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八章 斯纳库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八章 斯纳库第(1/2)页
夜夜都去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其实对身体来说也是较大的负担。
    就是日本丰田、住友、三洋这样跨国公司的富二代,也没有几个这样过日子的。
    可要说起来,还真怪不得宁卫民腐化堕落,嘴馋好色,扛不住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因为的确是工作需要,盛情难却啊。
    要知道,至拉杆旅行箱销量突然暴增为止,宁卫民跑下来的大和观光旅行分社已经有了天晚上,这时间上还不够排开的呢,注定得冷落一位。
    尤其眼下又是货物趋紧,先一步卖空了货的分社补不上货。
    彼此已经确定合作关系的旅行分社的基层人员是天天着急。
    没有旅行箱就等于在丢钱啊,还有应付已经预定了旅行箱的客户们的催促。
    于是个顶个成了爱哭的孩子,几乎是下跪恳求上司快想办法。
    下情从组长传递到这些分社的社长耳中,同样“压力山大”。
    哪位旅行分社的部门社长都怕宁卫民把自己的分社给忘了,过几天就得打电话请他一回。
    那不就连绵不绝的接龙游戏了
    这就是香饽饽的待遇啊。
    不去不去行嘛,那是要得罪人的。
    像2月3日这天,目黑区的大和观光分社的高桥社长就是第三次给宁卫民的“大刀商社”打电话了。
    说晚上有空的话,一定请宁卫民抽出时间来赏光吃顿饭。
    这位高桥社长,年纪差不多有四十岁,在“大和观光”干了已经二十年了。
    性子有点像那位地中海发型的谷口主任,是一位好好先生。
    在合作一事上,应该说,他是宁卫民感觉最好说话的一位,当初和宁卫民达成合作特别痛快。
    但也正因为性格太软和了,办起事来就比较容易吃亏。
    所以这位高桥社长,哪怕按照年功序列和自身资历,本应该去管理有钱人更多的核心区分社担任社长的,可实际上却被分到了差一等的目黑区旅行分社。
    连邀请宁卫民吃饭这件事,也是排在别家后面的。
    常言道,事不过三。
    既然宁卫民已经推了他两次,这次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能忒欺负老实人了。
    便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晚饭去了一个料亭吃的是三万円一位的怀石料理。
    开始扯了一些闲篇,最后谈论的无非还是拉杆旅行箱什么时间到货,能给目黑区分社多少。
    对这个问题,宁卫民一再保证,自己绝不会让高桥社长失望。
    还说出了货不到位,自己绝不回国过春节这些话后,才算宽慰了这位好好先生的心。
    可即便吃完饭,宁卫民还不能回家,必须得去再找个地方喝一轮酒才行走。
    否则的话,对于宴请者来说,就像受请者有什么不满似的,难免让这位高桥社长多想。
    日本人的榆木脑袋啊,就是得可丁可卯按照通常惯例来。
    一点流程稍微有点变动,他们的小心脏就受不了。
    不过宁卫民也有言在先,提前先打了声招呼。
    “高桥社长,请恕我晚上不能久坐,明天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忙。我最多再坐一个小时。您看可以吗”
    在得到高桥社长点点头同意后,他才又欣然去赴“二次会”。
    在高桥社长熟门熟路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六本木,推开了小巷里的一家名为“丹特斯”的酒吧大门。
    走进去瞄了一眼,空间不大,一个水吧前十个座位。
    当下时间明明已经过了晚多半。
    宁卫民立刻就知道这是一家生意普通的“斯纳库”。
    “斯纳库”在日文snack的译音,意思就是“零食”。
    所以照字面意思理解,这种场所是个让客人吃东西,休息的地方。
    可实际上呢,却是指地方不大,里面有卡拉ok,有妈妈桑和服务员陪着客人聊天、唱歌的“小型酒吧”。
