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七章 当代物理界的两座最高峰!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七章 当代物理界的两座最高峰!第(1/2)页
没错。
    此时出现的这位大佬,正是杨老。
    迄今为止华夏物理界的
    最高峰。
    杨老是1922年生人,到现在刚好百岁,功勋赫赫。
    而与此同时。
    他也是华夏物理学界迄今为止争议最大的学者,没有之一的那种。
    喜欢杨老的人恨不得把杨老比肩牛爱,玻尔狄拉克都只能跪着给杨老擦皮鞋。
    厌恶杨老的人呢
    恨不得把他打成fa都算不出来的鲜为人同学。
    而实际上的杨老究成就究竟有多高呢
    此前在介绍霍金的时候,曾经辟谣过所谓的杨老在自然杂志评选的最伟大科学家中排名11章
    其实吧。
    杨老的成就说起来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两点:
    宇称不守恒以及杨米尔斯场。
    杨老靠着前者获得了诺奖,靠着后者而伟大。
    上辈子是爱因斯坦的同学应该知道。
    万有引力问题解决后。
    老爱听到了奥尔加团长临终前的那句遗言,所以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
    他看到了物理面前的一个新的大问题,那就是
    万有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力的统一。
    所以老爱在晚年时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统一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工作上。
    不过遗憾的是。
    老爱一直到死前,都没有成功统一二者。
    并且科学界还在原子核内部,发现了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在那个时期,科学家甚至还不知道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该如何描述。
    这时候,杨老出现了。
    1954年。
    杨老发表了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接下来的盖尔曼、温伯格等几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用这套理论做框架,给出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以及弱电统一理论。
    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至此。
    四种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是在杨老的规范场理论框架下完成的。
    此前提及过的基础粒子模型便是在规范场论上发展出来的成果,几乎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物理学研究。
    所以为什么说杨老对物理学界的贡献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这个理论没有帮助杨老获奖,但却是他拥有现今影响力的核心所在。
    当然了。
    需要解释的是。
    杨老的这个理论之初,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他更多提出的是一个大体的框架。
    也就是打了个地基,后续大家一起添砖加瓦盖起来的楼。
    比方说此前先行一步抵达的特胡夫特。
    在特胡夫特之前,人们做电弱理论计算的时候往往只能做暴力截断,得到的结果也与实验相差甚远。
    正因为如此。
    70年之前的电弱理论并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而正是因为特胡夫特的工作,才使得电弱理论真正变得“有用”起来。
    因此学界一直在流传着一句话:
    虽然特胡夫特的年龄比杨老要小,但他却成就了杨老和温伯格。
    在现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个倾向。
    就是因为yangis场位于理论的底层,而把整个标准模型,甚至全部量子场论都归功于杨老。
    这也是不客观的。
    杨老的情况如果要对标,大概有点类似网文里的飘邈之旅。
    也就是属于所谓的“仙侠”小说分类开山鼻祖,后续的几乎所有仙侠小说几乎都有它的影子,谈仙侠小说必提及它。
    但是你说它完全划定了仙侠小说格局
    这显然也是有点极端了。
    星辰变仙逆凡人的读者肯定都不乐意。
    所以按照之前的说法。
