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三十二章 谋划第(2/2)页
弄完这些后,宋援朝拿出展林红给他的配方仔细琢磨,盘算着接下来的工作准备。
现在随着销售局面的打开,一分厂的效益明显开始好转,而且这些天天气也越来越热,天热同时也带动了饮料的旺销,使得一分厂的生产已经有些满足不了销售需求了。
这几天一分厂就会开始三班倒,把产生提升到最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改变产能限制的困局,要想真正彻底改变这个情况,上马新的生产性势在必行。
但问题在于一条新的生产线要上马不是那么容易的,从生产线的确定和采购再到运输、安装、调试和正式投产,其中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现在马上就是八月份了,半年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想要扩大生产最快也是明年的事。
何况一条生产线的采购价格不低,虽然一分厂目前销售好转,效益逐步上升,已渐渐脱离了之前的困境,但由于时间太短一分厂的账面上钱其实并不多,除去销售公司那边的利润外,一分厂现在整个账面上去掉必要的支出和扩大生产后的成本投入等等只有不到十万元,而且这个钱数里很大一部分是宋援朝从总厂那边弄来的提前预支资金。
毕竟时间太短,效益的体现还没这么快,如果等到年底的话就不一样了,按照宋援朝的计算,到年底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增长,一分厂的账面资金或许会突破三十万的大关,有了这笔钱就是做许多之前想做却做不到的事了。
三十万,对于一分厂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资金结余,这还不包括宋援朝在销售公司那边的截留利润,两者相加恐怕得超过五十万之巨。
这笔钱看起来不少,可在宋援朝眼里却算不了什么,甚至在他看来还远不满足。
如果一分厂是宋援朝的私人企业,那么宋援朝能做的事就太多了,可惜一分厂是南都的下属企业,是国企,宋援朝虽然是主管一分厂,却在许多事上未免束手束脚,明明知道有更好更直接的办法因为企业性质不能用,只能用这种比较保守的方式来慢慢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下,宋援朝同时也有些心急,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正是国内的饮料行业引来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机,5年后,因为物价的调整,饮料市场产生了一次爆发式地增长,全国各地的饮料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各种风靡一时的饮料出现在市场,从而拉开了饮料市场化竞争的序幕。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其中最着名的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北冰洋等老品牌外,还有强势崛起的“东方魔水”了。
宋援朝对此很清楚,别看一分厂现在有好转,而且似乎脱离了之前的困境,可如果依旧按部就班,或者对现在的成绩沾沾自喜的话,那么当大浪到来的时候,一分厂这样小规模的饮料厂被彻底淘汰是注定的结局。
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一分厂必须不断扩大,趁着机会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从金陵当地走出去,面向整个全国市场甚至国外市场,才有和未来那些饮料巨头一较高下的本钱。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