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阿长与黄老帛书第(2/2)页
看着他这般虚弱的样子,刘长甚至都有些愧疚,自己让这么年迈的老头来给自己办事,是不是有一点点的不妥啊
叔孙通的身体状态虽然很差,可精神却很好。
“陛下”
他很是激动的拜见了刘长,刘长急忙回礼,亲自扶持着他,走进了殿内,又帮着他坐了下来。
“陛下又有六座县学成立”
叔孙通不由得笑了起来,虽然牙齿都掉光了,可他的笑容却不显得丑陋,只是很慈祥,老头笑呵呵的说起了自己近期内的成就,他在很久之前,就被刘长所忽悠,去做那百年教化之大计。
也就是县有县学,乡有乡学。
乡学这件事,叔孙通觉得自己大概是见不到了,而县学则是大有可为,这是基础启蒙教育学府,叔孙通在肩负起教化天下的使命之后,便大规模的召集儒家弟子们,号召他们一同来教化天下,完成古代圣人的遗愿,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
我大汉虽然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取胜。
儒生们在教化这方面,总是有狂热的追求,甚至在所有学派里,大概也没有比他们更擅长做这个的了,无论他们在后世变成了什么样子,在此刻,他们毕竟还是那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学派啊他们自带一种使命感,能不顾生死,不顾最重视的名节,大汉的儒生们,做出了很多的成就,足以让再往后的儒生们汗颜。
叔孙通自从开始负责这件事之后,他已经成功建立了七十多家县学,其中有六家因为各种问题而没能继续下去,叔孙通虽然觉得遗憾,却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叔孙通将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且有计划的写了一本书。
当弟子们询问他为何还要分心去写书的时候,叔孙通告诉他们,“年迈矣,留以后来人。”
叔孙通每次都要来给刘长汇报情况,可今日看到叔孙通这个样子,刘长迟疑了片刻。
“要不以后您还是派个人来讲述情况吧您就不要再走动了。”
“陛下,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假借他人之口”
“只是您这个”
刘长迟疑了片刻,还是能把怕你死在路上这句话给说出来。
叔孙通只是笑着,说道;“陛下不必担心,县学之事没有办完,老夫是绝对不会死的。”
“哈哈哈”
刘长大笑了起来,叔孙通这才说道:“当今长安之县学,在诸学里是最为成功的只是,群臣大多不屑于启蒙之类,知道的人不多,若是陛下能相助一二”
刘长自然是答应了叔孙通的请求,叔孙通的请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陛下能拉着三公九卿们往县学里走一走,提高一下影响力和知名度。
刘长开心的说道:“叔孙公一心为公,能做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应该得到奖赏”
叔孙通却摇着头,回答道:“陛下,臣如此作为,是有私心的,儒家门生在各地的县学里担任老师,那他们所教出来的年轻孩子,就是我儒家的门徒,这些孩子里,将来也不知会出多少个荀子,孟子那样的人物呢诸学派只重视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却忽视了启蒙,如此下去,县学可成,而我儒家,将来也定然是当世显学,无人可比。”
刘长惊讶与叔孙通的坦然,他压根就没有隐藏自己的企图,他就是要通过县学来扩大儒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不过,叔孙通想的很准确,刘长只在意县学的事情什么时候能成,只要能成,叔孙通就是夹杂了再多的私心,他也不会理会。
可刘长还是忍不住调侃道;“不只是出荀子和孟子,或许还会出几个我师父那样的大儒呢”
“哈哈哈,张相私德有亏,可哪里又有完美的人呢若是以品德来论,我乃奉承小人,浮丘伯乃无信之徒,张苍好色之辈,荀子桀骜,孟子暴躁,哪里还有什么圣贤呢”
刘长很是不满,冷哼了一声,叔孙通急忙反应过来,说道:“当然,陛下不在其中,陛下是完美之君王,并无半点缺陷,大仁大义,恩泽天下,文武双全”
叔孙通身边的门生都惊呆了,张苍,荀子,浮丘伯他们怎么样,这些门生都不敢确定,起码,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长安的县学,因为处于长安的缘故,叔孙通安排了自己最好的弟子们在这里教书育人。
在这里的学生们并不多,年纪都很小,家世算是不好不坏,像富贵人家,那都是有家学,或者请人来教导,是不会送到这里的,至于贫苦人家,那也没这个实力,最后只能是吸纳了一批家有资产,却也没办法邀请名师的良家子弟,而刘长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人家,在后来大多被称为耕读良家。
刘长领着张不疑,召平,柴武,好兄弟等人前来此处。
甚至,刘长还跟着这些孩子们一同听了老师的课。
只是,刘长听的是昏昏欲睡,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过课了,再次听起,只是觉得身心发困,忍不住的就想要睡觉,好在召平一直在刘长的身边,这种场合下,皇帝睡着了可怎么能行,于是乎,召平一直都在不断的想办法让陛下变得清醒一些。
这种仪式也算是比较成功,县学这件事正式进入了群臣的眼里。
在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刘长拿着不知从哪里抢来的零嘴,津津有味的跟张不疑商谈了起来。
“朕觉得,这些启蒙书籍还是有问题的怎么能用秦国的文章来启蒙呢难道我大汉就没有启蒙读物吗”
“陛下请让我来负责这件事”
张不疑激动的说着,召平往深处想了想,顿时,眼前一黑。
“陛下不可啊万万不可啊”
想到以后大汉处处都是张不疑的画面,召平就觉得很害怕,这种启蒙天下的事情,绝对不能交给这个反骨来做啊。
刘安闷闷不乐的坐在厚德殿内,嘟囔着嘴。
“啪”
有什么东西正好砸中了他,刘安愤怒的抬起头来,却看到了阿父。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刘安这才注意到那砸到自己的东西,居然是一个捆绑起来的竹简,他迫不及待的拆开,果然就是那本王陵家的黄老帛书,略一翻,楚国的字,王陵的注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刘安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缺能够做成功。
“是就好朕去睡觉啦”
刘长打了个哈欠,往屋内走了几步,又对着安骂道:“今晚滚去你大母那里读书我跟你阿母要商谈正事”
刘安只是紧紧抱着那书,脸上满是傻笑。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