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七章 八方院士聚天府!(万字大章,求月票!!!)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七章 八方院士聚天府!(万字大章,求月票!!!)第(2/2)页

    “这还是科院上头设了高门槛的缘故,很多院士或者学部委员都没通知呢如果放开了来人,今儿蓉城机场都得给你封闭咯。”
    潘院士想了想,啧了一声:
    “也是,毕竟涉及到了暗物质。”
    目前华夏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加起来接近1700人,和天体物理、微观粒子有业务重合的最少都有五六百之多。
    如果这些大佬全部通知到位
    那么今天双流机场就不是封闭那么简单了,安保都得升一大级,甚至还得有一堆领导到场,握手都得花上三四个小时的。
    因此科院方面特意设立了一个高门槛,除了能力和品行外,还要对国家有着重大贡献的院士才能收到通知。
    这次来人除了王老之外。
    还有不少类似王定方、陈和生这样的老牌院士,年纪七八十岁往上的那种。
    几乎一夜之间。
    八方院士齐齐汇聚到了益州之地。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
    徐云、陆朝阳和陈思洁做起了举牌工具人。
    每当有一班目标航班落地,他们便哼哧哼哧的举着牌子迎接起了人。
    当然了。
    与徐云等人来时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接人的位置是特殊出口。
    毕竟院士虽然没有具体的行政级别,但对标的是副省级待遇,完全符合特殊通道的四大要求之一。
    这种待遇不一定是为了享受,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避免外界关注的想法。
    有时候他们走常规通道,反而不是啥好事儿比如某位故去的知名院士就走过一次常规通道,又被围堵要签名又是拍照,多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话说回来。
    这也是徐云两辈子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院士大佬。
    这些院士大佬来自不同地区,性格也是各异。
    有的态度温和甚至自来熟,没啥架子的聊东聊西。
    有的不苟言笑,虽然语气客气,但却带着明显的距离感。
    还有一些则相当冷淡,憋半天就蹦出来一个嗯字。
    另外有些院士穿着常服,有些则比较看重衣着行头比如徐云就见到了一位大概有七十出头,头发却梳的整齐油亮,一身衣裤加起来估摸着不下五六千的小老头儿。
    这其实很正常。
    有的院士很节俭,比如赵政国院士,比如上过热搜的刘先林院士。
    还有一些院士则比较注重派头,在门脸上投入比较高。
    这属于消费观念的问题。
    很早以前就提及过。
    大多数院士的收入不算特别高,但也不至于很低。
    一般来说都在百万以上,千万以下。
    生物类的可能因为合作单位多的缘故高点,物理理论类的相对少点,具体因人而异。
    但即便是最普通的院士,准备一身看得过去的行头也是没啥压力的。
    只要收入来源正规,九十岁的小老头儿开超跑也没问题。
    在整个过程期间。
    考虑到陆朝阳接下来将要评选院士,所以潘院士也频繁的参与了迎接环节。
    差不多就是寒暄完后陆朝阳上前递名片等等
    就这样。
    在迎来送往中,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
    那些到场的院士虽然性格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
    他们抵达了接机大厅后并没有离去,而是就近找了个区域聚集到了一起。
    除了少部分老烟枪跑去吸烟区抽烟外。
    大部分院士都或闲聊或小憩,还有一些则好奇的向潘院士与赵政国打听着孤点粒子的相关消息。
    在外人眼中。
    这群小老头看起来就跟夕阳红老年旅行团似的
    尤其是这些院士以及随行人员基本上都是男性,结合蓉城的基都buff,有些游客瞅着这儿的目光便不由有些微妙了起来
    又过了大概一个小时。
    一直在关注航班信息的符家松忽然眉头一扬,指着大厅屏幕道:
    “老师,u5562落地了”
    听闻此言。
    众人顿时表情一正。
    随后按照事先说好的分配。
    潘院士、赵政国、季向东带着徐云、陆朝阳、符家松以及另外两位五十多岁的院士一起,来到特殊出口处等候了起来。
    过了半个多小时。
    特殊出口处出现了两道身影:
    一位是面容儒雅,穿着灰色西装,看上去五十来岁的男子。
    另一位则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拖着行李箱走在前头,同时还不停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赫然便是侯星远与助理高洪文。
    特殊出口的两端人都不多,除了徐云他们外只有另外一伙人在举着接机牌。
    因此侯星远不需要高洪文提示,便注意到了站在前方的潘院士等人,主动朝他们挥了挥手。
    潘院士等人也迅速做了相同的回应。
    小半分钟后。
    侯星远和高洪文来到了出口边。
    他先是扫了眼边上的另一伙人,随后朝潘院士和赵政国伸出手:
    “小潘,赵老哥,好久不见了吧。”
    潘院士连忙和他伸手一握,表情有些感慨:
    “是啊,平时电话微信没少打,但线下已经有两三年没见了,院长,大家都很想您呢。”
    潘院士是朱x时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过朱x时把不少顶尖人才逼走的骚操作。
    正因如此。
    他才对侯星远这位科大光武有着特殊的崇敬之感。
    当时的科大别说啥c9高校了,险些连985的名头都保不住。
    如果没有侯星远,现在的科大估摸着坟头草都快三丈高了至少双一流绝对没得份儿。
    所以不止是潘院士,赵政国此时的表情也同样相当感慨:
    “小潘说的对,侯院长,您这些天要是有空,我做东咱们吃顿火锅一月份的蓉城,这可是吃火锅的天时地利都齐了。”
    “可惜这里不是粤省,不然我说啥都要再点一道红烧福建人。”
    侯星远闻言笑了笑,爽快的同意了:
    “没问题,过两天咱们几个科大的老朋友抽空吃一顿,到时候再好好聊聊。”
    随后他又和季向东等人打了个招呼,便把目光投放到了徐云和陆朝阳身上:
    “小陆我认识,所以这位应该就是徐云博士了吧”
    听到侯星远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纵使徐云心中早有准备,此时亦是心跳加快了几分。
