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五章 被惊动的科院高层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五章 被惊动的科院高层第(1/2)页
众所周知。
    作为华夏最高级别的官方科研组织,中科院拥有着一个非常庞大的下属乃至衍生体系。
    截止到目前。
    中科院下属一共有12个分院,以及114个研究所比较出名的有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光所等等。
    另外如今还有很多地区和科院联合成立了科研事业性单位,互相合作进行科学研究。
    比如中科院微系统所,中科院魔都高等研究院等等
    而作为这庞大体系的统领中枢。
    科院的内设机构也就是行政部门,平日里却显得低调很多。
    它有多低调呢
    举个例子。
    那就是你很难在网络上找到科院办公总部的入口照片。
    如果你上网搜索科大总部,虽然可以看到不少配图,但门脸几乎都是“中科院xxx所”的名字。
    以至于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北辰西路那边的中科院天地科学园区,或者临近的生物物理研究所才是科院总部
    实际上。
    科院的行政办公部门位于三里河路52号,属于高官单位。
    科院办公总部是一栋非常老式六层大楼,通体灰色石砌,门口常年立着三根杆子。
    入口是一潘多拉高度的电子伸缩门,理论上随便一个成年人都能轻松越过。
    整栋建筑的外观看上去,就和县级市的政务大厅差不多。
    当然了。
    如果你真以为科院办公总部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别的不说,只提一个细节:
    科院总部的后头,就是兵器工业集团和国家防务动员委员会
    此时此刻。
    科院办公总部三楼。
    最靠内部的一间办公室里。
    现任件。
    这些文件大概有三四十厘米高,名目分类非常复杂。
    有些是科研项目申报。
    有些是人事调整。
    还有一些则是单位合作的协商调度批示。
    毕竟到了侯星远这个级别,他的工作早就脱离了单纯的科研,逐渐涵盖到了各个方面。
    但很离谱的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逻辑,某音上居然还有人理不清楚譬如有人批判科技部部长不搞科研,到处外出开会,下方居然还有一堆支持者。
    何其可叹
    啪
    在看完手中一份项目报告后。
    侯星远重重的将文件拍到了办公桌上,拿起电话话筒,按了个数字3:
    “小高,你进来一下。”
    片刻过后。
    一位三十多岁,穿着白色衬衫,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拿着一册笔记本走了进来:
    “院长,您找我”
    此人名叫高洪文,是侯星远的专属助理。
    侯星远朝他招了招手,指着桌上右边一叠大概十五六厘米厚的文件说道:
    “小高,这些文件你去处理一下,把它们全部退回。”
    高洪文闻言微微一愣,目光飞快的瞥了眼左边另一叠两三厘米厚的文件,确认道:
    “院长,您是说右边这叠全部打回去”
    侯星远点起一根烟闷闷的抽了两口,将烟雾随着胸中闷气一起呼了出来:
    “没错,右边这叠。”
    高洪文跟了侯星远也有些年头了,多少也算是个亲近的自己人,有些寻常助理不敢说的话,他说出来却没什么问题:
    “院长,这这退回的数量会不会太多了这么多全打回去,下面的意见恐怕不会小”
    说这话的时候,高洪文的眼皮都有些直抽抽。
    如今刚过春节,能够出现在侯星远办公桌上的文件,基本上都来头不小。
    这些申请书可能来自9大学。
    可能来自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
    也可能来自地方的合作单位甚至友方部门。
    申请人的身份更是错综复杂,有杰青,有长江,也有院士。
    如果把右边那一叠文件全部打回,届时侯星远必然会面临巨大的业内压力。
    别看侯星远现在是科院院长,看起来权势非同一般。
    可他一旦惹了众怒,有些事情也会非常麻烦。
    用一些玄幻小说里的设定来比喻。
    侯星远大致相当于武林盟主,位格很高,单对单没人soo的过。
    可如果遇到了群攻,那么他也顶多就只能以一敌二或者敌三,没法像荒天帝那样独断万古。
    看着一脸担忧的高洪文,侯星远脸上的怒色却丝毫不减,他的脾气和他爱抽的大前门一样冲:
    “退回的数量多开玩笑,老子还嫌退回的少呢”
    说着他随意拿起一份项目书,看了眼标题,啪的一下甩到了高洪文面前:
