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8 办法总比困难多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08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1/2)页
汇报完了正式工作后,接下来就是谈一点轻松愉快的私事儿了。

    这其中,男女感情问题自然不能提,能提的只能是红光厂的保留跟改组问题。

    林大爷虽然是某个秘密阵线的负责人,但他明面上的身份,是外经贸的高层,所以很多经济问题,他也是略知一二的。

    再加上曹志强情况特殊,所以曹志强想要保留红光厂,必须先跟林大爷汇报一下,至少把曹志强的真实意图摸清。

    听了林大爷的要求后,曹志强斟酌道:“四大爷,红光厂的包袱,主要是大量的三产人员过多,其次就是技术设备的陈旧跟技术的落后。

    非生产人员过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这三样顽疾,才是红光厂的主要问题所在。

    至于人浮于事,管理制度落后之类的,这都是表面现象,是可以随时调整的,问题反而不大。

    除了这些问题外,红光厂的优势就是有大批技术骨干,尤其是优秀技工,这些优秀技工,都是最宝贵的财产。

    其实这次的整改,以及跟日方磁带厂的合资项目,正是一个彻底整顿红光厂的好机会。

    我是这么想的。

    红光厂在市区的厂房跟三产设施,比如厂办医院、厂办学校等部门跟相关人员,都可以交给市政府,由国企改成事业。

    红光厂原先的那些设备,也可以给首钢等兄弟单位,反正都是些老旧设备,给出去也没关系。

    至于红光厂在东郊那边的厂房跟仓库,则继续保留,当做红光厂的本厂。

    然后呢,红光厂原先的电影院,我想保留下来,继续当做厂办电影院,不要交给市政府。

    原因很简单,我本身有个电影厂跟出版社,还有个音像出品公司,以后在文化领域,我还想有些作为。

    所以电影院呢,我希望能继续保留下来,这对我的文化事业有所帮助。

    反正对市政府来讲,多一个电影院不多,少一个不少,没必要跟我争这点。

    如果那个电影院能保留下来,继续当做红光厂的厂办电影院,回头我会亲自掏腰包,拿出一笔钱,对电影院进行一系列的装修改造,打造成更先进的综合电影院。

    名义上么,就是我个人承包红光厂的电影院,这样一来,我自己掏钱装修,就没问题了。

    这种做法,也算是一种转型跟尝试,如果成功了,可以给相关单位看一看,让他们知道,其实像电影院这样的场所,承包给个人或许更划算一些。

    当然,这都是小问题。

    真正的大问题,是人员的去留。

    我知道,市政府对那些工厂人员也很头疼,毕竟现在安排工作不容易。

    其实问题不大。

    除了学校医院这些专业人士外,大部分的闲散人员,可以转行当餐厅服务员跟厨师。

    我原先在京城开了一家名叫“食为天”的餐厅,其实那是个厨师培训学校的雏形。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把这家餐厅卖了,但目前来讲,还是一切照旧,原先的人员依旧在那工作。

    回头我会跟市政府谈一谈,让政府在改造工作完成前,帮忙在我们厂原先的厂房中,找个不怎么碍事儿的厂房当教学中心,在里面搞一个真正的厨师训练班跟服务员训练班。

    这期间,我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专业经营餐饮业。

    希望政府能够帮忙,让我能便宜点的租赁几个商业门头房,并允许我进行统一形式的装修改造。

    一开始,我要一口气打造一个十家连锁的餐饮公司。

    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解决一百个人员的工作安置问题。”

    “等一下”林大爷道,“餐饮公司我懂,可你这个十家连锁,是什么意思”

    曹志强道:“哦,是这样,就是我一口气开十家餐馆,餐馆的名字都是一样的,装修跟菜式也是一样,甚至厨师跟服务员的着装也都一样。

    这就跟国外的麦当劳快餐店一样,有好多个分店构成,所有店面都是统一管理,统一着装,统一菜式。

    这样一来,饭菜的标准可控,客人去任何一家分店,享受的服务都差不多。

    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经营效率,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等于说,花同样的钱,相比开一家大饭店,我开十家小饭店的话,覆盖范围更广,雇佣的人数更多,广告效应也更好。

    当然了,这种模式的快餐连锁店,是不可能上那些鲍参翅肚之类高大上菜色的,只能上一些简单易学,且能进行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项目。

    比如火锅,麻辣烫,这些饮食项目标准可控,只要控制好调料底料,再控制好食材标准,基本就可以全面铺开。

    一家大饭店,充其量就雇佣二三十人。

    可同样的成本,我开十家中小型的门头快餐,我就能雇佣一百人,获得的利润却更多。”

