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日不落的大宋第(1/2)页
赵桓掉坑里了,他以为是李敬兵谏,赶他下台。
怎么也想不明白。
为何李敬为设计营救他,不远万里远征。
却在他回来这么快,就兵谏圈禁他。
“父皇,我自金国归来,从未对李敬有过惩处,集英殿之事是赶上了,不过是略微敲打,他至于下如此狠手”
你那个是敲打吗
有拿着禁忌之事来敲打的吗
自己犯蠢,还不自知
“桓儿,靖康之后,李敬带着宋军战黄河,胜河东,守山东之后,大宋就回不去文贵武贱的格局了,你太小看大宋武将了”
趁着朱琏她们在跟扶桑官员商谈法皇皇宫改建的细节。
赵佶拉着赵桓,两人如昔日在金国,在西迁时候一般闲聊。
几个长公主知道赵佶此番出手的目的,还是让赵桓不要记恨。
所以都知趣的把监督赵桓的官兵散开。
赵佶看着赵桓迷惑的眼神,笑了笑。
“知道两浙镇守使是何人”
赵桓摇头,从玉门关回来,中枢和西北官员一路迎接,他还算是熟悉。
至于江淮,京西,江南,两湖,广南各路的宣抚使也好,镇守使也好,刑狱使也好,他哪里记得清楚那么多。
“赵不试”
“是他啊,我记得他是我赵氏皇族,昔日跟宗泽李敬一路勤王,汴梁城头还被朕封赏,他怎么没有进中枢,难道他和李敬他们有矛盾”
“琏儿曾有心提点赵不试,让他执掌吏部,他不愿意去,给朱琏和李敬去了书信,说从小的心愿就是为我大宋镇守一方,于是琏儿给他选了一个最繁华的地方”
“赵不试真乃是我赵氏忠良”
昔日赵佶被放临安,做太学山长,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过气的皇帝。
甚至因为害怕李敬和朱琏责怪,牵连到自己,唯恐避而不及。
甚至一些有心人,也不敢往赵佶身边凑。
赵不试不同,大方的主动登门,对赵佶极为尊重,称赵佶即便没有执政,也是赵氏皇族当之无愧的族长。
如今赵桓的称颂,让赵佶回想起一幕一幕,抚着抚恤,爽朗的大笑。
“亏得赵不试开解,三天两头探视,朕总算能从大宋迷雾中,窥探一丝丝真相”
“李敬一手遮天的真相”
语气中,能听出赵桓浓浓的怨气,赵佶哈哈大笑。
“桓儿,你可知道,张叔夜巡查天下五年,并李纲一路,一共惩处多少大宋官员”
“不知”
赵佶嗤笑,别说赵桓不知道,就连把赵桓拐到坑里的李纲也不知道。
“我告诉你,截止你从玉门关回来之时,县丞以上的贪腐官员,玩忽职守官吏,一共七百九十三人”
“这么多”
这个数字真是把赵桓惊了,靖康之变后这几年,恩科,太学生毕业,三司吏员考试,也没有这么多人,难道都填坑里了。
不对啊。
大宋从三省六部,变成了两院一省一司九部。
机构膨胀,中枢官员增加的也超过五百了。
“张叔夜嫉恶如仇,雷厉风行,绝不容忍贪官,昏官,无为的官员在位置上蹉跎,阻拦黎民渴望富裕的大道,在跟朱琏,李敬恳请以后,调取军笔的武将为官,但凡正七品以上的武将,皆可调为从七品的县丞”
北宋靖康之前,全国有府14、州240,县1234
靖康之后,收复了东北,西夏,县增加到了2153个。
其中远辽国,金国,西夏,南洋,东洋藩国疆域的县,九成是武将代职县令。
再加上张叔夜拿下的贪官空缺,全国一般以上的县太爷,脚跟都在军中。
其中靖字军又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尤其是州,路官员,靖字军中出来补大宋缺额的占据了所有将领的二分之一。
明面上,这些从军队转职的官员不贪污,不受贿,唯命是从。
