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一章 基地的最后一块拼图...落位!  走进不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一章 基地的最后一块拼图...落位!第(1/2)页
在杨文与刘运权交流完毕后。
    刘运权便开始着手安排起了代表团或者说这次毛熊参展商贸团的人员事宜。
    虽然这次整个商贸团的任务非常艰巨,其影响可以说关系极其深远,不知道多少人的视线锁定着刘运权他们。
    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商贸团的政治规格并不算高。
    在随行的十五人中。
    除了刘运权这个回国述职的毛熊驻点负责人外。
    剩下的不是资历丰富但级别不高的外联干事,就是多次参加过对外贸易的老油条。
    大人物就别说了,部门前三把手都见不着踪影,全是科级处级的小干部,主打一个低配置高性价比。
    三天之后,首都食品厂生产出的40箱可乐正式封装完毕。
    第四天上午,十五位商贸团成员准时在首都外联部门所在地集结。
    刘运权与杨文逐一核实了成员身份,在保密阵线的同志检查完各自行李后,商贸团正式动身。
    又过了三个小时,商贸团抵达了sjz机场,搭乘已经等候在此的专机飞向了莫斯科。
    而就在商贸团动身的同一时间。
    数千公里外的221基地。
    徐云则与老郭、李觉以及钱五师等人正戴着安全帽,跟随基地建筑工业队的负责人苏承邺来到了偏僻的一处工地边。
    不过别看这处工地靠近外围,实际上它的代号可不低,坐着十的第六把交椅。
    “一”
    “二”
    “三”
    “四”
    “五”
    看着面前方方正正的五间建筑。
    老郭、李觉这些较早到任的基地领导脸上,忍不住齐齐露出了一股感慨。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一个半月。
    试问当时谁能想到,看似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修建完毕的爆轰试验场,能够在一个月后就提前落成呢
    没错,爆轰试验场。
    今天一众领导聚集在此的目的,便是因为整个基地上上下下操心许久的爆轰试验场,总算是正式落成了。
    过了片刻,一位地中海发型、约莫五十左右的小老头儿走到了几人身边,说道:
    “几位领导,外头天气热,要不咱们边参观边说吧。”
    李觉闻言与老郭几人对视一眼,做了个请的动作:
    “没问题,高工,请你带路吧。”
    老郭则一边推着徐云的轮椅,一边低声介绍道:
    “小韩,这位同志就是这个轰爆试验场的总负责人高元明同志,在之前的常务会议上已经被正式选为了六分厂的厂长。”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高元明这个名字他不太熟悉,只是感觉好像在哪儿听说过,不过从职务上看应该是个很有能力的同志。
    随后在高元明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进了最近的一栋建筑。
    这栋建筑或者说这五栋建筑的外观基本上完全一致,看起来就是个一层高、占地面积不过40平米的小楼。
    这五栋建筑唯一的不同,就是入口处标着几个不同的数字。
    例如徐云他们进入的这处建筑。
    入口处用一个红色油漆画了个圈,中间写着个2字,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但在走进建筑之后,徐云等人面前却出现了另一幅景象。
    建筑内部和之前徐云去的理论部一样,建筑的外壳只是个装饰,真正的主角被藏在了地下:
    小楼内部有着一条通向地下的楼梯,楼梯边则依旧是一处用于物资运输的升降平台随着徐云在基地参观的场所越来越多,这种配置估摸着今后不会少见。
    毕竟地下设施可是科研的标配,别说华夏了,毛熊和海对面那边也不少见。
    紧接着,比较年富力强的领导走向了楼梯,年纪比较大的前辈和徐云则乘坐升降平台抵达了下一层。
    结果刚一走出平台。
    徐云的眉头便为之一挑。
    之前陆光达带领的理论部同样位于地下,但比起理论部略显昏暗的灯光效果,爆轰实验室的光线却要亮很多。
    徐云仔细看了看,不出意外的话,周围挂着的应该是碘钨灯。
    碘钨灯的光效可以达到30左右,内部充着充入碘蒸气,低温的时候会与钨化合,在高温与其分解。
    正因如此,碘钨灯要比普通白炽灯更亮而且寿命更长,
    这种光线强度已经接近了后世办公楼的亮度,这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毕竟碘钨灯在两年前才被刚发明出来,在如今全面封锁的局势下,算是个实打实的稀罕物。
    如今国内倒不是说完全没有这玩意儿,但想要凑齐这么大阵势还是比较困难的如今国内的碘钨灯一般集中在首都、魔都这些大城市的大型广场上,哪怕是稍小点儿的省会都见不着。
    而在这些强力光线的照射下。
    地下室的情况也清晰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众人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宽大的屋子,单独一面墙的长度看起来就有十米左右,不过两间屋子的细节上略有差别。
    左边那间的屋子墙面全部由精炼的钢铁合金组成,厚度由于视线问题未知,单幽暗的金属面板在光线的照射下透着一股冷厉的压迫感。
    钢铁墙面的中部则有一扇闭合的金属大门,大门高度大概有两米左右,结构为单开式,左端有着一个方向盘模样的转盘锁。
    右边的那间屋子墙体则以混凝土为主,左右两侧各有一扇铁门作为入口,看起来要低配一些。
    “诸位,如你们所见,这里就是我们爆轰试验场最重要的二号工位了。”
