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第(1/2)页
“吃斧头”
    空地上。
    听到孙俊人口中冒出的这句话。
    老郭不由表情一怔,脸上下意识冒出了一股迷茫。
    不过很快。
    他便反应了过来,迫不及待的对孙俊人问道:
    “老孙,你的意思是雷达核验无误了”
    孙俊人闻言点了点头,指着林玉手里的设备,脸色略带复杂的解释道:
    “没错,根据小林制作的这台滤波器的数据结果来看,无论是功率谱密度、脉冲响应还是线性调频信号都没问题。”
    “而这些都是一台雷达的核心属性,哪怕是多普勒雷达这种全新品类也不例外。”
    “换而言之这架气象多普勒雷达在参数上已经完全符合要求了。”
    听到孙俊人的这番话。
    徐云忍不住再看了眼不远处蹲在地上的林玉。
    匹配滤波器。
    这是雷达信号核验中比较早期的一种方式。
    毕竟早期雷达发展的时候无人机还没出现,想要让目标上天比较困难可行的思路基本上飞机要么热气球。
    可前者成本较高,后者如果是保密项目容易出现泄密。
    在这种背景下。
    包络式匹配滤波器便应运而生了。
    众所周知。
    雷达的接收信号有四种:
    信号、
    噪音、
    干扰、
    以及杂波。
    其中噪音这种信号,也是对于雷达接收机挑战最大的一个外界因素。
    因为噪声不携带任何需要的信息,同时混杂在有用信号里,会变相降低后者辨识度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失真。
    但同样。
    由于噪声的相位是随机的,只能实现非相干叠加。
    因此噪声这个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纯废物”,便从另一个角度令雷达的信号校验出现了可能。
    包络式匹配滤波器实质上的原理,就是信号的复包络。
    也就是由傅里叶变换使信号拟真出相同的幅频特性,从而发出一定载频的信号传递到雷达内。
    这些信号不同于噪声,但是又只能实现非相干叠加。
    属于一种分散性的状态。
    这些信号经过雷达内各种零部件的处理,便可以分筛出更为细致的一些数值,从而起到核验校正的效果。
    这个原理倒是不难理解,所以真正令徐云意外的是
    听孙俊人的描述。
    这个用来检验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包络式匹配滤波器,似乎是那个叫林玉的小姑娘搞出来的
    这就很不一般了。
    毕竟上述原理涉及到了vd也就是维格纳威利分布。
    而眼下非平稳信号分析的理论应该还没进入国内才是,国内掌握相关理论的恐怕不超过五个人。
    所以她要么是刚刚学成归来的留学生。
    要么就是
    自学成才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在这个年代都算是很少见的人才。
    当然了。
    徐云的讶异只是转瞬即逝,他的注意力很快便被老郭的下一句话吸引了:
    “老孙,既然雷达不存在问题,那现在咱们岂不是可以开始收集气象数据了”
    老郭此话一出。
    现场顿时落针可闻。
    唰
    一秒钟内。
    所有人的目光,都同时锁定了雷达操作台边的孙俊人。
    并且最少有半数以上的围观党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与忐忑兼具的表情,看起来跃跃欲试。
    这些围观党不是参与过雷达的生产就是气象中心的计算人员,都很清楚一件事:
    雷达的调试并不是重点。
    他们此前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
    气象数据的收集
    只有收集了气象数据这些信息,
    基地方面才有机会进行天气模拟计算,才有可能完成某些极其重要、甚至影响全局的目标。
    “”
    看着面前这一张张期待与紧张交织的面庞。
    孙俊人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对老郭说道:
    “没错,理论上来说,现在是可以开始收集数据了。”
    听闻此言。
    老郭面色不变,但左手却悄然握成了拳。
    这一刻
    终于要来了。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对不久前刚抵达现场的李觉助理周材说道:
    “小周,麻烦你去和各部门再确认一遍。”
    周材表情一肃:
    “明白”
    说罢。
    周材便转身走向了不远处的帐篷。
    为了方便信息的交接,厂办这次特意给帐篷这儿牵了条电话线,距离雷达的位置也就三十多米。
    只见周材几步便走到了电话边,从身上掏出了个小册子,熟练的拨通了电话:
    “你好,9527,请帮忙转接503厂”
    “对,是我”
    “哦,好的,谢谢”
    几分钟后。
    打完数通电话的周材合好小册子,认真的放回胸口,快步回到了老郭身边。
    他先是飞快的瞥了眼徐云,随后压低声音对老郭说道:
