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5 山雨欲来风满楼  明末最强族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5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2)页
第155章

    刘若兰微微一笑:“不,船在马尾村。”

    马尾村

    不能吧,马尾村是靠海,可是水浅,停不了大船,

    再说马尾村离长乐县码头也就三里地的样子,真有那样规模的船队到来,不用巡逻船,就是岗哨也发现了。

    陆长乐有些疑惑地问:“刘小姐,我什么时候能看到船”

    “随时都可以。”

    很快,陆长乐跟刘若兰来到马尾村东面一片沼泽地,

    周围望了一下,陆长乐皱着眉头说:“刘小姐,你不是在消遣我吧”

    远处的海面什么也没有,这里就是一片沼泽,

    人都没见一个,更别说有什么船队。

    要不是刘若兰帮过自己几次,陆长乐都想发飚了。

    刘若兰的面色还是很平静,指了指前面说:“有没有,陆将军挖一下就行了,前面那块白色石头,就从那里开始挖。”

    陆长乐只是犹豫一下,很快让陆长青带几个人到沼泽中去挖。

    不来也来了,就看看刘若兰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五名队员下到淤泥,用手摸,没一会,就从沼泽的淤泥中费力掏出一块长长的木板,

    一个人挖到了木板,其余几人也纷纷说泥里有货,一个个卖力挖了起来,

    “妙,妙啊”陆长乐眼前一亮,拍着手说:“刘小姐心思慎密,把船化整为零藏在这里,要是不说,谁也不知这里藏着一支船队。”

    一艘船由多块木料组成,刘若兰把船化整为零,埋在淤泥下,

    不知工匠造好后没组装就埋在这里,还是把船拆散后再埋。

    普通的木材泡到水里会腐烂,但是用密度大的木料,最好是红木,埋在水里隔绝空气,可以几十年不腐,

    江南很多地方端午有赛龙舟的习俗,绝大部分龙舟都是用这种方式保存,

    平时用淤泥埋起来,快到端午时一起把它扒出来,洗去泥沙就能用,用完再用淤泥埋起来,

    就是到了科技发达的后世,还是用这种传统方法。

    陆长乐见过刘若兰几次,没见过她坐过大船,

    当时还想,刘若兰凭那些小船,怎么在海上给郑芝龙找麻烦,

    没想到,她还有这么多存货。文網

    狡兔三窟。

    “将军今非昔比,小女子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消遣将军。”

    刘若兰指着徒手开挖的队员说:“将军,看来你要找多些人才行,这点人怕是不够。”

    三艘大船、十五艘小船埋在淤泥里,几个人得挖到什么时候。

    陆长乐点点头,马上让人通知陆晋远,让他拉人来挖,

    新建的水师,很多人对船只理解不深,让他们挖出来,再一块块砌上去,全程参与,肯定能学到不少。

    二刻钟后,陆晋远带着三百多人来挖船,

    足足花了一天一夜,终于把那十八艘船的材料全部挖出来,

    现场那些材料足足堆了三座大山,

    刘若兰在埋的时候留了一手,每一块木料都刻了编号,

    只要对着她手里的册子,就可以轻易拼出那些船只,

    挖完后,陆长乐把刘若兰交给陆晋远,

    怎么把船砌好,怎么安排刘若兰的那些手下,由他头痛好了。

    陆长乐很多事要忙,一边催促宋应星和老周尽快给火器升级,一边建设军队,

    火器要升级,船要造,马匹要搜集,保乡队要训练,

    还要提防贼匪和郑氏,

    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陆长乐厉兵秣马时,郑氏也没有闲着:

    湖北,汉口,一座装饰华丽的庄园内,郑鸿逵正在悠闲地欣赏着歌舞,

    政局混乱,并不影响郑鸿逵的心情,

    乱的只是大明朝,跟郑氏无关,

    一句话,给好处就干,要是好处没到位,天皇老子也不给面子。

    看得正兴起时,手下突然上前禀报,新上任的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派人送信,要亲自交到郑鸿逵手上,

    郑鸿逵只能停下,从信使手上拿到孙传庭的亲笔信,

    看完,写了回信,又让人打赏信使后,若无其事让舞伎继续。

    心腹黄仲辉给郑鸿逵倒满一杯酒,小声问道:“将军,孙督师在信上说什么”

    “还有什么好说的,催我出兵打李贼,这些人真是无理,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老子算是看透他们了,多做多错,不做不错,要是手里没兵,什么都是你的错。”郑鸿逵冷笑地说。

    熊文灿、杨嗣昌因镇压不力,一个被斩,一个被吓死,

    没人可用,崇祯把关了三年孙传庭再次放出来剿匪,

    孙传庭一上任,先杀贺人龙立威,又催促各部积极围剿,坐拥超过二万精锐的郑鸿逵是他拉拢的重点对象。

    “将军,孙传庭是朝中重臣,门生故交满天下,据说这次起复,有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只怕不好得罪。”黄仲辉提醒道。

    “没得罪他,我在信中很爽快答应了,不过要他先把欠郑家军的兵饷和粮草补上,补上那还好说,要是没钱没粮,就是陕西三边总督也没得商量。”

    熊文灿、杨嗣昌在剿匪时,立功不少,论起功劳和忠心,不比左良玉少,

    就是被孙传庭处死的贺人龙,也在战场上拼过命,

    可他们都死了,死得不是很惨,就是很不值,

    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屡犯军纪、不听旨令,还多次纵兵抢掠,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现在谁手上有兵,谁就是大爷。

    “将军高明”黄仲辉恭维道。

    郑鸿逵一脸从容地说:“福建出了大变,也不知大哥怎么样,我手里这点人,得惜着用。”

    如果说鸡笼山是郑氏的老巢,那么福建是郑氏视作兴旺发达的福地。

    鼠疫、贼匪这些,郑鸿逵一直都有留意,

    按兵不动,就是等大哥郑芝龙的消息。

    虽说形势对郑氏有点不利,不过郑鸿逵一直很淡定,

    坐拥二十万大军,这是郑氏的底气,

    无论福建乱成怎么样,都有能力拨乱反正。

    “四爷和二公子分二路征讨,一些反贼而己,不过土鸡瓦狗,将军回到福建时,肯定平定了。”黄仲辉讨好地说。

    “今时不同往日,怕是不太好应付。”

    大哥这一撤,福建很多地方都乱了,

    老百姓就算明面不说什么,

    背地里肯定恨透了郑氏,

    再说大部分精锐撤走,在兵力方面也有所不足。

    就在郑鸿逵感叹时,一名传名兵突然急匆匆地上前禀报:“将军,四爷派人来送信,说要亲手交到将军手上。”

    “快传”郑鸿逵面色一凛,马上吩咐。

    又是亲手交信,今天已经是第二次。

    四弟派人送信,肯定是出了大事。

    很快,一脸风尘仆仆的许超把信交到郑鸿逵手中。

    郑鸿逵接过信,检查火漆无误后,很快下令:“来人,把他带下去,好生招待。”

    认出来人是四弟麾下心腹百户许超,

    只见许超头发凌乱、脸色苍白,两腿间裤子上隐隐有血迹,应是一路快马赶来送信,

    把大腿的皮都磨破了,要安排好。

    “是,将军”

    等人下去后,郑鸿逵急不及打开信,

    慢慢地,郑鸿逵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因为用力过猛,手上的青


155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