    随后高元明主动走到了众人面前,指着两侧说道:
    “左边这间由钢铁包裹的便是编号甲的实验场所,主要负责冷爆实验。”
    “右边的则是数据采样中心,职能是在冷爆实验后立刻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
    “为了这两间屋子尤其是甲号试验场的顺利建成,咱们前前后后可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不容易啊”
    听闻此言。
    现场的众多领导纷纷点了点头。
    看过走进不科学这本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从结构上看。
    原子弹由高能炸药和核部件组成的。
    当高能炸药爆炸压缩核部件,使其裂变产生能量并将其释放出去,这就是正常的核爆。
    这种核爆过程呢,又叫做热试验。
    但对于一个原子弹研制项目来说,啥都不干就进行核爆肯定是不合理的。
    在热试验进行之前,肯定要先进行一种不加入核爆材料、只测试高能炸药的预实验毕竟要检测除了核材料外的部分运行是否正常嘛。
    这种实验就是所谓的冷实验,也就是冷爆。
    而执行冷爆实验的场所,便是爆轰实验室。
    因此爆轰实验室可以看成是原子弹在应用领域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关卡,若是没有这个试验场,炸药的研发将会非常困难。
    但爆轰实验室又不是简简单单挖个坑那么简单,它的设计过程需要涉及到很多关键的参数。
    221基地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才突破了爆轰实验室的设计壁垒,接着五月中旬通过报告,六月上旬正式开始施工。
    但在施工之后,基地便发现了一个问题:
    气象条件对于爆轰实验室的修建影响太大了,暴雨会影响基坑,沙尘则会让整体结构达不到荷载要求。
    从六月到七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施工队才完成了当月预期规划的20不到。
    当时纵观整个基地,连老郭和陆光达都快要放弃了。
    想到这里,所有人的目光便同时投向了一旁的徐云。
    在发现气象情况对施工效率有极大影响后。
    基地尝试着用人力收集数据进行气象推演,但叶笃正他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却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但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个项目要被无限延后之际。
    韩立。
    这个老郭从贵德县带回来的那个病号,却拿出了阻尼器原理以及气象多普勒雷达技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又贡献了大量、全新且有价值的知识与概念。
    不夸张的说。
    韩立这个七分熟的出现,让基地在最近两个月的发展效率从约等号变成了两个大于号,瞬间提升了一大截。
    徐云身后的老郭显然也想到了这点,只见他沉默片刻,轻轻拍了拍徐云的肩膀:
    “韩立同志,辛苦了,我代表基地全体同志,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徐云则在轮椅上微微侧了侧身子,算是让过了老郭的这番话。
    开玩笑,这话他可真受不起。
    毕竟
    真正称得起辛苦了这三个字的人,应该是老郭本人、是李觉这个厂长、是高元明这个炸药工程师是现场除了徐云外的每一个基地成员才对。
    如果没有他们吃的苦,徐云哪能在后世享受到那种生活和学习环境呢
    老郭他们恩惠的可不是徐云这一代人,他们是替华夏数十亿的人民吃了成倍的苦。
    而徐云所做的,只是把他们后世的福泽拿出微不足道的一点反哺回去罢了。
    这要是都要被酬功,回去以后是要被人骂是啾啾啾的
    过了片刻。
    高元明带着众人走到了左侧也就是实验场地的入口边,由于他年纪已然不轻,便让两位力气比较大的青工打开了转盘。
    嘎吱
    随着入口的开启,一条过道随之出现。
    高元明引着众人穿过过到,没一会儿,一处空旷的场地便骤然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从目测判断,这处场地的面积大概有上万平米,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上的某些区域上还摆着一些东西:
    有石头,有木头,有金属板,徐云甚至还看到了一辆自行车
    另外墙壁的四周还镶嵌着各种各种的东西,有些墙面连结构都是坑坑洼洼的从整体的高规格设计不难看出,这种可坑坑洼洼的布局应该是刻意为之。
    “诸位,这就是我们实验场地的实景了。”
    来到现场后,只见高元明走到了众人最前方,指着入口的墙壁说道:
    “这处墙壁由高强度的混凝土组成,厚度572米,外部还用钢板包裹,可以承受很强的爆炸冲击。”
    “实验场地的规格则是一个100x100米范围的正方形,位于地下米的位置。”
    “至于场地内的这些道具和墙体,则是用来检测高能炸药威力也就是爆炸冲击力的道具。”
    “爆炸冲击力”
    听到这个词。
    众多随行人员中,一位个子很高但却异常瘦弱的黑衣男子忍不住扶了扶眼镜,出声对高元明问道:
    “高工,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如果我没记错,炸药性能的检测一般是通


第五百九十一章 基地的最后一块拼图...落位!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