里有十枚两英镑面值的硬币,一共二十英镑。”
    “这些钱暂且算作定金,如果成品过关,我再补给你额外的三十英镑,现在还有问题吗”
    按照此前提及过的汇率。
    50年的20英镑,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万五千块钱还多。昨天通宵码字脑袋糊涂了,十万英镑应该是8000万左右
    这些钱即便是在工业精度相对不太成熟的50年,也足以令皇家工匠亲自出手了。
    更别提交货后还有三十英镑的尾款还能拿到,加在一起足足有50英镑
    同时如果给父亲那边打个折,报价10英镑,自己还能抽个40英镑的中介费用
    因此华莱士只是稍稍错愕,便飞快的将钱袋收了起来,拍着胸脯道:
    “没问题,罗峰同学,艾维琳学姐,你们放心吧,散会后就去找我父亲”
    徐云见状下意识转过头,与艾维琳对视了一眼。
    这个小富婆面色不变,嘴角却微微上翘了几分,仿佛在告诉徐云一件事:
    你尽管整活,钱我来出
    真提款姬。
    随后徐云收回目光,沉吟几秒钟,从身后拉出了一块黑板虽然这间活动室里没啥精密仪器,但黑板这玩意儿配备起来还是不难的。
    接着拿起粉笔。
    在黑板上画了个一大一小两个球体,分别标上了地球和太阳:
    “各位同学,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谁能告诉我,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是多少”
    很快。
    一位胖乎乎的学生举起了手,从胸前的徽章不难看出,他也是一位三一学院的学生:
    “罗峰同学,大概是每秒钟30公里。”
    徐云点点头,满意的打了个响指:
    “bgo”
    上辈子认识开普勒的同学应该知道。
    地球的公转速度早在开普勒时期便被计算了出来,具体数值大约为298千米每秒。
    它的计算原理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轨道长度除以周期。
    其中轨道的计算公式是2π1025xe^2,也就是椭圆长度的变换计算式。
    式中的为公转轨道长度,为轨道半长轴,e为轨道偏心率。
    至于周期的选项则就多了。
    既可以根据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也可以将太阳直射点来充作标记。
    二者相除。
    便可以得到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50年计算出来的公转线速度与后世测算的结果几乎没有差别,平均值就是29783千米每秒。
    地球的自转速度则慢一点,为每秒466米。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会冒出一个疑问:
    不对啊。
    公转也就罢了。
    可为啥地球自转的这么快,俺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它
    太细了。
    高中物理及格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a2r。
    而呢,又等于2πt。
    这里的t就是一天,也就是24x3600秒。
    如果你把地球的半径6375千米带进去计算,最终得到的自转向心加速度只有33s2。
    这种量级的数字,怎么可能会感受到呢
    它真是太细了,细的早就进入了你的身体,你却毫无感觉。
    其实细的不止是地球,在浩瀚的星空面前,你我皆是uqian。
    很简单的比方:
    众所周知。
    整个宇宙都在加速膨胀,这是目前测量出来的结果。
    而哈勃常数值为6780077pc。
    这个数字意味着啥呢
    它意味着宇宙中的星系以每隔三百二十六万光年的距离,以每秒678公里的速度移动,偏差077公里。
    一秒678公里,这可比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快多了。
    而我们之所以在视觉上感受不到,上头那句话前面的三百二十六万光年便解释了缘由:
    星系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即便是最近的距离,光也要走326万年。
    这个距离远到了任凭宇宙扩张,我们肉眼可见的天体依旧仿佛巍然不动。
    与此同时呢,太阳也在绕着银河系的银心公转。
    根据目前的观测记录表明,太阳位于银河系的“猎户座旋臂”的边缘区域,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26万光年。
    如今太阳正在向着天鹅座的方向移动,其公转速度约为220公里秒。附加一个nasa的开放式网站,上头每天都在模拟太阳运动,虽然基本上肉眼看不到移动的迹象,网址是加上3
    太阳围绕银河系所需要的时间约为万个小时,也就是大约2225亿年。
    由于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
    因此可以这样说:
    太阳自从诞生以来已经围绕着银河系转了20圈,目前正在转第21圈。
    好了,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小胖子报出了答案后。
    徐云便在黑板上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画了个箭头,标注上了30ks的字眼儿,又对众人说道:
    “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接下来我们再回归我们的初衷,也就是以太。”
    “根据笛卡尔的观念,如今各个天体都在在环套重叠的以太旋涡中自转和公转,以太绝对静止不动。”
    “那么既然如此,当地球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的时候,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
    “同时呢,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也就是改变光的速度,我说的对吗”
    这一次没有某个人举手给出答案,不过大多数人都点了点头。
    就像后世90年代气功和异能会分成好多个门派一样。
    这年头的科学界对于运动介质和以太的关系,同样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介质完全拖动以太。
    它的提出者不是别人,正是徐云和小麦的便宜导师
    斯托克斯。
    它被提出于45年,当时的斯托克斯只有26岁,才刚刚毕业。
    第二种是介质完全不拖动以太。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就相当骚了:
    他叫做凯文哈士奇这是个真人,英文写作hky,没有任何音译上的加工。
    第三种则是介质部分拖动以太。
    也就是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于年提出,堪称赫赫有名。
    完全拖动以太和完全不拖动以太都好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前者认为运动介质在以太中运动就像推土机推土那般,会在“前进”的时候把以太全部推走。
    后者则认为就像纱网在水里运动一样,对以太完全没影响。
    事实上。
    50年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第三种,也就是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
    也就是认为运动介质在以太中运动,它既不是一毛不拔,也不是把以太全部打包拖走,而是只拖走一部分。
    拖走多少呢
    菲涅尔认为这跟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率越大,拖着的以太就越多。
    具体的拖曳系数是11n2n是介质的折射率。
    比如空气的折射率大约是1,那么空气的拖曳系数就是1110。
    也就是说空气并不会拖曳以太。
    水的折射率大约是133,那么水的拖曳系数大约是111332043。
    也就是说。
    如果水以速度v相对以太运动,就会拖着以太以043v的速度运动。
    这个说法不难理解,但它在后世衍生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妖魔鬼怪。强烈建议这里插个眼,下面这段内容可以说是后世90物理民科提出各种理论的源头
    因为在菲涅尔提出这个理论之后,斐索也就是测算光速的那位天才,又想出了个流水实验。
    斐索流水实验的核心很简单:
    就是让一束光顺水运动,另一束光逆水运动,二者方向相反。
    然后通过干涉图案,来测量它们因为速度不同导致的时间差。
    不过菲涅尔并没有使用两束光,而是利用一个弯曲的水管就达到了目的。
    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呢
    上面说过。
    根据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水流在运动的时候,会就会拖着以太以043v的速度运动。
    而如果以太在运动,那么光的速度当然也会跟着变化。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在水中的速度就是。
    不难想象。
    如果光线逆着水流运动,那么地面上观测的速度就是光在水中的速度减去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同理。
    顺水运动光线的速度就应该是光在水中的速度,加上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在这种情况下。
    两束光波再次相遇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干涉条纹。
    如果让流水反向。
    也就是让出水口变进水口,进水口变出水口,那两束光运动的时间就会发生改变。
    于是呢。
    它们形成的干涉条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就是条纹会移动一点点。
    而令斐索惊喜的是,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