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8 为了吃那口醋,先要包顿饺子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78 为了吃那口醋,先要包顿饺子第(2/2)页
能正式在电影院上映,却没有厂标的个人电影。

    陈墙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开始找的西影,可惜西影对他的喜剧片没兴趣,不肯投资拍摄。

    陈墙后来跑了好多家电影公司,都被婉拒。

    最后陈墙也是轴,电影公司不拍,他就凭着自己的老脸,找了个私人公司投资,然后在没有任何电影制片厂的情况下,自己筹备了一个摄制组,自己拍摄。

    据说,陈墙拍这个电影期间,电影局还警告过他,说私人不许拍电影,让他最好挂靠个电影厂。

    其实人家也是好意,毕竟以陈墙当时的知名度,找个电影挂靠是很容易的。

    但陈老爷子就是不干,非要自己拍,就是不挂靠,并且还亲自跑去电影局拍桌子瞪眼,跟人据理力争。

    最后,可能是确实没有明确的不许私人拍电影的法律法规,加上陈老爷子名气大,人脉广,最后这事儿不了了之。

    电影拍完了,中影却不敢收,因为这部电影是个人拍摄,没有制片厂参与。

    结果这位老爷子再次跑去中影公司拍桌子撒泼,又让中影公司同意收购,但价格压的很低,基本就是成本价收购,完全不按照常规做法收购。

    就这样,父与子被中影公司发行,成了当年唯一一部,也是国内唯一一部可以公开在电影院上映发行,却没有制片厂厂标的商业电影。

    据说,这部电影还是个里程碑事件,从那之后,电影的独立制片人制度,才开始引起讨论,并成了一个历史标杆。

    后来的电影制度改革,据说总会拿这部电影说事儿。

    这个时代,陈老爷子也有,名气也依旧,但还没想到那么做。

    毕竟严格来说,陈老爷子能这么做,也是有时代特色的。

    因为他拍父与子的时候,已经是6年了,那时候国家的改革已经比较深化。

    别的不说,起码在那个时期,是允许个人开私营公司的,也允许私人开办电影制作公司的。

    只是当年真正做成民营性质电影公司的个人并不多,且大多都是昙花一现,九十年代后就逐渐消失。

    然而,现在是3年,连开私人性质的民营公司都不准,更别说开民营性质的电影公司了。

    而且现在的电影厂,基本都是隶属于各个文化局的事业单位,并不像后来那样,都转变成国企性质。

    大规模的政企分开,那还是一九八四年十月份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曹志强有个优势,那就是他本身就是国企职工,还是能做决策的领导。

    别说曹志强直接控制的红光出版社、华夏音像公司以及红光百货公司这三家国企性质的公司了。

    就说这三家公司的总部红光机械厂吧,曹志强虽然在里面的表面职位不高,只是个三产办的副主任,却是能真正做决策的人。

    与此同时,他现在还是解决机械厂三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红光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很多,超过五千人。

    这其中,除了人数最多的保安科跟运输科外,人数第三多的,就是红光文工团了。

    由于性质特殊,红光文工团本身就是一个科级单位,跟宣传科平级,并不是宣传科下属单位。

    红光文工团当年全盛时期,据说超过一千人,哪怕到了如今,也还有三百多号人,单纯从人数讲,比一些大厂大部队的文工团也毫不逊色。

    现如今,各个单位都在裁撤冗员,其工团之类的都是第一个被裁撤的对象。

    如无意外,一旦红光机械厂被吞并整改,这种文工团肯定是第一个裁撤的部门,就好像郝淑雯曾经待过的那个部队文工团一样。

    虽然曹志强之前搞了个便利亭项目,且这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

    但这个项目针对的,都是三产中那些后勤保障人员,比如看库管人员之类的,实际能吸纳的人数很有限。

    或者说,在便利亭项目正式全面推广之前,单纯就现在的实验性质推广来看,吸纳的人员相当有限。

    而且就算能全面推广,那些文工团的人恐怕也不乐意去便利亭当销售员。

    可如果不吞并,就没借口直接裁撤,如果不裁撤,总要给这些人找个活儿干。

    现在看来,以给这些人谋出路为借口,去申请建立一个电影制片厂,问题应该不大。

    虽然电影厂大规模政转企的行动,是八四年之后,但在八三年也不是不能做。

    毕竟就像徐庆冬所说,如今是个变革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想到这里,曹志强突然笑了起来。

    他想到了自己建设红光出版社的初衷。

    一开始,他只是不想让自己创作的注定畅销的作品,被出版社拿大头,自己却没有丝毫发言权。

    所以他才想搞一个至少是自己说了算的出版社,这样就可以给自己开一个很高的版税分成。

    事实也正是这样。

    他好不容易用机械厂的名义,创办了红光出版社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出版自己的图书江湖行,并且靠出版这本图书,个人直接迈入百万俱乐部的级别。

    他后来想出唱片,也是先自己搞了个华夏音像公司,然后再用这个公司的名义给自己出唱片,同样给自己的作品一个很高的分成。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这两家公司的话事人,他哪怕才华再高,作品再畅销,也根本不可能拿高额销售分成,只能被低价买断。

    同样道理,现在他想自己拍电影,居然也要先想办法开个电影制片厂。

    这还真是,为了吃那口醋,先要包顿饺子。

    想到这里,曹志强突然一声叹息。

    “原来这就是那个岁月的尾巴,这就是那个红红火火的八十年代啊”

    唐居易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