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7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7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2/2)页
现了一遍。

    但结果是,突厥人压根没理他,直接就打过来了。

    而现在,李鸿运通过前面几次与突厥人的交锋,不仅仅是在突厥人心中建立了极高的威信,也让他更能够理解和扮演当时的梁太宗。

    就像两年前的五陇阪一样,梁太宗说的话,和他的行为,都是仔细规划过的,而并不是简单的虚张声势。

    战马奔踏之间,已经来到了渭水边上的便桥。

    “颉利可汗

    “两年前在五陇阪,你我申固盟约、约定和亲,今日为何又带兵犯我疆界如此背盟反复,有何面目做突厥之主”

    这番话豪气干云、威风凛凛。

    上一次,李鸿运也是用了差不多的说辞,但突厥人根本无动于衷。

    但这次,突厥人的反应明显有了变化。

    大军竟然有了一些骚动

    尤其是在最前方的那些突厥人,脸上明显写满了诧异和意外。

    此时,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以及突厥人的各个小头目都聚在一起,隔着渭水望向长安城。

    显然,他们此时还并未下定决心立刻开战,存了一些耀武扬威的想法。

    聚集在一起,可以看梁朝的反应及时商量对策,而如果真正决定开打的时候,他们才会各自分散回到自己所掌控的军中,执行不同的作战计划。

    而这些头目,基本上都是梁太宗的熟人。

    早在两年前的五陇阪,他们就都已经见过了

    当时,还是秦王的梁太宗给这些突厥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先是在五陇阪下斥责颉利可汗背盟,以渡过沟水的强硬姿态迫使颉利可汗退下五陇阪;而后又在深夜冒雨急进,以锐不可当的兵锋迫使颉利可汗退兵。

    在那个时候,秦王就已经是这些突厥人中真正的英雄人物。

    现在,梁太宗又做出了和两年前一样的行为,单骑面对突厥人的二十万大军。

    但这次给突厥人的震撼,却远胜两年前。八壹

    因为突厥人都知道,此时的秦王已经不只是秦王,而是成了整个梁朝的皇帝。

    一位皇帝竟然轻出再次单人独骑来到河对岸与大军对峙

    这即便是在以武力为尊的草原中,也相当罕见

    这样的胆气,果然一如既往地让人钦佩。

    于是,让李鸿运意识到“剧本对了”的一幕,在他面前上演。

    那些突厥各个部落的小头目们,那些两年前在五陇阪上打过交道的熟人,竟然纷纷下马,隔岸向着梁太宗这位“可汗”行礼致敬。

    看到这一幕的李鸿运都有些吃惊了。

    因为他很清楚,这样的待遇绝对只属于梁太宗一人。

    换个其他人,比如梁高祖,又或者太子、齐王之类的人,来到河岸说出他的那番话,恐怕只会引得突厥人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而扣押执失思力的行为,放在秦王这里就是强硬表态,而放在其他人那里,恐怕就是给突厥人找一个开战理由了。

    颉利可汗的脸色明显有些难看。

    因为梁太宗的每次登场,都像是在踩着他的脸。

    按理说,他与梁太宗至少是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地位还要更高。毕竟硬要说的话,在当年梁高祖起兵时,为了获得突厥人的支持,可是称臣了的。

    梁高祖在突厥人这里没少受窝囊气,所以在三年后,颉利可汗被抓回长安成为舞王时,梁高祖才特别高兴,因玄武门之变而彻底决裂的父子关系都重新修复了。

    在颉利可汗看来,突厥人压在梁朝头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何况此时梁朝刚刚发生内乱,梁太宗夺位,突厥人则正在全盛期。

    结果,梁太宗又和两年前一样,以远胜于他的胆气,让他的主场优势尽丧。

    颉利可汗甚至能感觉出来,手下的一些小头目十分仰慕秦王,而这种仰慕甚至快要超过了对自己的忠诚

    作为一名可汗来说,面子上是有点挂不住了。

    而就在这时,远处烟尘扬起。

    梁军的铁骑到了

    玄甲军精锐如黑云一般压上,整齐地在秦王身后勒住马缰。

    前排的战马齐刷刷地扬起马腿嘶鸣,动作整齐划一。

    而后排的骑兵同样快速地停下,与前排骑兵的间隙保持得刚刚好,既不拥挤,又不松散。

    这些骑兵在秦王身后,如山岳一般耸峙,一如两年前的那个雨夜。

    一直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从行军的情况就能看出来。

    行军整齐,说明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组织度高、士气高涨。而这样的军队,战斗力绝对不会低。

    对于梁军的战斗力,突厥人早有领教。

    尤其是两年前的那个雨夜,梁军骑兵冒雨急进的样子,给突厥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颉利可汗,又感受到了两年前的那种如山一般的压力。

    因为接连的几件事情都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这让他更容易产生受迫性失误。

    前去试探的执失思力趾高气昂地去了长安,他本该耀武扬威一番、然后回来汇报对面求和的消息,但此时却直接被梁朝给扣下了;

    秦王才刚刚成为皇帝,朝局应该不稳,没道理轻出,但他却还是和两年前一样没有任何犹豫就冲过来了;

    再加上梁军的突然到来,仅仅是陈兵对岸,也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姿态:京师并不空虚,梁军早就已经做好了大打一仗的准备。

    于是,颉利可汗又懵了。

    跟两年前一样,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

    如果在齐朝,那么城下之盟的主动权在北方。

    因为敌人的大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还不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吗

    但在梁朝,即便是城下之盟,主动权却还在中原王朝手中,这就是区别了。

    颉利可汗看着对岸的梁军,再度陷入了沉默。

    议和,再度成为了他唯一的选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