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第(2/2)页
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姜饼人实在太过依赖供应链了。
    姜饼人的模式就是利用资本优势薄利多销,必须得店面达到一定数量,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良性运营。
    完善的供应链几乎就是姜饼人的生命线。
    也是这家企业保持高性价比的优势的来源。
    这也就是说,姜饼人在京城虽然占有充分优势,但同时也把这家企业束缚在了京城。
    毕竟京城的供应链是带不走的。
    如果姜饼人想要发展扩张,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需要一条完善的供应链和好几家店面才能立足。
    而且这么干,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但姜饼人又采取的是低价策略。
    他们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至少是肯德基的三到五倍。
    或许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在京城回收这五家店的成本,实现真正的盈利。
    说白了,就是在抢占市场方面,姜饼人的效率太低。
    盘子太大也有大的坏处。
    他们不可能像肯塔基一样,随处落地生根,如同细胞分裂一样迅速复制自己,他们只能稳扎稳打,慢慢发展。
    而这就是汪大东唯一的翻盘机会。
    所以为此,汪大东决定完全放弃最初的打算,转而采取其他的办法发展大陆事业。
    那就是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去别的地方开辟多线战场。
    先用贷款在其他城市开店,然后在那些分店取得成功之后再开启特许加盟的模式。
    其目的是快速抢占市场,以各种方式回收资金,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等到自己在大陆内地站稳脚跟有了一定实力,再和姜饼人正面交锋。
    不用多说,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风险加大,难度增加。
    汪大东不但要先说服总部同意他的选择,而且还需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贷款风险。
    甚至即便是促成此事,他今后也没安逸的日子过了,注定要坐着飞机全国四处奔波。
    可是没办法啊,除此之外,他是再也想不出能和姜饼人抗衡的办法了。
    对他来说,与其在京城仰人鼻息,最终窝囊死,还不如奋力一搏,拼个活路出来。
    而且至少,他在津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他不但有过成功经验,而且还有相当广阔的人脉,据有相当的把握在津门能够获得如同京城开业一样的成功。
    3月10日,这天就是汪大东奔赴津门,去求贷款的日子。
    实际上宁卫民在首都机场无限感慨的同时,汪大东也在津门地方银行的门前琢磨着自己的心事。
    他哪里想到,自己兜了一个圈子,居然又绕回来了。
    本以为自己能够凭借京城的至高优势覆盖全国,哪知道碰上个硬茬子,最后还得回津门混,靠津门的人脉来救自己。
    别说在此地开店需要对方帮忙选址,聘人了,就连贷款都是原先津门这些合作单位的人帮着跑来的关系。
    他现在不再对这些人的一口津门腔感到反感,他也不再觉得这些人土里土气没见识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事情,他意识到了津门的热情和厚道,办事的果敢与大度,真真实实地令他感动。
    完全不像那些京城人,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一点也靠不住。
    连畜牧局也不肯为他的贷款提供便利,反而劝他以稳为上,不要盲目扩大规模。
    不过很快,汪大东的观感就又变了。
    因为一顿午饭,他才真正发现了这些津门人热情奥秘。
    如果从道德出发,他们一点也不比京城人高尚。
    这顿饭是津门的鸿宾楼吃的,但饮食的规格已经突破了老百姓的见识。
    半斤一只的大对虾要了五对儿,巴掌大的海螃蟹要了两盘,还有葱烧海参,红烧鱼翅,葱油响螺,浇汁鲍鱼,一桌子的高档海鲜,令他的前额沁出了汗。
    而且喝的除了茅台还有瓶XO,光酒钱就不老少。
    汪大东一边向几个津门人敬酒,一边合计着,这桌席到底要花多少钱。
    不过很快,他就想好了,求人家办事,这钱是必须花的。
    大陆内地不是美国,办点事,经手人免不了要从中收取好处。
    反正这钱也算花在刀刃上,他在这儿花掉的,以后能从进门人身上再挣回来不就完了,只要事情办成了,何必计较什么呢?
    “孙处长,您对我们的资质还有什么要求没有,那五百万......”
    汪大东敬过酒后开门见山地就要问。
    哪里知道这位行长把手一摆,按下了他的话,“不谈钱,今天不谈钱,谁都不许谈钱。
    “对对对,今天是初次见面,只论友情不说正事。”另一位是介绍人,马上附和着说。
    “来,汪先生,我也敬你一杯。”
    孙行长举起了酒。“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你在我们津门开办的胡姬花如今可仍然是生意红火啊。没想到您还在京城开了那么有名的快餐店,真是了不得。没能早认识你这位美国大老板,甚为遗憾啊。”
    “不敢,不敢。”汪大东便也把酒杯举了起来。
    而在这一饮而尽后,对方的招数才真正开始施展。
    “汪先生啊,你打算在津门开办的那个肯塔基,在美国真的有许多分店吗?”孙行长犹豫中开口问。
    “是的,有两千多家,”汪大东恭恭敬敬地回答,“您不信的话,我可以给您提供资料的”。
    “那倒不用,我只是有点意外,我还不如我儿子。我儿子就说你那个店是美国的餐饮巨头,说我担心你们还不上贷款是没必要的。而我却一直都拿不定主意呢,本来嘛,美国有什么好的,我们这边一直都说你们那地方就是个
    地狱嘛。可我儿子说那是宣传,他就是不相信美国有那么苦,有那么坏,还非要到美国去看看......”
    介绍人这时候停了筷子,“那好办,那好办,那还不是汪先生一句话的事。孙行,您放心,这点事对汪老板来说,轻而易举……………”
    汪大东登时就愣住了,可还没他多琢磨,只听孙行长又生气的抱怨起来。
    “哎,哎,老弟,你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不管怎么劝都没有用,我那老伴也跟着一块儿犯糊涂,还帮我这个儿子说话,还让我给他找个能去美国的门路,成何体统。反正我是坚绝不主张这混小
    子去那个鬼地方的。”
    “您哪,别生气。”
    介绍人把酒递到孙行长的面前,“喝酒,您消消气。其实,孩子的事您甭太上心,他非要去,就让咱们汪先生帮个忙,给他办不就结了吗。等到了美国碰了钉子,受受教育也没什么坏处。先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来,
    喝酒,我敬您了。”
    孙行长把酒喝下去又说,“可美国是咱说去就去的吗,那得多少钱哪。这小子就是异想天开。”
    “哎,孙行,您可先坏了规矩,您不是说好了吗,今天晚上谁也不许提钱,您么......不行,这得罚酒,您还得再喝一杯。”
    介绍人说着就又给孙行长满上了,这个时候,他见汪大东还在发愣,忍不住在桌子底下踹了汪大东的鞋子一脚。
    一直坐在旁边插不上话的汪大东,直至此时一个激灵,好像才终于明白过来,眼前的两位是多么有天赋的演员。
    而他自己事儿成与不成就在他随后的一个态度上了。
    其中的得失他没工夫细琢磨了,想想京城糟糕透顶毫无希望的局面,他只能忍着对未知的担心,硬充大方,豁出去了。
    赶紧举起酒杯表示。
    “您这么说,那就见外了。用不着您操这个心。孩子想出去看看是好事,无论手续还是费用,都交给我来办好了。”
    这话一说,效果立现。
    至此开始,饭越吃越热乎,酒越喝越近乎。
    而汪大东既然都已经吐了血了,那他所求之事,还叫个事儿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