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我的地盘我做主!第(2/2)页
七十万,三七分。
出版社拿三成,得二十一万。
我个人拿七成,得四十九万。
对出版社来讲,一本书赚二十一万的收入,真心不少了。
现在好多出版社,一年的毛收入有没有两万块都不好说。
别看八十年代是出版热,但市面上的图书种类跟数量也多,很多书根本卖不出去,不亏就不错了。
就好比后来的网络小说作者,光看头部那些大神赚钱了,可大部分还是底层吃全勤的扑街。
这年头的出版社也是一样,大部分都是扑街出版社,真正能出头的知名出版社,就那么几十个。
只有能卖出畅销书的出版社,才能真正赚到钱。文網
说白了,出版社这行当,想要赚钱,还得是内容取胜。
换言之,破碎虚空这本书一旦发行上市,只要定价25元一本的书,能卖出十万册,哪怕按照毛利三七分这么离谱的分成法,也够出版社吃好几年了。
至于这种分成法科学不科学,是不是有问题
出版社是我的
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那个姓郑的光头佬,过两年都能搞一个只给自己服务的儿童杂志,上下通吃,凭什么我就不行
至于破碎虚空会不会畅销,能不能卖出十万册
呵呵,曹志强这是往少了说,实际情况只会更好。
毕竟这才是一九八三年啊
此时国企改革才刚开始,印刷厂基本都是国营的,还没自负盈亏。
这也就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内的盗版还没像后来那么猖獗,就算有盗版,也只是小打小闹,盗版书在数量上,跟正版书根本没法比。
现在可不是互联网时代,看本盗版书那么容易。
但也正因为这样,大家的娱乐方式还很落后,国人对武侠小说的热情,却异常高涨,远超日后。
不客气的说,八十年代的武侠小说,要论吸引力,其实远没有九十年代甚至两千年后的武侠小说跟玄幻小说的。
无他,竞争力不同。
九十年代以后的武侠小说,竞争异常激烈。
能从那些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武侠小说,基本都可以被判定成仙草,根本就不愁销量。
所以,像破碎虚空这种经过广大人民群众测评过的仙草好书,发行十万册
呵呵,格局小了
要是按照曹志强的估计,这本书要真的发行出去,必须百万册起步
只不过起印一百万册的话,成本起码两百万元,曹志强现在可拿不出这个钱。
所以他只能先起印个十万册,目的不是试水,是快速回笼资金。
要知道,这本小说的作者名,曹志强决定使用“强子”这个已经有些名气的笔名。
“强子”虽然是个诗人,可谁说诗人就不能写武侠小说
恰恰相反,有了著名诗人的光环加持,相信这本武侠小说的逼格也会被拔高,出道即巅峰不至于,但出道就出名,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名气有了,只要内容不错,销量肯定不成问题。
最起码,一开始的销量是没问题了,毕竟有知名诗人的名气加持啊。
换言之,如果是加了“强子”这个笔名,并且注明这就是诗人强子的新作的话。
那么破碎虚空这本书,就不再是新人新书的待遇,而是知名作者的新作,自带人气光环,出版的时候,可以加快发行速度。
发行速度快,就等于回钱快。
回钱快,自然就可以用这笔钱继续投资,去做更大的事业。
比如曹志强接下来要说的中期项目跟远期项目。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