    杨老属于奠基人类型,但严格来说却不能算是拓路者。
    比如杨老之前有爱德华米尔斯珀塞耳,也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中的米尔斯。
    米尔斯之前呢,又有薛定谔。
    追溯来追溯去,最后又回到了一百年多前的物理界初期。
    所以一些什么杨老物理史上前十、坐四望五的说法其实是在给他招黑。
    不是实力不够,而是时间不对。
    杨老所处的年代注定他不可能开拓出一条大路,或者说独立开拓一条大路。
    客观来说。
    杨老在物理学界的总排名大概能在35左右。
    和斯蒂芬温伯格大概前后脚,处于朗道排名的12档位。
    无论是什么“卖国贼垃圾汉奸,老少恋不要脸”,或者是“历史前五甚至比肩爱因斯坦,比温伯格威腾费曼狄拉克海森堡等人还厉害,霍金和杨老之间还差100个费曼”这种话,都是带着强烈个人情感或者误解的歪理。
    而在现世的物理学家中。
    不考虑国籍色彩的话。
    杨老大概可以排在前五或者前三尤其是在19年盖尔曼以及21年斯蒂芬温伯格去世后,杨老从任何角度来说都稳居前三。
    当然了。
    带上一点个人感情的话,说杨老是第一也无妨。
    不过这里需要指正的一点是。
    所谓杨老在国外也被认为是物理第一人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比如欧洲很多机构就认为杨老和温伯格同档,欧美则认为格拉肖的成就要比杨老高,不过差距都非常非常细微。
    而以上这些大佬,又同时略微逊色于另一个人。
    另一个
    甚至还在争议他是不是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
    比起早先到场的希格斯,杨老的状态要更加萎靡不少,只比王老的精神头儿好点。
    因此很快。
    只是简单的和侯星远聊了两句话,杨老便被一队安保人员给转运走了。
    但是
    在送走杨老后,侯星远依旧没有离开机场。
    从这个举动不难看出另一层含义:
    似乎还有某个巨擘尚未出现。
    而此时的温伯格和盖尔曼早已辞世,格拉肖显然不可能从icu中跑到蓉城。
    希格斯则又已经先杨老一步到场
    见此情形。
    徐云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猜测。
    莫非
    是他
    从上午便被喊到现场接机,前后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小时以上了。
    因此即便是徐云和陆朝阳这样的年轻人,此时也有些撑不住,眼皮震的跟跳蛋似的直打架。
    好在徐云这次还在衣服里除了坚果棒外还塞了几根士力架,这玩意儿虽然腻的要死,但抗起饿来还是很顶的。
    “陆教授。”
    看了眼依旧被高高拉起的热烈欢迎全球各地知名物理学家抵蓉的横幅。
    徐云一边把士力架递给陆朝阳,一边问道:
    “你说今天的接机还要多久才完事儿”
    陆朝阳接过士力架,用手指轻轻揉了揉眼角,思索道:
    “应该快了吧,看侯院长这不休息的架势,明显准备再接完下一位就走了要不他高低得再坐一会儿。”
    徐云赞同的点了点头。
    看来陆朝阳和他的想法一致,侯星远的体能估摸着也快到上限了。
    因此尚未抵达的大佬,大概率也就一位。
    又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
    当时间来到凌晨四十分左右的时候。
    接机口的氛围再次肉眼可见的凝重了起来。
    徐云注意到。
    就连几位早先已经抵达、但却一直没有随其他大佬乘坐巴士离开的物理学家,也纷纷站起了身。
    其中甚至不乏乔治帕里西这种诺奖得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大佬的专业基本上和拓扑量子场论以及超对称规范场论有关。
    见此情形。
    徐云心中的猜测又笃定了几分。
    五分钟后。
    随着一阵行李箱滚轮的声音响起。
    特殊通道的尽头处,出现了一位精神奕奕、人高马大、鼻梁英挺的鹅蛋脸外国小老儿。
    此人约莫六七十岁,穿着一件灰色的羊毛衫,领头立起,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没有任何人陪伴随行。
    从举止神态和打扮上看,就像是个来蓉城旅游的老外似的。
    见此情形。
    甚至有一些对于物理学圈不太了解的媒体记者,心中不由冒出了一个疑问:
    这啥情况
    会不会是误入眼下这个场合的路人
    毕竟无论是排场、年龄还是卖相,他实在有些对不上侯星远事先准备的架势。
    但很快。
    记者们的这个疑问,便被与杨老出场时一样震耳欲聋的掌声给彻底打消了。
    徐云同样啪啪啪的拍着手,心中还有一股猜中答案的释然:
    果然是他
    众所周知。


第四百二十七章 当代物理界的两座最高峰!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