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一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下)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一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下)第(1/2)页
总而言之。
    由于当初定陵发掘前后发生的惨剧。
    在那以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里。
    无论是上头的决策层还是考古学圈自身,都选择避开了古代皇帝陵寝的发掘工作。
    即便是有非皇帝陵寝的挖掘任务,往往也都会选择很柔和的挖掘技巧。
    比如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兵马俑从1974年发现至今,一号坑还在发掘中。
    参观过兵马俑的同学,应该都曾经看过工作人员在现场直播式的发掘文物他们都是拿刷子一点点清理的。
    又比如这几年很火的比较火的三星堆。
    三星堆持续考古了整整37年,才挖千分之二左右,原因就是担心再次发生定陵的惨剧。
    但是
    科技连接的是现在和未来,考古联接的则是过去和现在。
    追寻历史中埋没的真相,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正向且有支持者的诉求。
    同时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技术也不断进行了更迭。
    至少在构建无氧防护断层这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比60多年前强的太多太多。
    依旧以三星堆为例。
    目前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即便是展出状态下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坏。
    因此技术上的进步其实是相当明显的。
    很多考古界人士其实都已经快按耐不住心中的冲动了,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这股情绪喷发出来。
    他们就像一群已经到了下课时间但却被老师拖堂的学生,只差有人大吼一声“老师下课了”就会纷纷响应。
    在这种情况下。
    是否发掘皇帝陵寝,其实只差一个很小很小的推助力。
    而如今随着徐云任务的完成,某部古籍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跨越数百年的时光魂归永陵。
    它将某个不定的猜测,变成了暂时只有徐云知道的事实。
    作为任务奖励,这部古籍注定将要现世。
    因此自然而然的。
    在这股未知力量的影响下。
    某些上层的意见开始产生了微小的偏向,并且促成了发掘计划的形成。
    事实上。
    即便没有光环的间接影响,现实中距离下次开启皇陵也应该不会太久了这是情绪、技术都达到某根线后的必然。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给众人科普好定陵惨案的事儿后,唐飞将手机重新拿起来划拉了几下,又开口道
    “喏,你们看,网上支持和反对的人都不少,这时儿短时间内看来是消停不了了。”
    “当然了,今天上热搜的只是个意见雏形,想要形成方案并且立项,多半还需要一些时间。”
    “像当年的定陵,从立项到规划到动工,前后整整快小两年呢。精华\书阁无错首发“
    “两年要那么久哇”
    一旁的叶纸吐了吐舌头,对于她们这些搞小项模块的科研汪来说,两年的立项时间确实有些长了∶
    “唐博士,我看网上说明永陵的入口不是都已经确定了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那么久的筹备时间呢“
    唐飞朝这姑娘摆了摆手,解释道∶
    “陵墓挖掘可不是找到入口那么简单,举个例子,遥感探测永陵内部已经布满了积水。”
    “那么如此一来,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那些被水浸泡过的文物完整度如何,出土后又该怎么进行保护“
    “它们是半湿,全湿,还是四分之三湿”
    “不同的湿度状态,对应的都是不同的保存技术,甚至可能会用上穷举法,把情况精细到5甚至3之类的数值。”
    。本章未完
    第三百六十一章永乐大典的消息下
    “其次,则是地宫下方是否还有其他密室”
    说着唐飞将两只手掌摆成一上一下的姿势,中间隔着大概四五厘米∶
    ”比如若是永乐大典确实存放在永陵,那么它的地底必然还有其他的空间,也就是我下面的这只手掌。”
    “因为按照现在探测的结果,永陵的墓室结构是个甲字型,不可能存放下永乐大典。”
    “而水平方向又没有其他墓室,那么如果真的存在永乐大典,那么盛放墓室的区域必然在更下一层了。”
    随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转过身,笑着对徐云道∶
    “小徐博士,如果你能鼓捣出来重力梯度仪,说不定就能把地宫的情况给扫描出来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唐飞看似说笑的一番话,落在徐云耳中,却令他微微一愣。
    用重力梯度仪去探测永陵
    这似乎
    是个不错的想法啊。
    毕竟在整个立项过程中,耗时最多的就是地宫内情况的相关分析。
    假设整个立项时长需要两年,后者最少要占据一半以上的时间。
    而如果重力梯度仪能面世
    那么这一些都不再会是问题。
    比如欧空局的那架goce卫星。
    它在海平面上空的探测深度为4000米,无地表建筑干扰的情况下,则可以探测到地底300米的情况。
    嘉靖皇帝又不是鼹鼠星人,永陵地宫再深,也不可能深到两百米之多秦始皇陵都才27米呢。
    于是徐云默默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看看今后有没有可能搭上关系。
    毕竟永乐大典的buff效果可是相当可观的。
    能够早一天现实,就能早一天生效。
    吃好午饭后。
    汤足饭饱的众人重新回到了“世界之眸“试验舱,继续进行起了课题组研究。
    在解决孤点粒子的基态化问题后。
    整个课题组便正式进入了
    分工阶段。
    这也是立项之初就决定好的事儿。
    其中徐云带领包括唐飞、张晗两位博士在内的六名成员,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只有一个∶
    孤点粒子在测定模块上的运用。
    这是一个难度更高的项目,属于现实运用面的研究。
    这具体是啥意思呢
    举个例子。
    徐云他们早先实验的时候,运用到的束流管通道是一条埋在地下、周长四百多米的圆形管道。
    这就是所谓的“实验室条件”。
    但如果孤点粒子被转移到了重力梯度仪上,你总不能给重力梯度仪也配套一个几百米的管道来搞粒子对撞吧
    要知道。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重力梯度仪可是要上天的。
    配个几百米的管道那就别叫梯度仪,直接叫空天航母得了
    这玩意儿如果真能上天,那就不是科研领域的事了,保不齐eizabeth和大宝倍都得给你惊的活过来。
    这就是实验室和现实应


第三百六十一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