    “你看着这份申请书,社科院下属某单位发来的课题协同函,经费不算高,但却要占用一个宝贵的协同名额。”
    “如果是有价值的课题那还好说,可这份呢内容是研究花木兰的心理,预计篇幅23万字。”
    高洪文:
    “”
    接着侯星远又拿起了另一方文件,没拍到桌上,而是哗啦啦的在手里扬了扬:
    “还有这份项目书,计划让两种不同生殖模式繁育出来的鼹钝口螈在跑步机上跑步,以此来研究不同生殖方式出生的鼹钝口螈体能和耐力有没有差别。”
    “要是某个小研究课题也就罢了,这份标书申请的是扶持基金项目,连跑步机都要经费购买这t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高洪文继续:
    “”
    爆完粗口后。
    侯星远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想法,他又拿起了一份文件,道:
    “至于这个项目南部某高校申请的顺序式波长色散热层析仪器的研发。”
    “实话实说,这个课题的前景和理论基础倒是没什么问题,但经费张口就是1400万你敢信”
    “去年川大相同项目连同审计都才600万,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川大申请的项目太多导致被延后,现在老子就能把成品仪器砸到南部高校的那伙人头上去”
    过了几秒钟。
    侯星远的手掌重重在这些文件上一拍,叹息道:
    “小高,你说这些项目,我能同意吗”
    “如果这种口子我都开了,咱们华夏的科研就真的没救了。”
    高洪文默然。
    自从当年周善院士被杀鸡儆猴后,国内对科研经费的追缴周期一下宽松了许多。
    虽然与之对应的是单项经费减少,200万以上的项目并不常见。
    但总体的界限还是被放宽了的。
    加之这年头申请本子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不少人便把目光放到了科院的自有项目上。
    因为与国家的那些基金项目不同,科院对自有项目的决定权是非常高且灵活的。
    自有两个字,说明一切。
    一般科院项目能批下来,基本上都是面上项目起步,也就是经费百万以上。
    所以下属机构的申请书就别说了,像花木兰那种社科院的跨领域协调申请都层出不穷。
    说实话。
    侯星远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有些情况他确实可以理解。
    比如说一个项目计划的经费是300万,项目负责人往往会多报50万这笔钱其实有很大概率不会被挪用,而是出于仓鼠心理准备的一个备用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或者就是有些有实力的大佬喜欢物质享受,出去开会要住五星酒店,吃饭挂房账等等酒店里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瓶可乐都能给你卖15块钱。
    所以他们在申报经费的时候,通常会多报一些。
    虽然侯星远有些反感这种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
    所以如果项目确实有研究价值并且申请人能力很强,侯星远一般都会选择默认仅限于额外申请数额不高的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是想申报一个备用小金库,而是想直接挪一座金山过去了。
    一个300万的项目,他们敢给你发600万甚至800万的项目书。
    这你让侯星远怎么同意的了呢
    当然了。
    这不能说华夏的科研圈有多肮脏,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人多,项目标书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你把这些奇葩申请书和总的项目书做一个比例计算,百分比上的数值并不会多高。
    例如之前提及过的sci撤稿。
    当年盛传的全球撤稿1564篇sci论文,国内536篇占据第一,很多人便说“你国造假严重”。
    但实际上这536篇里头,有174篇是翻译存在和图片不符的撤刊,很多校对后再次发布了,还有41篇是国防七子的论文。
    扣除掉这些之后,国内撤刊的数量是300出头。
    海对面撤刊的数量则是255,而国内发表的期刊数量呢,却是海对面的34倍。
    造假数量看起来国内多,但占比上却只有海对面的三分之一。
    100个人里头出5个奇葩,看起来比10个人出一个要


第四百零五章 被惊动的科院高层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