    要是非要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像非诚勿扰这部电影里。
    葛优色迷心窍,被“北海道四姐妹”年轻时的一张海报,诳进去的那家小店。
    这种称为“斯纳库”的小酒吧,其实是受到奥运会影响才诞生的特殊产物。
    因为它最早就是出现在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1964年前后。
    作为举办国际性盛会时的一个惯例,当时日本也开展了净化社会风气的运动,严格控制提供酒类店铺的深夜营业。
    于是乎,就出现了学习美式酒吧模式,但除了酒类,还提供“便餐和小吃”的店家。
    因为饮食店是可以深夜营业的,这样就绕开了法令的限制,得以借助这种变通形式长时间营业。
    应该说,早期营业的“斯纳库”确实是作为“深夜提供酒类的饮食店”,纯粹地存在着的。
    卖点就是花色诸多的下酒小菜,和为客人加冰、兑水、斟酒等服务。
    妈妈桑和服务员基本上是隔着吧台“面对面”接待客人,就像普通的调酒师一样。
    这里基本不存在坐在客人身旁提供接待服务的情况。
    说白了,最初的“斯纳库”就是一个纯粹聊天解闷的场所。
    客人来了,可以在这里和妈妈桑或邻座客人聊聊天什么的,就着一小碟零食坐在高脚凳上喝酒,其他什么都干不了。
    但后来日本进入步出现双增长,这种小酒吧就无法满足有钱人的需求。
    于是,伴随着池袋和银座等地出现了高级的“俱乐部”クラブ。
    “斯纳库”的妈妈桑和服务员也就被严酷的商业竞争,倒逼着从吧台里面走了出来,坐到了客人的身边。
    而且因为卡拉ok的出现,她们还要比俱乐部多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伴场伴舞。
    至于日本男人晚上喝酒找乐子的酒吧,也就此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钱人去泡“俱乐部”,一个小时三万円。
    没钱的去“斯纳库”,一个小时三千円。
    当然,这里说的“没钱”也是相对而言的。
    因为再怎么说,“斯纳库”也是收“席料费”的,讲究情调的场所。
    往往在这样的地方畅饮一番,开销也得上万円。
    能享受这种有人哄着自己,以色娱人的服务,起码也得是在公司里面有点地位的男性,或者是从事自营业的小老板。
    而东京的日本男人,大多数公司已婚白领每天零花钱,也只有一两千円。
    喝顿酒,唱唱歌,聊聊天,一个礼拜的零花钱就没了,谁不肉疼
    所以真正的普通人喝酒的地方是pub、居酒屋这些不会因为座位收费的地方,量大管饱。
    总之,高桥社长在餐后没有带宁卫民去银座的“俱乐部”,而是来这种“斯纳库”,是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实际做法。
    只能说人家不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却不能把这视为一种为图便宜的怠慢。
    果不其然,店里的徐娘半老的妈妈桑一看到高桥社长,就露出了尤为亲切的微笑。??
    非常风情妩媚、风光尽妆地迎上前来。
    “高桥桑,您可好久没有光顾了,最近很忙吗今天能够见到您,可是太高兴了。热烈欢迎。”
    高桥社长则笑眯眯地说,“妈妈桑只有生意不好的时候才会想我吧”
    “哪里有。”妈妈桑贴近高桥社长小声说,“我是因为太想高桥桑了,才会无心打理生意,去应付其他的客人啊”
    只凭这俩人眉开眼笑,小声说话大声笑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老相好”了。
    宁卫民因此断定这里应该是高桥社长经常来光顾的地方。
    果不其然,还没等妈妈桑招呼,高桥社长就越俎代庖的主动为宁卫民介绍上了。
    “这位是民子,这里的妈妈桑,她在这家店里已经十几年了。我也是因为她,才成了这里的老客人,在这喝酒差不多同样有十几年了。”
    跟着又给妈妈桑介绍。
    “宁社长是大


第九百四十八章 斯纳库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