    无论是侯星远科大老校长的履历,还是现任中科院院长的身份,都足以令此时的他抬头仰视。
    更别说侯星远此前帮了自己太多太多的忙,人情欠了一大堆。
    可以说没有侯星远的帮助,第五代吡虫啉恐怕到现在都还在专利申请期呢。
    于是他连忙点点头,同样面露崇敬的与侯星远一握手:
    “侯院长好。”
    与此前的王老比起来。
    徐云对侯星远的崇敬可能更多的带着一些个人情感色彩,高度上远远没有达到家国情怀的地步。
    但两种崇敬彼此之间并不冲突,毕竟人是很有主观情感的生物。
    看着有些拘谨的徐云,侯星远主动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
    “小徐,不用太紧张,你计算出的这条轨道,也许会对华夏的科研事业产生难以想象的推助力。”
    “从反馈上来说,我这个科院院长还要多谢你呢。”
    “你和小陆都是很有能力的年轻人,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年轻常常会和资历浅薄这四个字挂上钩。”
    “但只要你的成绩足够优秀,很多所谓的界限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小徐”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
    纵观人类的整个科学史,无论古今中外,资历都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但如果你实力够强,很多看似死板的规则,并不会限制你的发展。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虑:
    扯淡呢。
    颜宁和欧阳志云怎么说
    他们国内评了那么多次院士没有评上,到海对面就立刻成了院士,这不是打脸吗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类似之前徐云被带起来的渣男节奏。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提及的一点是。
    目前海对面科学院院士2500多人,工程院院士2600多名,医学院院士2400人,加起来7500左右。nationa  af  sces官网可看
    而华夏方面。
    医学院士隶属于医学学部,包括在了科学院内没有独立出来,工程院科学院一共才1700多人。
    这是名额数量上的差别如果再考虑两国人口基数的差异,这个比例会更离谱。
    其次。
    海对面的院士,更多只是一个称号。
    海对面的院士甚至需要自己拉投资,所以你甚至能看到有海对面院士在tiktok上众筹自己的项目。
    而国内的院士却可以视作一个职称。
    目前国内的院士是标准的副部待遇,要是去了地方,地方一把手都要敬陪末席。
    所以在华夏,当了院士国家会给你各种资源,是妥妥的带头人,国家会让你带着一群人往这个方向冲。
    因此这里涉及到了大量的资源分配,所以如果你有心查一下,会发现一个情况: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都不重叠。
    妥妥的一个方向,一个核心,少数比较重要的方向可能有多个院士。
    比如颜宁。
    颜宁师从施x公,两个人研究方向是一样的,都从事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现在我国已经存在的结构生物学方向的院士有三位。
    分别是施x公2013当选、张明杰2011当选和常文瑞2005当选。
    施x公主要从事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张明杰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常文瑞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颜宁呢
    她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仔细看看,这些方向是不是在她老师的研究方向里只不过更具体了些,同时也跟其他两名院士的方向有少部分重叠。
    而这个对应的方向并不是什么核心重点方向,没有那么多资源支持两个院士。
    这才是她没有评上院士的根由。
    还有欧阳志云也是如此。
    他所在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现在有7名院士,其中6位是华夏院士。
    他的研究方向与傅伯杰院士、朱永官院士等其他院士存在较多的重复。
    而且欧阳跟傅院士和朱院士年纪都差不多,比傅小,比朱大。
    所以拿着海对面的院士和国内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否则颜宁也不会在不久前宣布回国了。
    像海对面的马斯克也当选了科学院院士,换在国内小马哥、雷布斯当选院士,你猜猜舆论会怎么样
    还有2020诺贝尔化学奖幕后的撕逼,那才叫精彩
    所以还是那句话。
    华夏的科研圈问题并不小,并且客观存在比如徐云上辈子之所以从成飞离职,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搞科研吃不起饭。
    但另一方面。
    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达到与制度、或者说这个国家没救了挂钩的高度。
    更不存在所谓国外更加开明的说法。
    现在很多人的方式其实是这样的:
    在国内带工具人搞研究,发一些顶级期刊,积累所谓的底蕴。
    然后以此为跳板出国,到国外担任教授,接着过几年,再以这个履历回国得到更高的待遇。
    好了,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与侯星远聊完后。
    徐云便跟着几位大佬回到了大厅,与早就等候在此的那十多位院士逐一打了招呼。
    随后在季向东的带领下。
    众人从特殊通道来到了贵宾停车场,依次上车。
    再往后,便是枯燥的行路了:
    大巴先将众人送到了动车站,众人搭乘动车抵达pzh,再说pzh休息了一晚。
    次日一大早。
    再由等候在此的另一辆大巴开向了木里县。
    十多个小时后。
    大巴停到了一处隧道附近。
    看着蒙蒙亮的天空,季向东忽然转过头,朝徐云等人一笑:
    “欢迎各位来到”
    “锦屏地下实验室。”
    注:
    加更开始,万字更新求月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