即便到了地方,也跟在军事武办。
可是这些官员身后的家族,军属。
不是在东北和靖康大陆,南洋有着大片的土地,草场,部分还联合出资新建了大型商行,各类工坊。
错中复杂的绑在一起,形成了几股大宋都排的上号的商家。
“张叔夜误我”
听着赵佶拿出这些数据,赵桓刚刚开口,脑门就被赵佶重重拍了一下。
“昔日金人掳掠你我,张叔夜跟刘韐几位是主动恳请金人,自愿随驾的,他们的忠心,苍天可鉴,只是他们没想到效忠的主子那么笨,顺势而为,强我大宋都不会,反而倒行逆施”
“昔日你我父子之争,为何那么多有为的大臣,愿意站你身侧,无非是你曾力主对金一战,保我大宋江山,为天下百姓不被金人铁蹄虐杀,凌辱。可如今,你不问青红皂白,根本不顾大宋朝会定下的,以天下资源奉养我大宋的根本国策,试图解除我优秀将领的兵权,让百姓衣食无忧成为泡影”
没有李敬坐镇枢密院。
没有交兵骄兵悍将镇守四方,威服四夷。
如何保证南洋的便宜大米,西洋的天量低价棉线,涌入大宋以及靖康大陆和南洋渔场比咸菜都便宜的咸鱼。
这些能养活多少宋人。
真以为人家番人愿意把这丰厚的利益,拱手相让。
那是大宋将士们用身家性命拼来的。
大宋国运延绵,首要就是百姓衣食无忧。
释兵权等同于自毁长城,牵一发而动全身。
连听郑怜玉说起集英殿的事情,赵不试都能做出判断,即便李敬不出手,长公主和和朱琏也会动手,赵桓还以为是小事
赵佶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到海里去。
“李纲过时了,他的能力,跟你一样,眼光还停留在靖康之前,明明大宋朝野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硬是装作看不见。你母后给你带来近两年大宋的复兴报,她圈出来好多文章,留给你好好看看百姓的生活变化和朝廷的基本国策”
既然李敬把黑锅背了。
做戏也就做全套。
朱琏,赵佶,赵柔嘉强忍住心内的情绪,也不管赵桓哭哭啼啼。
硬着心肠,第二天就踏上返程的舰艇。
相比扶桑的冷清。
临海居挤满了人。
好多京城跟朱琏一起到登州的官员在临海居没有宅院。
跟着上峰从日照回来,挤在各部上司的院子里。
到了饭店,呼啦啦的一起到观海楼混饭吃。
正在酒兴鼾浓的时候,赵佶,朱琏他们回来了。
“太太皇,您来的正是时候,你看看,我们从日照带回来的花岗石,比你昔日的花石纲如何”
黄灿住的院子离观海楼很近。
老远看见朱琏的马车回来,就打发人去宅院拿了花岗石的笔洗和花瓶等实用物件。
像献宝一样,放到赵佶面前。
大宋谁都可以怀疑赵佶做皇帝的水平,但是没有人敢质疑赵佶艺术品鉴能力。
“臣等过去,也是赶巧了,正好碰见开采出一块洒满金色花点的石料,拿这样的石料去铺地,暴谴天物啊,马上让人改制了很多实用物件,一番抛光打磨,华贵的气息流光溢彩,他们一个个都给微臣抢光了。”
“好漂亮的石头,不错,真的很不错”
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花岗岩物件,比起眼前这件,就是一个渣。
见猎心喜的赵佶哪里容的下眼里看见这个。
“一共有多少,能凑齐做一桌餐具吗”
“不止,让他们统统交出来”
眼看着黄灿让三司的人拿出账本,一个个逼着给赵佶上供。
观海楼饭厅更加热闹了。
一个个都在
第三百八十一章 日不落的大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