    “郭工,电报中心、保密阵线还有首都计算机所的同志们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随时可以配合数据模拟。”
    老郭闻言拍了拍周材的肩膀,又对一旁的叶笃正问道:
    “笃正同志,气象中心的同志们呢”
    叶笃正闻言与陶诗言对视了一眼,表情无比的郑重:
    “郭工,你放心吧,气象中心共计37人,今天全数到位,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将数据计算说成战斗,可见此时叶笃正内心之激动。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气象中心的雪耻和证明之战。
    如果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都没法计算出未来短期的天气走势
    那么气象中心真就没存在下去的必要了至少叶笃正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眼见各个部门均已就位。
    在今天之前就已经得到了组织授权的老郭便也不再犹豫,果断说道:
    “很好,既然如此老孙,开机吧”
    啪嗒
    话音刚落。
    孙俊人便果断按下了雷达的主控键。
    过了片刻。
    嗡嗡嗡
    原本处在待命状态的气象多普勒雷达再次响起了启动声。
    不过这次,雷达不再是如同此前那般朝左右转向。
    而是微微扬起了头,两条x波段的交叉凸起慢慢朝向了天空。
    与此同时。
    在众人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
    一道道特殊频率的脉冲电磁波开始从凸起处朝天空喷涌而出。
    如果此时加个音效,那应该是
    biubiubiu
    这些电磁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瞬间穿梭到了大气层上空,并且传播过程中和大气发生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非球形粒子对圆极化波散射,产生了退极化作用。
    又例如空气折射率不均匀结构和闪电放电形成的电离介质对入射波的散射。
    以及
    大气中水汽凝结物对雷达发射波进行了散射和吸收。
    也就是
    散射体积内散射目标的运动对入射波产生的
    多普勒效应。
    五秒钟后。
    休
    存储系统的金属箱内传来了一阵很轻盈的声响,看起来像是某种碟片开始高速转动起来了似的。
    又过了十五秒。
    保铮面前的屏幕上开始出现了各种数值。
    05657959
    051635742
    144470215
    152709961
    231523
    59765625
    与此同时。
    哒哒哒
    存储设备边上的延时存储设备以及打点计时器也迅速开始输出了内容。
    见此情形。
    早已等候在此的叶笃正带着几位下属,飞快的将纸条收集并且传递到了另几间帐篷内的电报小组手上。
    滴滴滴滴
    电报员开始以老鹰附体的手速开始发起了电报,搁在后世的祖安高低能上个王者。
    而就在电报发出的同时。
    中科院计算机所。
    电报收发室。
    时任计算机所副所长的吴几康正站在接收机边,目光凝重的盯着面前的一台打印设备。
    按照原本的计划。
    今天吴几康有个关键会议要参加,关系到目前109机的部分研制规划以及短期成果。
    但在得知老郭他们要开展雷达测试后。
    他便主动推掉了这个会议,选择留在了所里。
    一来气象多普勒雷达的零部件比较特殊,涉及到了109甲机的存储设备。
    虽然那台109甲机只完成了一半、并且组织上已经决定重新组装一台新设备。
    但作为109机研发的负责人,吴几康还是挺想知道那个存储模组能否正常运行的毕竟这种实战以前可没机会遇上。
    二则是
    如果气象多普勒雷达真的能取得预期中的数据,那么今后计算机所估计少不了协助模拟的情况了。
    因此无论于情于理,吴几康今天都必须要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
    怎么还不来呢
    就在吴几康略微出神之际,他身边的电报员突然拔高了声音:
    “主任,电报来了”
    吴几康连忙回过神,朝设备看去。
    果不其然。
    此时的电报机上已经开始打出了全新的电报。
    并且不同于此前那封有关多普勒雷达的电报。
    这次221厂传来的是纯粹的气象数据,没什么保密必要。
    这些数据内容上并未过多进行加密,可以直接解读。
    因此很快。
    大量数据便被汇总到了吴几康手里。
    吴几康迅速带着这些数据来到了同楼层的机房,也就是一间面积100多平米,安置有104号计算机的库房。
    104机的主体足足有六十多平米大,显像屏大概五十多块,大小和后世的平板差不多。
    此时此刻。
    五十多块屏幕前都坐着一位表情正式的计算机操作员,有男有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