    “哦,这是为何呢”林大爷问,“大饭店卖一个菜更贵,利润更高,小饭店就是蝇头小利,利润怎么会更高”

    曹志强呵呵一笑:“哟,四大爷还懂这个啊”

    林大爷呵呵一笑:“我年轻那会儿,给一家大餐厅当过跑堂的,所以对这些略知一二。”

    曹志强点点头:“是这样,四大爷,大饭店确实单个菜更贵,利润更高,但翻台率,或者说周转也慢啊。

    比如花一百万开一家大饭店,哪怕坐满了,一次就餐充其量也就一百人,再多的话,就餐感觉就不好了,就谈不上高档了。

    一百个人一次的消费,每个人赚十块钱,撑死也就能赚个一千块钱。

    可同样我花一百万,开十家小餐厅,那就不同了。

    十家餐厅都是小餐厅,主打的是实惠,因为面对的客人是中低层,他们虽然不如有钱人有钱,但消费能力更强,人数更多。

    一家餐厅哪怕一次只坐五十个人,十家餐厅就是五百人一次。

    五百人吃一顿饭,哪怕每个人只赚他三块钱,就是一千五百块,这也比一家餐厅的一千块要多。

    实际情况可能更多,毕竟普通人吃饭快,翻台率高,一顿午餐,可能来三四波客人。

    总之,大饭店看似单个菜的利润高,但能来消费的总体人群数量少,整体来说利润也不高。

    反倒是更多小餐馆,做大众饮食,别看单个菜的利润少,但薄利多销,其实利润更高。

    在吃喝这种基础消费方面,其实越是做普通人的买卖,就越赚钱。

    因为人越穷,消费欲望反而越高。

    相反,人要是特别有钱了,他的消费欲望反而不高了。

    你想啊,就算你有能力天天鲍参翅肚,可你难道真的去天天吃鲍参翅肚吗,不腻歪吗

    我做连锁餐饮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放弃高大上的大餐馆,改成好多个面相普通大众的小餐馆,来个薄利多销。

    一般的小餐馆大都是家庭作坊,虽说成本低,但其实卫生质量跟菜色水平嘛,一言难尽。

    我做这种连锁小餐馆就不一样。

    虽然我也做小餐馆,但因为是统一菜色统一管理,控制能力更强,监督能力更强,并且客人如果吃饭的时候出现问题,维权也更容易。

    最关键的是,这样做,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让工厂原先的很多闲散人员都重新再就业,重新利用起来,不给政府增加负担。”

    林大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可你之前为什么不这么搞”

    曹志强苦笑:“之前试过了,可那个时候呢,红光厂还在,大家都不乐意去重新培训再就业。

    您想啊,原本在工厂里瞎混,啥也不干,每个月就能干拿工钱。

    然后让他们不准瞎混了,要去重新学习如何当厨师,如何当服务员,然后以后去干厨师跟服务员,干伺候人的事情,他们有几个乐意的

    我看除了那些拿钱少,渴望更多收入的年轻人外,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根本不乐意改变。

    只有像工厂做出整改,铁饭碗要被砸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不得不做出改变,不得不出来参加我们制定的再培训再就业计划。

    当然,如果真有那种死活不听,死活不参加再培训再就业的,那就扔给政府,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林大爷叹口气:“你的想法是好,但只是一个餐饮连锁,又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别忘了,你们红光厂可是八千多人呢。”

    曹志强笑了笑:“别急啊,我不光是搞一个餐饮啊,而且餐饮连锁也不只是十家,那只是试点。

    一旦试点合格,证明这种连锁快餐的形式,在我国完全可行,那以后完全可以走出京城,去其他城市全面铺开啊。

    到那时候,开一百家餐馆都不是问题。

    当然,那都是后话。

    其实除了餐饮,我还搞了个需要人多的项目,那就是连锁便利亭项目。

    您恐怕听说了吧,我们厂制作了一批铁皮房,统一刷成红色,外号叫小红屋。

    这批小红屋呢,设置在一些闹市区,专门售卖报纸杂志跟饮料零食,还提供电话服务,其实就是小型杂货铺。”

    “啊,我懂了。”林大爷突然笑了笑,“你的这个小红屋,其实就跟你说的那个连锁餐厅一样,本质也是一个个的小杂货铺,然后统一装修,统一招牌,统一管理,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赚钱,对不对”

    “没错”曹


608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