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演说神道,革本清源第(2/2)页
圣人以神道设教,在张天师创立道教以前,因为华夏文明的融合问题,各部族的神话杂糅,祭祀不等。”
“即便有教以来,神话体系依旧混淆不堪。”
“佛道两边,又各自一套说法。”
“在许海成势以前,你不如先将神道整理一翻”
在夷州听张执象论述过神道,三丰祖师知道张执象是能够解释神道演变的,但这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说法,从而辩证真假,不让许海成气候以后,用那种野蛮的教派来卷席真正的教派。
圣人以神道设教,无论是儒释道任何一家,都是对道有完整的叙述的。
从学问到修行到与尘世的关系,都有一套自恰的理论体系。
而神教没有。
无论是耶教还是拜上帝教,他们的核心就只有一个“因信称义”,也不对,耶教的天主教、东正教除了信仰外,还要强调善行功德。
耶教的东西分裂发生在11世纪,没有理念上的区别,只有地理区别。
而新教不同。
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其理念是完全不需要善行功德,任何人,只要信奉主才能获得救赎,不信就不会被救赎,再给人钉上一个“生来就有原罪”。
反正就是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完全没有思想上的道,更遑论用以教化人心,推动文明发展了。
张执象明白三丰祖师的意思,他略微思考一下,便说道:“这个简单,神话是历史记录的夸张手法,神道是人道的伟力。”
“故而,神话需以历史为基准,历史优先于神话,便能够将神话体系整理清楚了。”
“这一点其他国家做不到,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于其他文明只有神话传说,而无相关历史记录的情况,华夏这边哪怕是上古史,也是有迹可循的。
如汤问当中的愚公移山。
愚公者,大禹也。
汤问记载的是商汤和夏革的问答,商汤推翻夏朝以后,夏人便分作了三支,一支随着夏桀迁徙到南巢这个流放的地方,一支留在中原,一支北迁成为了匈奴王族。
正因为匈奴和夏的渊源,才会导致后面诗经中记载“猃狁之故”。
猃狁也就是匈奴。
到汉朝时期,匈奴与汉的战争,是两个文明的战争,匈奴跟后面的草原民族是不同的,它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制度。
而汉朝如此强大的王朝,跟匈奴依旧打了两百年,才消灭匈奴。
而霍去病最大的功绩不是封狼居胥,而是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我们传统观念上,可能以为那真的是个黄金的人偶,实际上那是铜器。
青铜器。
与三星堆的大立人相同的神器,是属于夏社的祭祀神器。
失去了祭天金人,失去了礼器,才是匈奴文明消亡的根本
故而。
匈奴有得到夏的传承,商也得到了留在明,因而有了汤问一书,等到周灭商的时候,周公也从商高那里等到了周髀算经。
夏革、商高,都是以前朝为姓氏。
在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那些故事里也是暗藏玄机的。
商汤问了夏革很多问题,夏革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但商汤命令夏革必须回答,夏革便在回答中被触动了神经,开始了讽刺。
商汤问上古之时,海外还有大洲吗
夏革的回答是“齐洲”。
这显然不对,山东半岛怎么是海外呢但,如果时间移到大洪水时期,就能说得通了,在大洪水泛滥之下,黄河下游,只有山东半岛能够居住生活,其余都泡在了洪水当中。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